中国教育报
首页 | 一版 | 二版 | 三版 | 四版 | 五版 | 六版 | 七版 | 八版 | 过刊回顾 | 往期检索
 
 
您的位置:首页 > 传媒频道 > 教育传媒 > 北京 > 中国教育报 > 五版> 正文
理解歌催生素质教育花
  2006年03月21日 作者:鲍东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页面功能 【字体: 】 【打印】 【E-mail推荐 】【关闭
  “文汇中学通过开展理解教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过去一个薄弱学校发展为一个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群众好评的优质学校。”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局长郑映通在日前一次全区校长教育科研工作研讨会上讲了这样一番话。文汇中学校长田介成听到局长如此评价,内心很受鼓舞,他和他的团队八年来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

  田介成校长不由得想起1998年接受文汇中学校长这副重担的那一刻,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跟他说:“你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用十二分勇气挑起这副担子。”从副区长的话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文汇中学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困境中。那么,田介成校长是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开始他重振文汇中学之路的呢?

  理念1 和谐的学校环境是成功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而和谐学校环境的形成,尤其需要“理解”充盈校园

  [问题]田介成校长在接手文汇中学时,学校里的干群关系、师生、生生关系曾很紧张。为了德、能、勤、绩中的“勤”的考察,学校领导设置了上下班打卡机,老师受不了。为了保护学校财产假期不受损失,将篮网封住,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成了投诉告状的把柄。校门口老师值班,检查学生着装,看到校牌戴歪了,帮她扶一下,她投诉老师侮辱女生。学生之间的矛盾,曾经出现各自将刀、棍藏于书包内带进学校,准备相互格斗。考试完了坐校车回家,将课本、资料撕成碎片,沿路撒下,几公里路上如“天女散花”般飘着碎片。

  [改进策略]用“理解教育”打造和谐校园

  田介成校长当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环境。他首先从稳定人心、理顺关系、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入手,以稳定学校的工作。然而这只是最基础性的工作,学校要有大变化,还必须有一个整体的创新思路。田介成校长一直在思索着。2000年,他接触到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主持的一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理解教育研究”,其中的思想给他非常大的启发。如理解教育主张:通过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师生身心更好地发展、生命意义更加丰富。还有“理解是教育的资源与质量”、“理解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误解是教育效果流失的重要原因”、“只要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与发展,即使是‘善意的谎言’,都是理解。反之,只要不利于师生身心健康与发展,即使是‘实话实说’,都是误解”,等等。这些思想很适合文汇中学。于是,“理解教育”课题被引入学校。田介成校长以“理解教育”的治校策略,开始了文汇中学的振兴之路,以实现学校的根本转型。

  田介成校长提出了新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特色鲜明”。力图体现三个宏观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生命状态的和谐;尽力构建四个微观的和谐: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学生与学友的和谐,学生与知识的和谐,学生自身生命状态的和谐,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

  学校确立了这样的校训——“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教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并标示于教学楼外墙;精选了“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老师教我不容易,莫让教诲付东流”、“胸中苦闷及时吐,常叫愉悦驻心田”、“教育本是脑力活,仅拼体力难成功”、“熟读精思诚可贵,标新立异价更高”等警句格言张贴于教学区域,以可视的方式营造理解氛围。

  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校建立并启动了心理理解室。在这里,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尽情渲泻。这里,成了学生情感的驿站、扬帆的港湾。

  学校还创作了《理解之歌》,师生经常一起演唱,在演唱中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暗示教育作用。

  文汇中学还根据“理解教育”要义,从师生“在最具教育力的话语”和“最不具教育力的话语”两个方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教师行为规范细则》。比如,早读课已开始,学生迟到了,老师应说:“下次早一点,好吗?快进来早读。”上课时一位学生经常讲话,影响老师上课,老师应说:“相信你不是故意讲话的,我认为你会为了学习而认真听课的。”一位学生作业未能按时交给老师,班主任谈话时,说:“你的作业没交,肯定有什么原因,如果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研究解决。”学生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理好头发,应说:“是否最近学习很紧,没有时间去剪头发?头发长了可不卫生哦。”虽是要求,但多是商量的口吻,而不是简单的命令。

  理念2 教育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对他们充满关爱和信心,然后要讲究方法和艺术,把握了这两条,后进生没有转化不了的

  [问题]曾有一位学生,他的小学毕业鉴定就是他在小学犯下的“五条罪状”,最后还有一句补充:沉迷上网,好事未做,坏事做尽。我们先不去评论学校和老师该不该给学生这样作鉴定。但升入文汇中学的学生中,有着这样那样污点的不是个别的。由于受不健康家教环境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从小真善美、假丑恶颠倒,是非混淆,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辨别能力,片面模仿追求他们心目中“英雄”的行为、思维方式,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变形。向弱小者“借”点零花钱、用拳头解决同学朋友间的纠纷之类的事常有。2001年的一个学期,该校学生参与的校内外打架斗殴等严重违纪事件达到两位数,有教师夸张为“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改进策略]坚持“三个三”转化后进生

  在遵循“理解教育”、“家校合作”和“自我完善发展”三条原则的基础上,学校着力在转化后进生的“三个过程”和“三条渠道”上下功夫。

  注重“三个”过程:一是进校后的正面引导过程。对进入学校的初一新生,学校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周、主题班会、以一周军训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对新生进行以“迈好中学第一步”为主题的规范教育。同时,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理解教育”专题片,学习并传唱《理解之歌》,感知“理解教育”之要义,力求全体新生尽快融入学校理解教育的氛围。当然,初一年级班主任特别是新班主任的上岗前培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二是违纪后的督促跟踪过程。入中学前有打架欺侮同学行为的学生,进入中学后一般会在基本熟悉中学生活后表露出来。对这类学生学校采取以年级、班级为主体队伍、主体空间进行教育转化,对问题行为较严重者建立督促跟踪档案,启用班级、年级学生干部和教师组成的监控网。采用“导师制”,在师生双方互选基础上,组合一个个帮教对子。并采用帮教对子相互完成《文汇中学学生违纪情况记录》、《文汇中学学生跟踪教育记录》等手段,来进行督促跟踪,年级组、德育处进行监控。

  三是处分后的典型帮教过程。学校德育处建立专门转化档案,即时跟踪、调节帮教方案的实施,如设计专门方案、指定专门人员、采取专门措施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照顾”。

  开辟三个渠道:一是情绪发泄渠道。开放“心理理解室”,让学生发泄心中的怨气。同时,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如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和劳动竞赛等,培养其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有效释放充分的精力,让他们体验成功。

  二是内外结合的帮教渠道。在校内,建立由三级组织(德育处、年级组、班团委)和三支队伍(德育管理队伍、德育科研队伍、学生干部队伍)构成的帮教规范系统;在校外建立由家长委员会、社区居委会、警区和社区义工等构成的帮教监控系统;以学校德育处作为整合内外帮教信息、资源及调控帮教措施的枢纽,加强学校与社区、警区、家庭的沟通协调,形成内外合力帮教的格局。

  三是弹性评价的管理渠道。自评与他评互动、奖罚交融的激励机制与学校德育常规考核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互动,主要体现在重点跟踪的帮教对象上,由《学生访谈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册》、《德育考核登记表》、《学生跟踪教育记录》等作为表现形式。奖罚相结合、以奖为主的激励机制是辅助管理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奖励的形式分三类:常规奖——期末与学校其他表彰活动同步进行的进步奖;优秀家长奖;优秀导师奖等;非常规奖——以口头、书面、物品、活动等形式出现的即时表彰,此类奖主要针对的是列入年级、学校跟踪档案的后进生。特殊奖(惩)——针对特殊情况者(往往是列入重点跟踪对象的),奖(惩)的形式因人、事、物、景、情而异。


1,2,3
 
精彩图片推荐
热点新闻推荐
  相关文章
  ·建设和谐校园五要素
·教工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树立服务意识 建设和谐校园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62257722-278
 
 
报纸简介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 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除要闻版外,还辟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成教育、理论、国际教育等专刊,校长、读书、招生考试与就业等周刊。每周一、二、三、四、五对开八版。 每周六、日对开四版。  
刊号:CN11-0035
邮发代号:1-10
国外代号:D739
 
 
订阅办法
  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1-10
订阅价格:0.70/份 256元/年
 
 
联系我们
  社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邮政编码:100088
总机:010-6225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