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那本神奇的书
冷玉斌
诗人辛波斯卡说教师这一行,“只要他们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挑战,他们的工作便是一趟永无终止的冒险”。
这很好地解释了教师为什么要读书——书,就该是这趟无止境冒险中的路标与向导,当疑问产生,当实践延展,那么,只有读书与思考,才能帮助教师面对所有“新的挑战”。寻找那本神奇的书,是所有教书人注定的脚步。
转眼2017年又近尾声,回头看,不敢说这一年长进几何,到底读书未停。岁首到年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本一本读过去,有惬意、有满足,也有困惑、有迷思。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愚”其实难医,关键是书本提供助力,可明察,可审视,可校正,可笃行,令吾辈多加自省,多得自知,多有自明。
这些年来,读书这件事,早已不外在于生活。从根本上说,正因为一本一本神奇的书,我才成为如今这个“我”。如此,当下生活,无非继续踏着一本又一本神奇的书,往前而去。这一点在今年尤为鲜明。年中,自己的小书《教书·读书》出版,我在《后记》中写道:“平凡如我,一天一天教书,一天一天读书,或许是唯一行得通、靠得住的自己救自己……往后这日子,还是教书,还是读书。”
这是心里话。已经很久没有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无须再问,因为有“读”,才教得有底气;因为要“教”,更加用心去读。这一年,从书中来,往教中去,攒了一堆喜爱的好书,做了一些自己的事情,仍然真真切切感受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读了多少,不在于读得有多快,不只是增长知识,不只是享受闲情逸致,而是遇到这些书,读过这些书,人生从此开始不同,从来都是这样,“他们能把我们心灵深处翻腾的模糊想法加以照亮并固定成形”(伍尔夫《普通读者》)。
10万+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认识他人,又该如何做好自己,书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它们确实在一次又一次提醒我,透过教书与读书,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很难,所以才有意义。一年将尽,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些别于他人的“奇特性”,愿意拥有一张诗人布罗茨基念兹在兹的“表情独特的脸庞”,没有比这更让我欣慰的发现,毕竟,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使命。
今天,“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发布,愿你从中找到那本神奇的书。再想一想,还有这么多同道喜爱着书,还有这么多好书可以去读,心里无比欢喜。是啊,书永远不死,只要有书,世界终是可爱,未来必然可观。(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按音序排列)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
[日]山中康裕 著 穆旭明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教书·读书》
冷玉斌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
陶新华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
池昌斌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尼尔!尼尔!橘子皮!》
[英] A.S.尼尔 著 沈湘秦 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诗的八堂课》
江弱水 著 商务印书馆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第十一版)》
[美] 詹姆斯·克里斯蒂安 著 赫忠慧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造梦课堂》
周益民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
[美] 格兰特·威金斯、[美] 杰伊·麦克泰格 著
闫寒冰、宋雪莲、赖平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2017年12月25日第5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