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四大策略”

作者:李万青 发布时间:2024.02.27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数字化变革。教师作为实践者,他们的数字素养已成为这场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数字素养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技术技能,更要求教师对信息进行批判理解、有效利用和创新发展。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关键。[1]因此,探索有效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策略与路径,对于推动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驱动实践:从行动中构建知识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传递者,他们也是学习的共同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考虑如何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整合技术,通过实际教学应用,多维度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江苏省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翻转课堂”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师们不仅学习了技术操作,更转变了教学理念。

具体来说,“翻转课堂”项目实施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通过学习,认识到微课制作的多样性和必要性,从而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需求,设计出多种类型的微课。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体现,因为教师需要评估信息源的质量,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第二步,随着微课制作和应用能力增强,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各类平台发布微课、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并根据在线测试的反馈数据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不仅要求教师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也要求教师具备依据信息灵活调整与创新教学策略的能力,是高水平数字素养的体现。

项目化学习不仅使教师在行动中构建了数字化的相关知识,更通过具体实践情况促进教师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等多维度数字素养的综合提升。

专题培训突破:目标导向的技能提升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面对的是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理念。为了让教师能够在“专业发展”这一数字素养重要维度上不断提升,专题培训必不可少。这种培训不仅要帮助教师实现对特定技能的专项突破,也要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促进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科学的理论指导可以确保培训内容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依据相关教育理论,培训应通过实践体验和案例分析,提高教师的技术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激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元宇宙技术培训为例,鉴于该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运用以及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有重要潜力,我们尝试打造“元宇宙校园”,并设计系列专项培训。在增强现实技术(AR)的专题培训中,教师们不仅可以学习AR的基本操作,还可以探讨如何将这些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例如,利用AR可以让《望庐山瀑布》课文中的插图动起来,瀑布流动、声音回荡,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此外,还可通过AR技术将教师的讲解视频放在试卷上的阅读题旁,丰富学习材料的交互性和趣味性。

在培训结束后,还要组织教师们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如何将所学技术具体应用到教育实践中。例如,在我们学校,讨论成果之一是教师们共同开发的“基于校园植物的生命读写课程”。教师们为每种植物设计了美文赏析、诗歌品鉴、观察指导和写作提示4个微课。于是,校园的每一种植物都被打造成了虚实结合的学习场。这样的实际操作不仅巩固了培训效果,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专题培训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也要强调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法,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还能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技术融合应用:教育实践中的技术革新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和教育技术整合理论,教育实践中技术的成功融合既取决于技术本身的特性,也依赖于用户对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2]因此,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策略中,展现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价值尤为关键,由此才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增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技术融合应用往往更有利于教学难点和痛点的突破,应用价值更高。同时,技术融合应用也有利于教师在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这一素养维度上得到更深层次发展。因此,教育实践中的技术融合与革新势在必行。

以语文教学实践为例,教师们可以同时将视频剪辑软件和电子书制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师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视频剪辑软件整合校园春季景色和学生朗读的诗歌,创作出视觉与听觉并重的多媒体作品,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使用电子书制作工具,让学生的文字作品和艺术创作在班级内外广泛分享,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技术革新在作文教学中作用显著。作文教学的痛点在于评价的及时性和作业成果的可视化展示。评价及时性问题可以通过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整合进作文教学平台加以解决。学生上传作文后,平台对学生作文形成及时反馈,并依据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学生依据微课内容修改作文并再次提交,最终教师指导学生形成定稿并组织学生展示。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反复学习和修改中得以提升。此技术使作文教学实现了批阅的智能化、教学内容的精准化、教学数据的结构化以及学习方式的开放化,完成了质的飞跃。在成果展示方面,教师可以用软件将学生的作文结集成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成果呈现形式。这些作文册不仅为学生保留了珍贵记忆,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潜力。

可见,技术融合应用和技术革新对促进教育实践深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这一策略,教师可以认识到,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是技术技能的增强,更是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现代化。

前沿探索激发:引导教师走在技术前沿

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策略中,引导教师走在技术前沿至关重要。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学实践也随之不断变化,教师应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和求知状态,才能真正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教师。

随着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走进我们的生活,同时诸如虚拟人体形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混合现实技术(MR)等也在飞速发展。如何认识这些新技术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考题,需要所有教师和教研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反复磨合。[3]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切入点。例如,在语文的诗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使用人工智能绘画平台画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在比一比谁的画面更细腻的过程中,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越来越清晰。于是,信息技术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助推剂。而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VR和AR技术让学生获得画在纸上的世界在三维空间里动起来的体验。这样虚实结合的美术课,能让学生兴趣盎然、灵感泉涌。于是,信息技术成了由二维世界到三维世界的跃级平台。

项目驱动实践、专题培训突破、技术融合应用以及前沿探索激发这四大策略,不仅促进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而且推进了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使其更加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些实践能让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综合提升,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也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创新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寇曦月.全球视野下未来教师核心素养探析[J].基础教育参考,2023(11).

[2]王辞晓,张必兰,王晶心.网络教学接受度与教师TPACK水平的相关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5).

[3]张治.走进学校3.0时代[J].开放教育研究,2019(2).

(作者李万青,系江苏省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校长)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2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