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说文解字

故:故意的意外?

发布时间:2024.03.26
中国教师报

学习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故垒西边’的‘故’的意思是‘原先的、旧的、老的’,可是为什么还有‘故意’和‘意外’的意思?”

我发现这还是个非常难的问题。

按照传统文字学的解说,“故”是形声字,左边的“古”表声,右边的“攵”表示手持鞭子或棍棒的意思。《说文解字》说“故,使为之也”,就是让人做事的意思。这个解说比较难理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就替许慎解释:“今俗云原故是也。凡‘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为之’,则成故事矣。”在段玉裁看来,“故”其实就是“原因、缘由”,因为所有做事的人一定有人让他们去做,让人去做然后才做的事情,就成了旧有的、原来的事情——这个解说反而让“故”字更加难以理解。

近年来,学者不断在甲金文献中发现,“古”与“故”属于古今字,“古”其实是“故”的本字,“故”的字形在西周金文时才开始出现,之前的“故”都用“古”的字形表示。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故”不是一个单纯的形声字,“古”不仅表声,同时也兼义,“故”是左右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字义的。

“古”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由上面的“十”与下面的“口”组合而成,表示“原来的、旧的、老的”。这样的话,“故”自然也有这样的意思:比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豫章故郡”、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其培欲平,其土欲故”都表示“旧的”;白居易《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则表示“老的”。

那么,“古”字后来为什么会变成“故”字呢?“古”是有“天”的含义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引用《逸周书·周祝》中“天为古、地为久”,并说“郑注尚书稽古为同天”;在历史上,“古”还指代过“天帝”或“古后”(尧舜禹时期的前代帝王)。与右边的“攵”合在一起,忽然让我想到历史上隐隐约约含糊其辞的“禅让”,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故”字莫非涉及中国上古时期那些“故意”的“意外”?

如果“故”是会意字,左边是上古时期的三代帝王,右边是手执棍棒敲打,“故”字难道是暴力推翻前代帝王的历史记录?如果真是这样,“故”字剩下几个义项倒是可以解释通了:

暴力推翻前代帝王对普通百姓而言,肯定是“意外”;被暴力推翻的前代帝王,很少有不被处死的,所以有“死亡”的义项;暴力推翻往往不是仓促发动,推翻者一定准备了很长时间,自然有“特意、故意”的义项;推翻旧政者一定会进行解释和总结,所以又有“缘由、缘故”的义项。

不过,这些都是我的一家之言,还没敢向学生深入解说;想到《竹书纪年》中关于尧舜禹“禅让”的另一种记载,又不由得汗涔涔而下……

(柴海军)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27日第1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