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美育的灵魂

www.jyb.cn 2016年12月12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我国正在走进“美起来”的新时代!

  8月底,教育部与北京、上海等八省市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颁发一周年。在刚刚结束的杭州G20峰会上,从领导人夫妇合影的背景中国画,到文艺晚会上融湖光山色于一景的如梦如幻的舞台布景,到领导人夫人们在中国美术学院观摩学习中国书画,美术无疑在杭州G20峰会这一重大国际舞台上扮演了时代美育者的重要角色,成为跨国际的“世界语”。美术所传导出的和美、幸福的祝愿也成为这届峰会的一大亮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郭怡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朱颖人等来自国内各大美术学院的名家都参与到这一历史盛会的美术创作中。中国高等教育已成为引导中国社会走向“美起来”新时代的高端学术力量。

  首先,要切实认识美育在教化人伦、提高国民素质中的巨大而积极作用。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最近的讲话中高屋建瓴地揭示了美育在我们整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即立德树人,塑造灵魂。我们党在最艰苦的时期就建立了延安鲁艺,说明美育是党的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四个自信”中代表着民族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辉煌的艺术成就和灿若星辰的艺术家,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鲜明标志。各民族都有伟大的美育传统,而中华民族和美的精神更是契合当今世界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主流。

  其次,要认识到美育是日益丰富的人民精神生活的必然需求,是时代发展、国家富强应该给予人民大众分享的改革红利,是社会正常发展的标志。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杭州G20峰会领导人夫妇合影背景主题画《西湖景色》作者陈家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现在正在走向“美起来”。美是劳动者最淳朴的感受,美也是艺术工作者艰辛工作和创造结晶,作为一个有5000年文明的古国,美更具有历代前贤深厚而丰富的文化积淀。在当代,我们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美的优秀文化传统,反映当代劳动者火热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美的优秀传统具有生命力,使当代的人民大众有深厚传统文化的依托和民族文化的底气。美育具有使平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功效。只有把社会需求和美育引导、教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美育对社会风气的导向作用。

  第三,全面加强和改革学校美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是高教改革的重要任务。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美育是伴随着现代国家体制而诞生的。蔡元培先生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希望以现代文明来塑造新的国民灵魂。然而,在战乱频仍、多难曲折的近现代史上,几代教育先贤们的努力步履维艰,今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取得巨大进步,重新提出美育这个关乎民族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对中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美育是超越一般专门知识的、关乎人的基本素质的、直击人的灵魂塑造的教育学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美育的灵魂,将其融入学校美育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

  【作者单位:人民网】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