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治国理政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www.jyb.cn 2016年12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对“十三五”规划作出战略部署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开拓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发展大势

  党的十八大在论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作出过两个重要的战略性判断:一是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一是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判断。这两个战略性判断,是以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实际为背景的,是以当今时代变化基本特征为基础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呈现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基本态势。在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效益下滑等现象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贫富差距较大、社会舆论引导能力缺乏等状况依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信仰缺失、信念动摇、信心丧失现象严重;法治建设有待提高,各级政府的依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要求。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多,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国内和国际经济政治态势和走向的这些变化,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就是要求准确把握这一机遇期的深刻变化,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判断,就是要求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进程中,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要以更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治国理政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对策,特别是创新治国理政的理念、思想和战略。

  党的十八大在提到治国理政的任务时已经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强调“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探索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势,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的最为重要的担当和最崇高的使命。

  治国理政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形态。

  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导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对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意义作了深刻论述,认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于坚持人民中心的发展战略和根本举措,直面我国当前发展的现实,着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发展理念是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纲领和决胜攻略的核心内容,也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和总方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立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重大的政治责任、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坚定而明确地提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根本担当。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立场。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根本上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强调的“全面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凸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在根本上就是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并以此形成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全面部署。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大计。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其复杂性、敏感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上谋篇布局,就是要形成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根本大计。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可以看到这一“根本大计”探索的轨迹: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月,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两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从整体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思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根本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从而确立了治国理政的总体战略、整体方略,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大计。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坚持与运用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方法这一“根本思想武器”的坚持和运用。

  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坚持和运用,首先就体现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的提出。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用“中国梦”表达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统一于“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治国理政要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突出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目标,而且也是其价值追求和精神力量。

  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坚持和运用,也体现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观点的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结构及其相应的制度执行能力、动员能力、应对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集中体现于党领导下的管理国家的系统的制度体系,突出地体现于运用国家制度体系治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改革开放以来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赓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涵,一方面要着力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治理能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也要着力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制度建设道路,在制度体系建设上要与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机相结合,要与国家治理体系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相契合。

  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坚持和运用,还体现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完善和丰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其显著标志就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增强了治国理政各个方面问题探索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的“五大思维能力”,就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的科学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是提高“五大思维能力”的倡导者、阐释者也是践行者。在对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探索和践行中,强调战略思维能力,就在于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善于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强调历史思维能力,就在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就在于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强调辩证思维能力,就在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强调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强调底线思维能力,就在于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就在于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作者: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