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www.jyb.cn 2016年12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高等教育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造就一流的人才、产出一流的学术成果并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对清华大学而言,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成效检验是提高办学质量、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14年10月经中央批准,清华全面启动了综合改革。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清华105周年校庆发来贺信,要求学校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进一步激励着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2016年3月,全校38个院系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部启动,教师队伍分为教研、研究和教学三个系列,教研系列实施准聘长聘制度,研究系列服务团队建设。改革注重突出育人导向,注重将队伍建设目标与学科建设目标相统一,注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新聘教师来源呈国际化、多样性特点,水平明显提高。改革打破了原有“博导”制度,助理教授能独立指导博士生,新教师的科研启动经费大幅增加,教师投身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大为增强。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倾力培育一流人才。提出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把价值观教育引导放在首位,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构筑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育人平台。改革学业评价体系,变百分制为相对等级制。全面推进培养方案重构,增加专业、课程、时间柔性,提升课程挑战度,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两年来共投入1.2亿元支持课程改革。2016年推出荣誉学位制度,试点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全面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办跨院系的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举办中美创客大赛和中以创新论坛,倡议成立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启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努力产出一流学术成果。科研改革坚持尊重学术权力、强化问题导向、促进开放合作、建设创新文化,以学科交叉、军民融合、前沿部署及成果转化为重点。成立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实施校内教师跨院系兼职制度,建设校级实体交叉平台,建立长聘教授报告制度,全面推进跨学科交叉。创新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与军队共建高端国防实验室。面向国际前沿部署类脑计算等一批基础研究领域,围绕国家战略推进未来网络、转化医学、地球数值模拟器等重大项目。成立智库中心,统筹全校智库建设。成立技术转移研究院、校地合作办公室,强化成果与知识产权办公室职能,建立珠三角研究院等创新基地,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薛其坤院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物质科学奖”。结构生物学领域教师2015年以来以清华为第一完成单位在《自然》《科学》共发表论文18篇。清华核研院牵头的世界首座具有固有安全性的第四代核反应堆——山东荣成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电站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拟2017年底建成。国情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清华主办的“世界和平论坛”成为各国有识之士探讨国际安全形势、探寻破解安全难题的重要平台。

  实施全球战略,着力打造一流影响力。学校首次制定全球战略,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与耶鲁、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共建39个联合学位项目,2016年9月与生物医药世界顶级的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签署协议建设联合博士学位项目;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国际交流,60%的博士生和50%的本科生在学期间具有海外访学经历;推进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生项目,培养深入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人才。大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办学项目,2016年9月苏世民书院首届学生开学,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再次致信祝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开学典礼并作重要讲话。9月23日,在习近平主席为全球创新学院(GIX)赠送水杉一周年之际,学院首栋教研大楼在美国西雅图奠基。

  在推进综合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努力创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

  【作者:清华大学校长】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