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等教育重要论述 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www.jyb.cn 2017年01月1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2016年的咨询会与往常有所不同: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需要对“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二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系统安排部署,紧接着中央召开了高校思政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是一次贯彻六中全会和思政会精神的重要会议,是一次部署未来的会议。正因为这样,与往年咨询会聚焦一个专题不同,2016年会议的主题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努力开创‘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更加具有综合性、全局性、长远性。

  刚才,北京大学等五所高校的负责人分别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经验作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讲的都很好。

  下面,围绕会议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就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亲自主持研究高等教育问题,审议通过相关改革方案和政策文件,多次深入高校视察指导,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刚刚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们党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全面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系统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是一篇指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是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部里特别编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一书,请大家原原本本学习,作为高等教育系统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的重要举措和衡量标准,学深学透、学以致用。

  要抓住精神实质学。总书记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全面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性。学习要抓住精神实质,悟透精髓所在。我体会,重要论述有三个新:一是历史方位的新阐释。强调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二是价值定位的新导向。强调要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深刻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三是工作布局的新要求。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抓住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害,指明了“怎样办好大学”的整体工作布局。我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坚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历史责任,进一步增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责任感、使命感。

  要善于把握形势学。总书记重要论述是在深入分析当前世界发展趋势、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来的。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必须密切联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变化。一是供求关系在变。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很快就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多样化、个性化高等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应这一需求,高等教育在健全体系、完善结构、提高质量等方方面面都面临新的紧迫任务。二是外部需求在变。新的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频率加快,国家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所有这些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在人才和智力支撑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国际竞争环境在变。我们已经从“仰视”国外高水平大学逐步转化为一种平等交流、合作竞争的新关系。有的高校已经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并在某些领域具备了领跑的态势。我们的舞台是国际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标准是世界标准,这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挑战。四是教育对象在变。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生子女群体,世界上最大的网民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熟悉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迫切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五是资源条件在变。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GDP占比稳定在4%以上,今天教育可以调动的资源,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些新变化,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两个总要求的时候,要更加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世界一流的教育”这两个新目标,要更加关注“信息革命对教育模式”“科技革命对教育内容”带来的两个新挑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紧密结合新形势来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我们就能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我们才能进一步认清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

  要在总结反思中学。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必须深刻认识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地方和高校在办学方向上存在模糊认识,对我国高校发展目标要求的把握还不到位;有的高校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个别教师不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吸引力还不强;有的高校阵地建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空间,等等。对此,我们要多一些警醒、多一些反思、多一些忧患,深刻感悟、努力改正。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我有五点体会:一是教学决定生存。学校为教学而建,离开教学,校长不是校长、教授不是教授、大学不是大学。二是科研决定水平。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文章,成果进课堂、上战场。很大程度上,教学的水平、服务的水平、国际的影响基础在科研。科研水平上去后,还要开展两项服务:科研成果进课堂,服务于教学和育人;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投身经济社会主战场,服务于国计民生,形成良性循环。三是服务决定地位。“有为才能有位”。要让政府重视教育、社会尊重教育,首先要做出事来,做出成绩来。四是质量决定兴衰。大学能不能兴起来,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关键靠质量。有质量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一流的教师,吸引一流的学生,吸引一流的留学生,吸引社会的资源。五是制度决定成败。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制度,其中最根本的制度安排就是党对高校的领导。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个框架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完善校内具体规则,理顺管理流程,强化服务意识,用制度激发活力、提高办学效率。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要结合我们正在办的事,结合各自的岗位和工作实际,问题导向、主动反思、勇于解剖、指导实践,找出差距不足,务实推动工作,奋力开拓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落实四项重要任务

  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贺信中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总书记的贺信发表后,教育系统的同志们一致认为,这不仅是对清华大学说的,也是对所有高等教育的殷切期望和总体要求,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全面落实的四项重要任务。

  第一,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方向问题是首要的根本性问题。有了方向,才有目标,才有前进的过程。我们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我们的路就走偏了。这一点要十分坚定,要有政治定力,不受任何学派、思想、言论的迷惑、干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象牙塔似的大学,所有的大学都是有政治立场的,这是我们坚定方向的基本依据。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党建工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抓党建,重在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要高度重视思想建党。思想建党,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师生、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思想上弄清弄懂,在工作中融会贯通。要高度重视制度建党。制度建党就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依据党内法规全面从严治党。要认真贯彻党章和党内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监督条例等党法党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关键在质量建党。质量建党就是要明确党的建设各方面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保证措施,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抓质量建党,一要落实两个责任。第一个责任,就是党委对全面从严治党负主体责任。书记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对党的建设党政同责,都负主要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是党委集体的责任,党委委员,特别是常委,人人有责,一岗双责。第二个责任就是纪委对从严治党的监督责任,要按照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专责监督的要求,特别是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监督条例来执行。二要推行双向融合,把有条件的党务工作者培养为学科带头人,把行政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党组织领导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成为懂政治的业务工作者,使业务负责人成为懂党建的行政领导者。三要实行三级联动。在校党委层面,关键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履行好主体责任;在院系层面,可以采用较为灵活的适应学校实际情况的形式,保证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在基层组织中,要分别把握大学生支部、研究生支部和教师支部的规律和特点,其中教师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的一个薄弱环节,需要我们重点突破。

  抓思想政治工作,重在教师、学生两条线并进。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两条主线,这两条线要共同推进。要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于老教授、老专家,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承载、传承学校精神、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对于青年教师,要重点把握好入门关、培训关和考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于教化,就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大学生初步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但理论认知相对薄弱的特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高校领导要亲自讲思政课,只有亲自讲,才能体察一线教师的困惑和问题在哪里,才能摸清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找到改进的方法和途径。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突出时代特征,结合学生特点,做到理论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理论讲解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真正解决思想问题。

  抓意识形态,重在把握主动权和领导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内容是加强党对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在教育系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重要的是如何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根据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解决存在的问题,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和领导权。要从全局上把握。教育系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基础,思想的生产过程和人的生产过程在这里交织、交汇,在很大程度上,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既决定当前宣传思想领域的状态,也关系未来接班人的素质;教育系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社会上不同的思想、观点,在这里交锋、交融,前沿阵地守不住,就有可能一溃千里;教育系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独特战线,既生产思想又消费思想,既生产舆论又消费舆论,既生产文化又消费文化,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全局性的,因此教育系统的意识形态工作,不容许发生颠覆性问题。要从政治上把握。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就是政治,教育本身是政治的独特表现形式,它既事关当下的政治,更塑造未来的政治。所以要把握好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教育宗旨,不能放任一些人用各种不同的标准来裁剪活生生的教育现实,攻击我们党的教育方针。要从能力上把握。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夺回失去的部分话语权,重建我们的话语体系,建立起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指挥部,增强警惕性和鉴别力,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坚定性和自觉性。要从变化上把握。意识形态是变化的、动态的,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下注意变化着的形势,看不同思想交锋的具体情势,看力量对比的变化、布局的变化,最终是看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做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理直气壮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教育阵地,提高战斗力。明确教师课堂教学的政治底线,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确保课堂意识形态安全。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要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教材建设,特别要加强马工程教材建设,把好进口教材关,切实加强教材建设的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学习工具和交往方式。有人讲,几堂思政课抵不上一个微信段子、碰到问题不问老师问度娘、遇到困难不在班组讲而在朋友圈寻求安慰,这给学校的管理,尤其是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为此要用好网络、管好网络,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防止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

  第二,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做好教育工作,做好高校教育工作,关键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说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要落实在学生健康成长上。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当代大学生主流是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这一点要充分肯定。当然,在少数学生中也存在社会责任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心理脆弱等问题。同时,这一代大学生还有一些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多”:数量越来越多,人生目标更加多样,价值观更加多元,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渠道更加多面,大学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面对这样的大学生,我们讲立德树人,必须统筹考虑培养目标、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要更加重视因材施教,真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要强化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完善教育教学内容,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立德树人要落实在教师教书育人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总体上说,目前大学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是好的,教师队伍的结构、整体素质、成长经历基本上能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年轻教师、海归教师对国情的了解不是那么深入;有些教师学历比较高,但缺少相关教学能力的专门训练;有些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有的教授只挂帅不出征、由助手代为讲课;也有个别教师师德有亏,做出超越底线的事情。为此,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通过改进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措施,奖惩并举、奖优罚劣,引导和激励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要重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开展培训、加强交流观摩、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鼓励开展教学研究等方式,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上,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

  立德树人要落实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上。教育者的本分是教学,回归本分就是要回归教学这个本分,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的基本功能。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而言,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要强加给教育那么多额外功能,但是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教育就是要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只有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提高教学水平,基础在本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近年来,本科教学工作开始升温,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本科教学上一定要舍得用力、下足功夫。提高教学水平,关键在领导。高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时刻把教学工作挂在心中、扛在肩上。高校领导不抓教学,不是失职就是渎职,至少是不称职。要时常问问自己,听了多少课,接触了多少师生,研究了几次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是否心中有数。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也很重要。这些年,国家拨了那么多钱,我们有多少钱是真正用在教学、用在人才培养上?2016年,国家专项投入支持中央高校搞教育教学改革,这笔钱是怎么用的,是否用出了成效?据我所知,这笔钱下拨后,高校更加注重课程内容建设,更加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视教学制度化建设,但也有个别高校领导对此不了解,工作不到位。

  立德树人要落实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改善环境的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是体现在质量上。这种差距不是单向的,而是综合的;虽然不是全面的,但却也是关键的。质量问题,将决定着今后中国教育长期发展的战略方向,人才的质量、成果的质量、教学的质量、管理的质量等等都和这个有关,其中,最根本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抓质量,就要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我们要给高校充分的自主权,高校也要强化质量意识,肩负起抓质量的责任。质量是有标准的,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教育部将出台专业质量标准,高校要基于标准甚至高于标准培养人才。标准是底线要求,高于标准才是先进水平。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内外部质量监控,建立评估和约束激励机制,建设质量文化,引领质量发展。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主动要求进行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是重视质量的具体行动,带了好头。

  第三,认真做好服务国家这篇大文章。

  从根本上讲,我们不是为了办大学而办大学,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价值追求,筑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地位。

  一是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这是大规律、大逻辑、大趋势。我们有些同志安于闭门办学,缺乏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对大规律不理解,对大逻辑不清楚,对大趋势不敏感。要知道,把握住社会需求,服务好国家需要,高校发展才有目标,才有动力。增强服务国家的意识,关键是要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国家战略是导向,高校的同志们要认真学习国家大的战略、规划、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明确学校的定位,谋划学校的发展。比如,国家“十三五”规划我们对接的怎么样?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高校思政会等重要会议,我们是否领会了其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再比如一带一路,高校就要去研究,国家战略的要旨是什么,相关国家有什么特点和需求,我们在语言培训、课题攻关、相关类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机遇,发展自己,贡献国家。

  二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服务决定地位,能力支撑服务。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提升服务国家的能力。要优化办学结构,自觉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大体说来,就是要贴近社会需求,把握需求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方向上,在办学的重心和重点上,加大调整的力度,使结构在动态中趋于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结构进行动态调整的能力是高校服务国家需求的基础性能力。要培养大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领军人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高校源源不断地提供大批优秀人才,培养我们自己的学术大师,这是高校服务国家能力的核心要素。这里有个问题要讲清楚,有人说我们多少年来没有培养出大师,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些年来,高校为国家培养了一亿七千多万受过高等教育的各种人才,他们中间的优秀代表已经创立出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标志性成果,像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高速铁路、桥梁建设,都是我们的大师按照中国模式创造出来的。他们是“集体大师”,是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在有组织的科技合作中成长起来的大师。在重视培育“集体大师”的同时,我们也要创造条件,尊重和挖掘科研人员个人的价值,注重发挥优秀人才的尖兵作用,助力他们逐步成长为各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领军人物乃至大师。要构建协作体系。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协作体,科学研究的进步有赖于协同创新。协作体系是现代科研工作者大显身手的舞台,协同创新是现代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能力。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切实加强校内校外协作,做到思想交融、学科交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均沾。要健全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导向,是指挥棒,也是一种能力。要鼓励先进,对潜心服务国家的人才,在政策上予以支持、经费上予以保证、物质上予以奖励、名誉上予以表彰。

  三是拓展服务面向。要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拓展,发挥意识形态阵地作用,发挥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中坚作用,唱好主旋律,释放正能量。要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拓展,结合高校办学特点和优势,围绕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要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拓展,继续抓好高校科技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要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拓展,加快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的独特作用和学科优势,在塑造“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影响力”方面承担应尽的职责。

  第四,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中国的教育事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进入了不深化改革就举步维艰的阶段。改革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招,是动力所在,是必由之路。要进一步聚焦改革目标,确保中央作出的改革决策如期实现,确保各校综合改革方案提出的任务如期完成,努力使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定型。

  一是用好高校办学自主权。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扩大办学自主权,行政审批事项已大幅减少;高校以制定章程为重点推进各项改革,内部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2016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教育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文件。这个文件含金量很高,有的同志讲,几乎每一句都是一个政策。文件下发后,高校要接得住、用得好。要加强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对校内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审查梳理,加快“废改立释”工作;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凡是涉及运用自主权的事项,都要做到决策机制健全、决策程序明晰、决策信息公开、问责机制健全;要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校能力,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文件,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的同志反响很好,现在的关键是一定要落地。要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文件对高校科研工作者反映的普遍问题、长期以来束缚科研活力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了改进的政策规定,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要认真梳理学校存在的问题。对照文件,看看学校有哪些规定是与文件相悖的,能改的马上改。有些需要学校制定的规矩,应立即着手调研,听取意见,认真论证,尽快出台。要守住底线。新政策执行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估计,制定预防措施,堵塞漏洞,确保新政策顺畅运行。这是对改革的最大支持,也是对科研人员的最大保护。

  三是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要出人才、出成果,但它更是一个改革项目,推进“双一流”建设,要考虑教育理念的转变,把它看成是教育思想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依靠改革来推动,实现以投入换机制、以建设换模式。“双一流”建设也是一个效率计划,是冲一流的。“双一流”的逻辑起点是“985工程”“211工程”,在布局的时候,前期要注重存量微调、增量优调,中后期要突出绩效考核、动态调整。先一步进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要有改革意识,确保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内部管理等方面,为其它高校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有竞争意识,“双一流”身份不是固化的,要讲究建设效益。暂时没有进入的也不要气馁,动态管理就意味着机会,要朝着建设目标不懈努力。各个学校要把精力集中在改革发展中,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不应把精力放在追名逐利上。

  三、抓好四件紧要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来谋划。要遵照中央要求、部党组部署,按照学校制定的规划、计划,谋深谋细,对表对账,聚焦聚力,抓紧抓实,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和思政会精神。

  部党组已就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下发了通知,大家要充分认识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保障作用。刚刚闭幕的高校思政会是我国高教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总书记亲自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对于贯彻落实思政会精神,部党组也将作出统一部署安排。各高校要将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和高校思政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努力使学习贯彻工作取得实效。一要开展体系式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六中全会和思政会精神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联系历史进程,联系形势变化,深入学习、系统学习、全面学习,不能分割开来。二要开展融合式讨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单位实际,结合岗位和思想实际,把自己摆进去学习,不断促进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三要开展案例式教学。强化问题导向,把一些典型案例引入教学,真正做到让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解决问题之后的效果进入课堂,这才是真正的“三进”。四要开展项目式研究。高校是党的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应当为理论创新做贡献,要将中央精神细化为项目进行研究,从学理上提供支持,在经验上加以集成。五要开展针对性解读。高校要履行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针对师生以及社会存在的疑惑提供针对性解读。解读的过程也是不断凝聚共识的过程,会产生一种新的话语体系,会深入到人的头脑,使很多理念从天上回到人间,从空中落到地上。六要开展操作性指导。党委领导同志在强化自身学习、抓好中心组学习的同时,要针对院系、教师和学生支部的不同问题提供可以操作的指导,不是一般号召和原则要求,而是真正可以操作的。七要做到责任化落实。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彻中央精神核心是落实,要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列出工作台账,将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在基层落到实处。

  第二,严格落实“四个合格”目标要求。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向纵深发展。教育系统“两学一做”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四个合格”:一是全面从严治党要合格,二是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合格,三是每一个党员的行为和作风要合格,四是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要合格。这是教育系统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自选动作,也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部署。教育部机关日前已经将“四个合格”细化为17项任务,给出了具体的衡量标准,并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党员干部“精气神”提升两个计划,建立日常管理与监测、“互联网+党建”两个工作平台,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与述职述廉述党建综合考评机制,来加以落实。各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具体落实“四个合格”的工作方案,使“两学一做”好经验、好做法可操作、可考核,进而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第三,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

  中央巡视组2017年要对所有中管高校巡视一遍;非中管高校和地方高校也要普遍接受巡视。已巡视完毕的,要根据巡视组提出的整改要求加紧整改,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如期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还没有巡视的,要做好准备,做好准备不是单纯的等待,而是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借鉴已巡视高校的整改经验,做好自查自纠工作,重点解决广大师生和群众关心但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为做好巡视工作争取主动。

  第四,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

  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允许阵地失守,不允许出现杂音噪音。如果这一点做不好,时不时出现重大舆情,时不时突破道德底线,就会分散精力,甚至涣散军心。要逐级落实高校安全稳定防控责任,进一步完善工作预案,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突快速反应机制。要总结成功经验,结合新时期面临的一些特点,出现的一些矛盾,把握住规律,掌握维护高校稳定的主动权。

  同志们,我就讲这三点意见。咨询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发挥交流情况、咨询辅政、布置工作的作用,今后要进一步改进会议开法,希望同志们多出主意。很多同志是第一次见面,今后会更熟悉,欢迎大家对我的工作、对教育部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使我们共同完成好中央的托付,共同回应好社会和群众的期盼。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统筹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2016年12月9日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6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