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www.jyb.cn 2017年01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未名湖畔好读书,大师身旁宜聆教。坚持经典阅读是大学教育的正道,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北京大学百余年来大师云集,经典充栋,有着良好的经典阅读传统。近年来,适应时代要求,北京大学更是鼓励读书活动。2012年4月,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了“北大读书讲座”系列读书讲座活动。2015年3月,信息管理系启动了“烛光读书会”系列活动。2015年4月,北京大学创办了“新青年·享阅读”读书沙龙活动,通过经典阅读和师生共享方式逐步带动校园中更多读书活动的兴起。2016年9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题会暨“名家领读经典”活动启动仪式在北大举行,首批教学团队中有部分是北大的名家。这些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师生对经典和智慧的阅读分享,碰撞思想、砥砺德行,很好地培育了大学生“读书读经典”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在校园中营造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

  从全方位、全过程、全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建设书香校园,成为各类知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同向同行的系统性协同工程,在很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具有显著的先行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增强获得感: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

  “90后”和“95后”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加独立、开放和自信,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史机遇,他们也更加渴望成功。身处日趋激烈的市场化竞争环境,扎实积累、练就一身真本领,是学生普遍关注的最大现实,也是学生权衡取舍的重要标准,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需要我们正确定位教育者身份角色、准确“把脉”学生思想动态,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高度,找准适应和满足需求的切入点和工作创新的突破口。

  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加强与第一课堂的融合既是题中之意,也是大势所趋。我们要让名师的渊博学识、治学态度、生活体悟、人格魅力与经典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与文化力量,在学生内心交汇,从而对时代方位、人生格局和个人价值等形成更加科学的认知。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得到”,自然会增强由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学始终将“促进发展”作为学生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在传承以往优秀经验和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尊重时代、尊重学生主体性,立足教育本质和育人核心,突出主动协同育人的总体思路,很好地解决了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与时俱进的开拓和创新问题,构建了“大思政”的工作格局。读书读经典活动,正是坚持好传统、探索新办法的重要举措。在守正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表达、分析与转化能力,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给”转化为学生的“得”,将会进一步丰富工作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北大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的一次创造性应用,通过对话与整合,使得育人资源开始集中且产生效果。

  体现时代感: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新格局

  “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对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进行了技术革新,实现了关系重构。作为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一环,“互联网+”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现实课题。当前教育本质逆转为开放、平等、协作、共享,传统的主体—客体二元师生关系面对多元主体的挑战,教育环境由封闭转向完全开放;与此同时,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甚至出现“文化反哺”现象。这些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巨大冲击,也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

  从传承与变革的视角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调整、完善、提升,不仅是加强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将外部环境与青年学生群体这两者变化的内在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基于互联网时代教育本质逆转、育人场域分化的现实条件,明确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通过线上线下的整合创新取得价值观培育的实际效果,倡导和培养青年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新格局,要让学生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真实体会到时代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来,北大以经典阅读推进和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一方面推出“读书沙龙”等活动,通过倡导深度纸质阅读,引导学生有所节制,警惕“浅阅读”的危害,与网络保持适度距离,通过彰显互动学习的教育价值,凸显青年学生主体性,寻找破解网络时代育人难题的有效突破口。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渠道建设多个新媒体知识学习交流传播平台,主动传播输出北大的优质文化教育资源,通过构建“书香新网络”“知识新社区”来充实网络正能量,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的积极环境和正向领域。其中,腾讯视频“北大专区”上线以来已获26万余次点击。腾讯直播“北大新青年”专用账号,直播新生报到、社团招新盛况,观看数量超过14万人次,点赞27万人次。

  把握方向感: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功能

  目前,北京大学致力于培养“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加重要,也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加艰巨的任务要求。这是因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思想观念交锋激烈,网络环境进一步加剧了信息的杂烩,甚至容易动摇主流价值观的一元主导地位。“信息—观念—价值—行为”这一网络信息时代的育人本质链条同样适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需要从“信息”这一入口着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规律,并能正确看待、反思现实生活,摆脱狭隘、告别浅薄,树立信念、独立自主。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发挥引领功能和导向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生命线,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方向指引。首先是“有温度的”,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从而发自内心接受教育内容,形成方向感;其次是“有生命力的”,能够转化成为激发学生不断自我提升的持续动力,面对挫折或逆境时具有抗压性,坚定方向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读书活动正是在“回归”原典过程中的“求真”和“辨明”,特别是有利于互联网时代青年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包括选择“多少”的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界定“善恶”的能力。此外,主动适应当代教育领域“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的积极变化,在经典学习传承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师生互动发挥释疑解惑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读书活动作为非典型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然能够发挥思想引领的典型实际功效。

  【作者: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