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弹性考核: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育人

www.jyb.cn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正确的思想道德信念的形成,是认识、情感、意志等诸因素辩证发展的结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培育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需要借助于社会实践、互动、情绪感染等诸多要素,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心的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培养人的德性的精神生产过程,要求它不仅要遵循教育学的一般规律,而且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特点,尤其注意过程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不能简单地套用其他学科的考核方式,而是要通过弹性考核的导向性作用,强化过程育人,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过程育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规律的根本要求

  过程与结果是相对的两个概念,过程性的正确理解,必须基于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教学的结果是指教学活动发展的最终产物,而教学的过程则是指为获得教学结果所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度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事实、积累活动经验的过程。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过程”与“结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任何过程都有结果,任何结果也都离不开过程。其实,不少结果就形成于甚至依附于过程之中。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在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要求三个主要因素交互作用,形成教育目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产生教育效果的过程。” 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大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培养人的德性的精神生产过程,要求它不仅要遵循教育学的一般规律,而且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特点的需要。对此,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有目的地促使个体思想品德转变,使之达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期望境界的过程。社会意识形态的期望境界和个体思想品德的现有境界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个体化,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这其中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求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知识体系,而且要求将这种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感情信念和道德规范。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会受到不同社会思潮的冲击,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理性认识,使他们在实践中自觉克服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解决的课题。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对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远比其他课程教育过程中影响的因素要复杂得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调控和结果也带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过程教育,在注重理论的讲解、观点的引导,使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从多方面改革教学方法,要运用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

  功能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的突出问题

  教学考核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做好教学考核将会对学生的发展和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来说,考核指标设置必须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知、行统一性,尤其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者的统一,通过强调过程培养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考核的方法和原则应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文化课程,而应该充分考虑自己学科的特点,应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为目标,同时基于思想政治过程育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特殊重要性,在考核导向上要凸显过程考核的重要性,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注意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有机统一。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一卷定成绩”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

  第一,考核内容多依附于教材或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以课堂、教材为中心命题,通过期末一纸考卷,或闭卷或开卷的形式加以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只能检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把握情况,对于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状况无法把握,以至于实践中经常出现“高分低能”或“高分低德”的现象。另外,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也使学生从思想上轻视平日的上课教学过程,缺乏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而仅将精力放在最后考试背诵的“冲刺”上,由此必然影响平时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过程育人地位不够凸显。目前有很多高校已经关注到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并在考核指标设置上有所体现,但是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依然有待商榷。如有的高校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上“三七开”或者“四六开”方式,这种设置方式相比较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已经有了很大完善,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指标设置没有能够凸显过程育人的重要性,其对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影响力也有限。

  第三,平时成绩考核内容简单。在实践中有的教师简单地要求以考勤、或者要求大学生提交一份实践报告、撰写一篇小论文等形式,并以此作为大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有的大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平时分数,把精力主要放在撰写材料上,这种过程考核与学生学习态度、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关联度很低,使得考核失去导向作用或者发挥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违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来说主要有:一是没有注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甚至是理工科的考核方式;二是传统单一、固化的考核方式惯性作用,部分教师思想不够解放、改革步子小,以至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三是部分学校轻视思政理论课教学氛围的营造,有的领导认为思政课不重要,甚至存在思政课考核不过不正常,及格率低都是教师的问题。四是部分教师顾虑多,尤其是顾忌学生评教等因素,主观上严格不起来,导致平时成绩考核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导向作用。

  弹性考核:强化思政课过程育人的探索及其推进路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属性,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的考核方式。温州大学近年来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育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思政课改革方案。其主要举措:一是以探究重难热点问题为中心,设计并实施专题和互动教学,提升教学内涵,激发学习动力。尤其是专题设计遵循导入问题(或案例)——讨论汇报——深度讲解的思路,精心筛选是非易于混淆的重难热点问题,使专题教学内涵深刻、激发探究学习热情。二是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与实践手册》(以下简称《学习手册》)制度,推进并完善教学过程管理的精细化。针对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应全面推行“《学习手册》制度”,即统一设计并配发《学习手册》,每位每课一册,要求学生上课必带、听课必记、作业必写,以细化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引导学生专心听课、全面参与教学过程。三是研究建立运行规范的学习小组制度,推进并完善互动合作学习的常态化。针对思政课课堂秩序散乱差难管理、师生之间交流讨论不积极等问题,建立了学习小组制,让学习小组的各位同学积极参加课堂研讨辩论、读书报告、社会调查、情景剧展示等合作学习环节,并将互动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进行考核。四是建立持之以恒的现场教学和竞赛教学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的全员和可持续。现场教学主要是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民营企业、先进社区、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开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分期分批带领学生开展现场教育,用最鲜活的社会事例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竞赛教学含知识竞赛和风采大赛,由学院主办、教师指导,每年各一届,有效调动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五是研究建立覆盖全程的弹性考核制度,确保课程考核评价导向作用的充分发挥。基于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记录,加大平时考核比重,出台免试不免修办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温州大学思政课改革方案,弹性考核制度起到导向的作用,弹性考核制有效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互动。总结经验,我们认为优化思政课考核方式,推行弹性考核制度,切实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育人的目标,尤其要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在实行平时考查的同时,坚持并完善期末考试制度。推行弹性考核制,不是说不需要坚持期末闭卷考试制度了,事实上期末考试制度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的一种考核,有利于对大学生学习形成督促作用。可以说,坚持期末闭卷考试是推行弹性考核制的基础保障,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弹性考核制的导向作用才能最大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完善期末考试制度。

  第二,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细化并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和考核办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弹性考核制度最终是为过程教育服务的,因此,为了防止弹性考核流于形式,就必须重视教育过程,尤其要规划好思政理论课过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到课、听课、笔记、读书、互动、讨论及参加现场教学和竞赛教学的报告、总结等,并将各个环节与免试办法结合起来。

  第三,要在合理确定平时成绩与期考成绩比重的同时,制定并推行免除期末考试的具体办法。如上所述,当前不少高校已经将平时成绩纳入思政课考核内容之中,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很多高校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比例设置上不能凸显过程教育的应有的地位,我们认为,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设置上,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将两者的比例设置调整到7:3,即将平时成绩提高到70%为宜,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育人的目标扎实推进。在合理确定平时成绩与期考成绩比重的同时,要推行免除期末考试的具体办法,尤其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免试比例上,规定各教研室及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班的不同实际确定免试比例。对符合条件的可酌情提高免试比例;对不符合条件的教学班,教师可与教研室沟通,降低免试比例,直至取消免试资格。二是明确免试的条件,以保证免试制度获得质量保证。三是完善免试程序。首先由学生本人进行申请,填写申请表;其次,学习小组对申请免试同学的实际表现,包括上课状态、教学互动及课堂笔记进行核对评议,形成初步意见后提交任课教师;再次,任课教师在评阅《手册》、综合申请者学习表现的基础上,评定学生得分、确定免试比例及免试名单;最后,免试名单经教研室审核后正式公布。

  参考文献:

  [1]李祎,贾雪梅.现代教学论专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杨启亮.对传统教育理念需要反弹琵琶[N].中国教育报,2014-1-11.

  [3]杨文荣.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

  [4]邱柏生,董雅华.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6]董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的四个维度[J].理论观察,2015(12).

  [本文为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编号:14JDSZK079)和教育部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研究”(17JDSZK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