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开展“启拓教学”提升思政课质量

www.jyb.cn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打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应从“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五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江南大学开展思政课“启拓教学”,以“问题导向、学生互动、思想引领、组合优化”为教学理念实现思路突破攻坚,以打造协同研究型教学团队实现师资优化攻坚,以整体性重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使用攻坚,以自主增能的立体化教学实现教法创新攻坚,以过程优化和项目支撑的教学管理实现机制保障攻坚。“启拓教学”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程度,是建设“学生喜爱、终生受益”思政课的成功探索。

  “启拓教学”是江南大学在长期进行专题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基于整体性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创新,于2015年推行的一项教学改革,它汲取了专题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打破章节的束缚,把教学内容按照其内在关系组合成相互独立的专题进行授课;克服了专题教学中普遍存在“按章分工,教师轮换”的碎片化困境。“启拓”寓意启发和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理性思考分析国情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目标是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入脑入心”。江南大学在长期进行专题教学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推行“启拓教学”改革,选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为试点课程,已经持续进行了两个学年,相关的教学改革实践为打赢“五大攻坚”战提供了有益借鉴。

  思路攻坚:坚持以价值塑造和信仰培育为核心的整体性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既有一般性课程“知识传授”的功能,更要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应立足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教学内容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最精华最精髓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在知识点上求全责备;在教学方法中要有效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师团队中要发挥协作优势,形成队伍优化的整体效应。通过这些整体性教学设计,最终实现价值塑造和信仰培育,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学的整体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的整体性品格所决定,不仅体现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完整和协调,也贯穿各门课程教学始终。整体性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价值塑造和信仰培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进行“思路攻坚”。

  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重构,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的过程,思政课教学的实质是将既定课程内容作为“法定知识”,在保证思想性和政治性前提下转化为有效的“师定课程”。作为价值观载体的既定课程目标和内容如何切入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且嵌入学生内在观念结构,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关键环节。众所周知,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原则明确,主旨清晰,但结构复杂且内容较多,就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配比而言,实际教学中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完全无漏的知识点讲授和传递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应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提炼、分解和整合,避免重构过程中关键知识和价值的遗漏和损耗,防止学生出现碎片式理解。

  其次,对教学方法上进行整体性统筹,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调动学生自主性。学生的感知系统和认知系统在整个教育场域中的打开程度和接纳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整个场域时间和空间的立体把控。高校思政课是指向“知识-理论-能力-价值”多维度教学目标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系统的调动也是“知-情-意”多方面的,其难度甚至高于其它专业课。专题教学作为总教学法解决了教材与教学的对接问题,但还需进行教学过程的整体统筹和教学方法的立体式组合,这往往也是专题教学中常常因为兼顾形式而被忽略的地方。通过将统筹教学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形成思政课教学的专业教育方法,带动学生的全程参与和主动思考,从学生排斥的教条式灌输转变为以针对性和亲和力为基础的内化自觉。

  再次,对教师队伍进行整体性优化,实现师资团队的优势互补和整合效应。大学教师因不同学术背景和语言风格形成课堂教学的独特教育资源,但也由于术业专攻和思政课“通识”的矛盾,导致教学效果呈现“边际递减效应”。专题教学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将教师个性风格发挥到极致,但由于缺乏整体性的设计,让学生有“老师走场”的观感,使学生产生对思政课的理解碎片化。因此,教师队伍整体性优化关键,在于将教师团队集体智慧和教师个体特点结合,既保证教学传递的原则性和统一性,又实现特色化教学,实现优势互补和整体效果最大化。

  师资攻坚:打造协同创新和教研相长的教学团队

  高校思政课程涉及学科众多、内容广泛,要求每位教师把涉及每个知识点的那捅水都装得满满的,显然不现实,术有专攻才能达致上乘。“启拓教学”打造梯队式教学团队,实行“首席专家制-主讲教师制-责任助教制”的教学梯队模式,具体形式如下:

  课程首席专家对该课程的教学负全面责任,包括召开集体备课、梳理从学生中收集的反映和问题、对专题主讲教师的教案课件进行全面审核和协调等;专题主讲教师对本专题教学负责并组织本专题的教学研究,深入挖掘专题的理论和价值,负责班级授课;设置责任助教制度,助教常驻一个教学班,跟踪整个学期的学习纪律和作业反馈,从而分担教师的大班级授课管理事务和压力,提高教师备课和授课的效率,也将教学纪律管理常规化和制度化。整个教学团队形成按期集体备课的制度,加强团队教学信息的及时沟通,保证彼此授课内容的联系和课程衔接的自然。值得一提的是,教学资源的共享对于“启拓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启拓教学”改革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发挥教学团队优势的效果最优化。尽管每位教师深入研究的专题不尽相同,但可在不影响大家教学情况下加强互通和资源的共享。

  教学与研究的结合是教师整体优化的关键,结合专题特点进行研究型备课和“刨根问底”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长效机制。教师在课堂上的“自信、自如、自由”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把握,而高校思政理论课深入浅出的“理论思维”特点也要求教师首先对理论有学术功底。现在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关键在于“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教师通过加强自身的科研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能否把“一捅水”装满再浓缩成“一滴水”的决定要素,也是教师能否用理论本身的力量说服学生、教育学生的关键。“启拓教学”培育和鼓励相应的教学研究和专题研究,就是要求教师把那“一捅水”装得满满的,转化为“一滴水”的输出,授课中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挥洒自如,时而如涌泉,时而似甘霖。

  教材攻坚:以针对问题和切合实际为导向的整体性内容重构

  “启拓教学”延续专题化形式,由若干位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但对于教材内容的使用预先进行整体性设计,把该课程的知识体系重新梳理,“既依据教材,又脱离教材,最后回归教材”,以现实核心问题和理论关键点为线索,运用最鲜活的材料,抓住必要的和“管用的”知识点,回答最紧要的学生关切和理论困惑,再归纳整理为各个独立教学模块,并共同聚焦和回应理论精髓、核心价值和信仰体系。

  从整体上进行内容设计,首先要提炼出根本的和原则性的“信仰体系”,再指导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最后实现教学体系向学生信仰体系的内化。而这两次转化的关键在于课程组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和控制。就“概论”课而言,整体性设计的优势在于提炼和凝练出核心主题和主要内容,并进行分解和解答,实现“教材体系逻辑”向“教学问题逻辑”的转化,最终实现向“信仰体系”的内化。在“启拓教学”改革实践中,“概论”课在原有教材体系上重组为14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并不与章节对应,而是由课程组共同讨论提炼每一模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围绕核心问题提领理论要点、厘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将核心问题在教学开始前就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相关模块授课前进行自主性学习,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完成小论文或小课件。授课教师在课前浏览学生的解答以了解学生的视角和认识,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每个班级和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教学。

  教法攻坚:以自主学习和思维拓展为基础的自主增能立体化教学

  “启拓教学”将教学过程设计作为与教学内容设计并重的两个突破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拓展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启拓教学”改革的“自主性”突破难点在于思政课如何改变学生“听讲”习惯,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在场感”和“带入感”,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获得感”和“升华感”。从“知-情-意-行”着手,各具风格的思政课专题教学也能形成高效且可推广的立体式教学方法。

  在认知和思维层面,回应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现有思考和疑问,辩证分析和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设计多样的互动形式,让学生习得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相融合的思维习惯,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角,把握国家宏观战略。在情感和意志层面,通过精选视频和其它资料,找到情感共鸣点,引导学生从情绪到情感再到情操的过渡,尤其是针对青年学生展开历史情境回溯,调动家国情怀和挖掘现实正能量,使信仰落实在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在实践和行动层面,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化设计,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微视频的录制,寻求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和话语表达对国家社会的关注。

  如上所述,把握每个模块的“核心问题”是教材攻坚的关键。实际上也为教法攻坚奠定了基础,由核心问题引入,从而帮助学生从“是什么”的政治灌输式学习转化为回答学生最关切的“为什么”问题,使学生从思维到观念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总之,力求从每一个新颖的、能被学生乐于接受的场景、语言等载体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关切点和求知欲,谆谆诱导提升亲和力,层层深入增强“针对性”,从而达致“学生喜爱、终生受益”的目标。

  机制攻坚:以过程优化和项目支持为保障的教学管理

  过程是结果的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的结果是一定的教学过程的产物。“启拓教学”强调从排课、备课、授课、课后的全过程管理,江南大学给予全方位支持。在教务管理上,从学校至学院的各层教务部门,都优先对“启拓教学”班级进行排课,集中安排在每周的1-2天,对教师轮转授课予以便利。学校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并将录像提供给教师本人和课程组首席专家,对教学过程进行剖析、优化。同时,注重开发和改进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资源共享、互动答疑、无纸化考核和期末考评提供技术支持。

  学校以“大思政”的方向,扩大“启拓教学”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跟进“微课”制作培育网络慕课,开发高校思政类校园脱口秀系列活动“宝哥说”,拓展思政课的第二课堂。正是由于学校和学院层面的支持配合,才使得“启拓教学”对过程的控制真正转化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即为了提高课程“含金量”,把教师的“一桶水”装满。

  江南大学长期支持课程组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以不间断的课题立项方式给予课程组研究经费支持,通过课题立项,实现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结合,督促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相互转化,推动课题升级和课题延展。

  参考文献:

  [1]赵婀娜,赵婷玉.打一场提高思政课水平的攻坚战[N].人民日报,2017-4-27,(17).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本文为江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思政课‘启拓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513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意识形态话语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YJC71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