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教育实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三大规律”

www.jyb.cn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一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三大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这“三大规律”可归结为教育规律,而探索规律的突破口将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思政课来担纲。能否“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能否“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成为检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试金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探索教育规律是教育研究的本义。在教育研究的诸多方法中,教育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体现为可验证性。当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与教育学、心理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后,许多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都可以为其所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突破创新的重要手段。其中,教育实验的理论与方法就是高校思政课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法宝。

  思政课教育实验的学理依据

  思政课教育实验的学理依据是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相关学科”中,前所未有地列入心理学和教育学,使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伦理学并列。这一文件从学术渊源的角度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学内在的联系。

  就学科内涵而言,《通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这里提及了“教育规律”。《通知》规定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业务范围”之“学科研究范围”诸多研究领域也离不开“教育”这条逻辑红线,涉及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诸多可以通过教育来解决的问题。《通知》规定该学科的“课程设置”里,也首次囊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使之与学科诸多专业课程并列。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在关联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借力于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发展壮大自身。就学科发展趋向看,教育实验及教育测量(包括心理实验和测量)所代表的实证研究理应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未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向必然是走与教育学、心理学相结合的道路。这种学科之间的成分交融与碰撞,可能诞生新兴的交叉学科——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学术底色”的、全新的、体现时代特征、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或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学术依托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新领域,因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为教育和心理研究,特别是实证及实验类型的研究提供广阔的学术领域。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归教育,这是其立足点和取得突破创新的学理前提。基于上述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教育实验既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思政课教育实验的基本设计

  在教育研究中,实验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教育实验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影响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

  在教育研究的诸多方法中,最典型的定量研究是实验研究,其次是准实验研究,介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的是调查研究,然后是文献分析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教育实验研究中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以及它的变化范围有多大,是实验者选择的。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变量可能不止一个,并且,为了使已经完成的研究被认为是一个“真实验”,实验参与者在实验处理中应是随机指定的。准实验研究与实验研究一样包含一个或多个实验变量。但是,与参与者被随机分配的实验处理不同,研究中被试是被“自然”地分配组别,比如班级。准实验研究中,一般运用的是包括实验处理在内的单一被试设计。由于随机分组的努力经常遇到困难,所以在教育中更经常使用准实验研究。

  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实验完全可以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相结合。即运用教育实验的理论和方法来检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成效。据此,思政课教育实验设计如下:

  提出假设。假设某教学方法能够提升思政课教学绩效的某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教育实验检验之。根据课程宗旨,思政课的教学绩效可概括为两个层次的指标:基础层次绩效和高层次的绩效。基础层次绩效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满意度提升;高层次的绩效主要是指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提升。

  实验设计。为使研究客观可信,思政课教育实验采用“前后测非对等对组准实验”。“前后测”是指实验数据的获取是通过前测和后测问卷,“非对等”是指本实验不设对照组,只通过比较被试在实验前后的状态变化来检验实验假设。

  被试及实验周期。被试为自然选课班级的学生,实验以学期为单位,周而复始。

  实验变量。如果教育研究被称为“实验”的研究,那它至少有一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是由研究者人为改变的,以便确定对变化的影响。思政课教育实验最大的实验变量是任课教师本身,其精神面貌、职业态度、政治素质和教育认知水平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将对被试的学习兴趣和政治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

  实验操作。实验前测:通常在学期伊始发放问卷获取实验前被试的相关数据;实验展开:由任课教师按计划推进体现理论假设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三方观察:在教育实验展开的同时,由研究生助教担任课堂观察者并随机对被试中的典型进行访谈,及时完成教育观察,形成性状分析的报告;实验后测和访谈:通常在学期结束前发放后测问卷获取被试在实验结束时的相关数据,同时由研究生助教对被试进行访谈,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相结合,及时完成访谈报告;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完成前后测问卷的数据分析,同时结合课堂观察和访谈所获取的材料完成实验报告,检验理论假设。上述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教育实验所揭示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为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三大规律”,有效提升思政课质量,可以通过教育实验的方法对教育规律进行分析和把握。首先就是要提出假设,即如果教师能够引入体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新教学模式”,那么,与传统教学相比,采用“新教学模式”的思政课教学绩效将得以改善和提高。其本质是“思政课新教学模式”通过提升“基础层次绩效”,进而改善“高等层次绩效”。“思政课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积极心理学、有效教学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它主张教师采用符合教育规律的多样化举措改进课堂教学,分别是: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遴选班委并制定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课堂管理制度,建立有效师生沟通的渠道,实施互动体验式教学和基于团队协作的研究性学习,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上述举措涉及:教师态度、课堂管理、师生沟通、学习方式等决定教学质量的诸多环节。

  本文的思政课教育实验选择云南大学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验数据采自四个授课大班,学生来自建筑与规划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专业。通过教育实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三大规律”,有如下发现:

  学生学习满意度决定其政治价值认同度。实施了“新教学模式”之后,四个教学实验班被试教学总体满意度显著提升,后测均值变大而标准差变小。这说明,在“新教学模式”实验之后,学生对思政课政治价值观的认同普遍获得了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增强,实验效果显著。可见,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提升会促进其对课程所讲授的政治价值观认同度的提升。

  教师因素是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在本教育实验中,教师是最大的自变量,其职业态度、教学方法与内容取舍、师生关系等会对学生学习态度产生极大影响。在影响“课程总体满意度”的所有因素中,“教师教学方法与课程总体满意度的相关性”最强。事实上,在“思政课新教学模式”中,最受学生热捧的教学手段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手段,如该教学模式中的“基于团队协作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及颁奖典礼”等教学方法创新,有效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实验在对“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与学生学习满意度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教师职业素养的各个方面均对学生学习满意度产生明显影响。首先,学生最满意的老师必须严格遵守教学工作纪律。实验发现,“老师爱岗敬业,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教师素养对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最大。其次,教师还必须具有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技能,即“老师教风严谨,用心教书育人,能够有效管理课堂并激励学生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次,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态度也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产生明显影响,如果“老师衣着得体,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则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就会明显提升。这说明,上述三项职业素养应该是而且必须是每一名思政课老师都要具备的“通用型职业素养”,教师职业态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学习参与状况是决定课堂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实验对“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数据显示,思政课的诸多教学方法都是影响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其中,“注重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教学”“因材施教,重视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三项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学生最满意的教学方法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而非“被灌输知识”的对象,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职业自觉。此外,思政课教师必须非常注重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在“教学内容”这个变量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学生学习满意度受教学内容的影响极大,学生最满意的教学必须能够启迪思维,富有吸引力、针对性和时效性,且学生很关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另外,删繁就简,重点突出也是学生对课程的期待。

  综上所述,教育实验证明:所有大学生满意度不高的思政课都有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地方;反之,所有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政课,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五彩缤纷、各具特色,基本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针对教师而言,教育教学规律就是:乐教、善教并积极研教的规律;针对学生而言,教育教学规律就是: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乐学、善学并积极研学的规律。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运用知识乃至融会贯通进而创新知识,通过学习进而完善人格,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2-28,(1)

  [3]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鄢显俊,周伟编.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