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体育有不可或缺的德育功能

www.jyb.cn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引领学生身体力行,“止于至善”,从而“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作为健康的最为直接的手段,是加强体育锻炼,但体育锻炼的目标,却又不仅仅只是强身健体,而是有着不可或缺的德育功能。

  首先,强身健体是体育的基本功能。从个体而言,通常的体育锻炼可以获得强身健体的功效,通过体育锻炼,也可以愉悦身心,从而能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学习工作。有了身心健康的保障,作为社会的个体,更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自我良性发展的大循环。

  其次,通过赛事彰显某项特长可达之极限,是体育自身的属性。从体育本身而言,在竞技场上,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是其终极目标,在公开、公平、公正的赛事环境下,需要充分发挥选手的体育特长和激发其潜能。这是体育竞技发展到当下以来,人们能够最为直观地感受到体育的竞技魅力。

  再者,健全人格是体育回馈给人类的最佳礼物。从许多例证来看,一个人的人格,更容易在体育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包括我们通常所谓的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等精神内涵。可以说,越是经由团队协作所达成的体育项目,越是能够培育参与者更多的人格内涵,使之更能够体悟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义务等。反之,越是强调自我极限的体育项目,尤其是那些极具天才特质的选手,越有可能造成自身人格的缺陷,比如为追求更高的比赛成绩而不惜服用兴奋剂等。

  当然,体育还有一个在当下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所特有的“功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简单地说,当下的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成长环境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使其在规则意识上常常若有若无。而这一点,恰恰在体育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弥补。试想,不遵守体育规则,没有对手,没有陪练,这样的锻炼,无异于自我无聊的放逐。

  体育所培养的人文精神大致有三层。其一为求真,即凡事须崇尚真实,不惟诱惑而作假。其二为极致,一个人的特长究竟有没有极限,可以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探究,进而引申进入未来的工作中去。其三为超越,既可以超越以往纪录为目标,也可以自我超越为目的,强调在旧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因此,在德育工作开展时,不妨从体育的角度去寻找更多的契机,结合“立德、立言、立行”的核心要义,引导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德与行的有机结合的曼妙之处,从所谓的“说教”中走出来,“身体力行”,避免“纸上谈兵”,既能促进大学生团结友爱氛围的培育,又能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奋力拼搏、积极向上的深刻含义,更能助力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前行,规范自我,德位相配。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