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期望与现实
www.jyb.cn 2015年07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后的高考改革第一年。由于高考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因此格外受到关注。 在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中,高考改革方案是最难制定的,所以才会历经多年研制,“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一旦推出,便事关重大,影响广泛。无论何种媒体推出的2014年十大教育热点,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都被列入其中,而且“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招生考试制度的理性探究”还成为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多年来,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很少有教育类的专题,而高考改革是难得的引起整个学术界高度关心的话题。确实,高考改革不仅是2014年中国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热点,而且也是整个国家的一件大事。 人们对高考改革期望很高,但要实现改革的主要目标却很不容易。随着《关于进一步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在2014年年底如期公布,以及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意见》中的许多方面都在按计划平稳有序地推行。然而《实施意见》指出的“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却是一个很难得到解决的核心问题。在重人情、关系和面子,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完善的现实情况下,要保障社会公平,就不得不主要依据考试分数来录取。 此次高考改革最受人们关注、牵涉面最广的还是上海、浙江进行试点的高考科目改革。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与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一起构成总成绩。竞争性考试有其自身的规律,将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带入高考计分录取,使这3门科目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已经不是水平考试,而是选拔考试,也就是属于高考科目了。 这一改革对增加学生的选择性、高中办学的多样化、高校录取学生的多样化将带来明显的变化,如学生根据兴趣和专长选学选考、高中进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将普遍实行,等等。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选考科目两次考试如何等值?如何避免条件较差的县以下中学或一些弱势学校,在高考竞争中进一步处于不利地位?选修和走班十分多样和复杂,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如何增加人员编制或增加经费以保证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师资和教室条件不够的学校无法走班,坚持文理分科,以不变应万变。种种问题,都需要认真细致调研,考虑解决办法。 我们应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至理名言。高考改革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需审慎推进,证明确实具有可行性之后,才宜全面铺开。由于试点改革的利弊需经过一轮实施之后才会充分显现出来,因此,除部分省市外,多数省区的跟进方案最好在2017年试点总结经验之后再渐进展开。(刘海峰 作者: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
- 双向选择!新高考元年的新规则02-06
- 给保送“瘦身” 让高考更公平公正01-23
- “特殊通道”,路在何方01-19
- 超57万考生参加2017年日本“高考”01-16
- 春考走出“V”形曲线01-11
- 30省已推高考改革方案:新高考,出新“招”01-09
- 陕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陕报名参加高考12-01
- 高考改革后,如何帮考生科学填报志愿?11-23
- 2017上海高考:外语一年两次 统考科目不分文理11-10
- 2017上海高考:外语一年考两次 统考科目不分文理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