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建立自我评估制度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www.jyb.cn 2015年07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建立长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治理能力,需要切实推进管办评分离,多元主体分工协作,在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等不同层次,完善内外部质量评估监测,顶层设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自我评估制度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更加重视高等学校自我评估,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是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的共同特征。

  通过建立常态化自我评估制度,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新常态,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转型升级。

  完善制约机制,激发内生动力,避免“重指标、轻内涵,重结果、轻过程,重对上、轻诊断,重形式、轻改进”的倾向。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加快构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过程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着力改革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制度,推进学位授予单位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制度。

  以自我评估为重点,改革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从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的实践经验看,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是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无论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对保证本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更加重视高等学校自我评估,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是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的共同特征。我国自1985年开始探索学位授权点评估,对推动学科建设、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学位授权点数量的增加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评估政策不健全、评估制度不完善、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逐步显现。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实际,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评估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构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的通知》,启动了新一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准确把握文件要求,是做好本次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关键。

  第一,明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定位。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实施的一项评估工作,是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位授权点水平和学位授予质量的复核。对于“限期整改”的学位授权点和“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八条之规定,分别做出限期整改或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决定。

  第二,以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为基础。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6年一轮,分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两个阶段,以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为主。前5年为自我评估阶段,最后1年为随机抽评阶段。自我评估作为合格评估的主体和基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最能体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义与价值。质量问题的出发点在培养单位内部,评估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作为评估主体的高校能否激发其自主性和能动性,体现质量保障的自觉意识,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和改善。

  第三,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学位授予单位可以通过自我评估,根据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有关办法,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条件,及时撤销或调整部分学位授权点,从而促进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对学位授予单位不主动调整、且达不到基本水平的学位授权点,国家将实行强制退出,从而打破学位授权点终身制。

  第四,统筹各类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作为全面的诊断式评估,是各类评估工作的基础,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学术学位授权点与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与硕士学位授权点,合理安排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少院系的负担。原则上每个学位授权点在一个评估周期内只评估一次。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李烨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