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开展生命文化教育 培养良医大爱情怀

www.jyb.cn 2016年01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生命文化是系统化、理论化和人本化的生命观,主要从文化角度解读生命的意义,揭示生命的宝贵,弘扬生命的价值。生命文化教育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现实的必要性,源于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明担当。加强生命文化研究,进行生命文化教育,能够在人之为人的抽象层面上启发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生命尊严的认知,引导学生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在更为具体的层面上,或者说在人作为职业人而存在的层面上,其可以形成医科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他们强化生命价值,创造精彩人生。

  顶层设计,打造生命文化研究教育的立体空间

  医者仁心、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医儒同道,这些至理名言和经典医训表明,医生应该具有仁心仁术。这既是由医生这一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全社会的道德期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命文化教育。生命文化教育既要有理论和学科的支撑,又要通过多向度的教育实践路径进行实施。

  1.设计生命文化学科建设蓝图

  生命文化学科建设为开展高质量的生命文化教育打造理论平台,使生命文化教育的立意高远。近年来,广东医学院不断加大生命文化理论和生命文化教育的研究力度,并于2012年成立了生命文化研究院。研究院下辖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研究所、生命文化教育与传播研究所、生命文化与哲学研究所3个实体机构,追求“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有机结合的研究特色。

  2013年,学校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省级生命文化学会——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并成为会长单位。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国内生命文化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研究和传播以“感悟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为内核的生命文化。学会的主要任务是从哲学社会科学角度阐发生命的意义,研究生命文化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与自然生命的关系,研究呵护和珍爱生命的途径与方法,着力解决生命文化和生命教育领域的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2014年,“生命文化学:对象·元理论·方法论·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校成功召开。研讨会深入探讨了生命文化学的元理论创建、方法论创新、发展趋势、价值取向、跨文化比较等重要问题,展示了生命文化思想史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国内外生命文化学研究领域的学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生命文化学研究的发展。

  2.打造生命文化景观与学术艺术品牌

  生命文化全方位的实体景观具有价值恒定性和历史传承性特征,是莘莘学子难忘的母校记忆。近年来,学校先后建设了生命文化教育馆、医学誓词墙、医学雕塑和名医铜像等生命文化人文景观,设计并推广应用以敬畏生命为特征的学校形象标志识别系统。解剖大楼专设了生命体验馆,通过“探寻生命之美,体验生命神圣”、“漫游生命孕育历程,探索人体结构奥秘”、“感恩无语良师,践行医学誓言”等三大主题来凸显生命文化特色。

  生命文化艺术与学术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到热爱生命和反思生命的情境之中,极大提升了学生人文关怀的德性境界。学校建立了“生命意义教育、生命探索实践、生命文化讲坛和生命文化艺术”四大生命文化体系,开展主题鲜明的生命文化教育和健康高雅的生命文化艺术活动。在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优秀校园文体品牌项目评选中,学校“大学生生命文化节”脱颖而出,荣获“十佳文化艺术品牌项目”称号。生命文化大讲坛为国内外生命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传播、弘扬和探讨生命文化的优质平台,成为广大师生喜欢、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较高的生命文化精品栏目。

  3.拓展生命文化实践空间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社会力量,成立了3个大学生生命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大力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展现新时期大学生的风采。医学生在实践基地可以深入病房体验,参与陪患者聊天、探访晚期癌症病人和协助护送病人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强化了为病患服务的价值取向;也感染了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属,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面对现实。

  2013年,学校成立了以“珍爱生命价值、普及生命文化”为宗旨的学生社团即大学生生命文化研究协会。该协会以广东医学院红会分队、养生养老协会、微电影工作坊为建设载体,在大学生中积极发展生命文化研究协会成员。这既有利于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生命文化,拉近与生命文化的距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使学生成为生命文化教育的主体。

  生命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和生命文化学生组织有效地拓展了生命文化实践空间,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使生命文化教育从他律过渡到自律,并形成了生命文化特色的公共领域。

  精心布局,建构学子提升生命关怀的多维路径

  生命关怀是生命文化研究和生命文化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和价值旨归。生命关怀多维路径的建构使生命文化教育的实效显明而深远。学校把生命文化学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把以“体验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挽救生命”为内核的生命文化贯穿于各个环节的教育活动中。

  1.加强“无语良师”的仪式教育

  学校注重探索积极主动的方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学生只有关注生命,才会积极地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才会自觉地提升生命文化素养。

  学校每年在大一新生中组织开展“无语良师”感恩追思仪式教育。这是大学生在入学伊始所受到的第一堂生命教育课,极具震撼力、冲击力和感染力。2014年,该仪式教育开国内之先河,首次面向社会开放,被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广泛报道,受到各界好评。“无语良师”仪式教育开拓了生命教育的新途径、新渠道,拓展了课堂教育的空间,丰富了生命教育的形式,更使学生终身受益。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其本质是生命自由的绽放和自然存在的人化表达。生命文化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层次,避免精神追求朝庸俗化和肤浅化方向发展。“无语良师”等生命文化仪式教育的开展,就是要在对学生的意识熏陶中巧妙地嵌入珍爱生命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的儒医风范和大爱精神,从而具有仁心仁术。

  2.扩大生命道德关怀的对象

  热爱与敬畏生命,首先要拒绝对生命痛苦的职业性、习惯性和技术性冷漠。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视角下,人的生命既是关怀的主体,又是关怀的客体。而突破狭隘的生命观,在价值观上树立生命皆需敬畏的理念,则被我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教师教学与学生管理之中。就具体路径而言,一方面,生命文化的理念持续引导学生学会善待招募的标准化病人;另一方面,上动物实验课时,在完成实验动物的麻醉和固定后,师生集体向实验动物行鞠躬礼,传递尊重和善待生命的理念。

  这一系列举措的重要意义不仅停留于动物保护之上,更标志着生命文化理念的重大拓展,体现了人类道德关怀对象的扩大——从尊重人类生命拓展到尊重动物生命,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局限性,最终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地。

  3.注重临终关怀教育

  从生命文化的角度而言,“善”意味着通过理性思考生命内涵和虔诚感悟生命真谛,达至敬畏生命神圣与绽放价值之美的根本目的。

  基于“善”的上述内涵,在结合临床教学的过程中,生命文化既启发学生维护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与弘扬生命价值,又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终极性存在、理解生命凋零过程的尊严和生命完整性的意义。这是学校生命文化教育的另一实践特色。

  注重实效,人才培养与生命文化研究比翼齐飞

  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的重要使命,是生命文化研究和教育的直接目标。医学生不能成长为“没有精神的专业人士”,他们必须同时具备健全的人格和精湛的医技。人才培养与生命文化研究的相互促进,是学校发展战略中的应有之义。

  1.突出生命文化教育特色

  办学近60年以来,学校积淀了许多优良传统,促进了岭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将继续传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发扬生命文化研究和教育优势,不断开拓创新,再接再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在新时期,学校以生命文化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践行“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和“厚德精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兼具人文关怀与医学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落实“强化生命文化特色,塑造医科大学特质”的办学思想,营造以“感悟生命意义、珍惜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辉煌”为核心的学校生命文化建设内涵,力求在育人工作中全方位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生命文化素养。

  2.夯实生命文化教育基础

  生命文化研究和教育把广大医学生作为最大的受益群体。为此,学校实施了以生命文化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工程,着力从办学理念、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努力构建具有生命文化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学校全方位打造研究、传播和弘扬生命文化的重要平台,建立生命文化教育体系,拓展生命教育内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生命文化教育路径。从实践效果来看,生命文化教育在启发学生反思生命价值和意义、树立阳光心态和“敬畏生命、拯救生命”的使命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生命文化教育不断顺应医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使之内化成医学生的精神素质和价值追求。

  为了有效推进生命文化教育,围绕“生命文化育人创新工程”和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学校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书记项目”库,确认15项生命文化教育子项目立项入库。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包括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内的生命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定点生命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并使学生深入社区进行健康咨询和常态化医疗陪护。学校首届生命文化节吸引了两校区1万多人次的老师和学生参加。各个活动都加入了生命文化的元素,让师生感受到了生命文化的博大精深。

  3.凝练生命文化教学研究成果

  学校系统设计生命文化课程体系,主编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相关系列教材。自2011年起,在本科生中开设必修课《生命文化概论》,学生反响积极热烈。2014年,《生命文化概论》课程被评定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1年迄今,学校连续在科研基金项目中立项资助生命文化研究和生命文化教育课题;2014年,学校应约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上开设了生命文化专栏,提升了生命文化研究的认同度和知名度。

  在学校举办生命文化学国际研讨会期间,与会学者积极肯定了生命文化学的学科意义和价值,中肯评价了学校为生命文化学学科概念的创建和推广所做的重要工作,高度赞扬了学校在生命文化学科学研究、教育实践和社会服务三个向度所取得的成果。

  现在,“弘扬生命文化,传播大爱思想”的医学高等教育理念已经在广东医学院开花结果,“三位一体”的生命文化学的实践应用理念不断转化为具体的办学措施:以生命文化学的理论研究为主体,大力推动具有生命文化特色的医院文化建设,大力推动具有以生命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动具有生命文化特色的养老产业的创立与发展。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养老产业研究院和多个生命文化实践基地。

  展望未来,广东医学院将不断深化生命文化学理论研究,持续探索进行生命文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大力拓展以生命文化为载体服务师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团结生命文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创生命文化学研究和教育的新局面。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德育创新项目“生命文化学的理论体系和教育实践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WTSCX054)和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德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实践育人机制”(项目编号:2015DY22028)的研究成果]

  【作者江文富,广东医学院党委书记】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