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校企合作构建“企业课堂”

www.jyb.cn 2016年06月0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在国家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要培养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以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需要。当前,按激励相容原则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形成相互信任、产教融合的合作关系,构建“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的“企业课堂”模式已成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现状与问题

  实践教学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美国、英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方面累积了许多符合本国本地区实际的成功经验,形成了符合自身国情的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我国教育界加强了对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引进与消化吸收。目前,多数地方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从课程内容看,以理论知识为主体。理论知识板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并有着明确的教学规范与要求,但实践教学的规范与要求则比较模糊。从课程结构看,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学生学到的知识基本上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从课程内容和组织模式看,没有按照职业岗位与技能实践的需要整合教材,尚未全面实行课程模块化教学,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从课程实施看,以课堂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依附于理论学习,没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课程评价看,仍然以书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为主,并未将学生实践成果纳入评价。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虽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名,但大多是机械拼合、平行叠加,并未进行科学整合,在课程实施上也难以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规律和特点。

  “企业课堂”模式的优势与特点

  “企业课堂”是一种在现代职业教育机制下运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将课堂搬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教学活动,将专业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科学设计专业课程学习模式。在“企业课堂”模式下,学生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完成课程的学习。与一般的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相比较,“企业课堂”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学生能在系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将所掌握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学会岗位所需技能。“企业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势与特点:

  学校与企业合一。校企合作开放办学,开办校内“教学工厂”,把课堂直接建在校内企业,或者开辟校外“企业课堂”,把学生直接送到企业,利用校内外车间的设备设施与技术条件,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真实的生产现场中,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回答疑难问题,实现学校即企业,企业即学校,校企合一,合作育人。

  课堂与车间合一。课堂设到车间,车间即是课堂,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技能对接,课堂教学与岗位训练对接,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在企业的真实环境里真刀真枪动起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理论与实践合一。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技能模块化实训,设计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推动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在实践操作中消化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强化技能,使理论上的专业技能上升为实践中的岗位技能,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的对接。

  教师与师傅合一。学校专业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践操作的师傅;企业技术人员既是企业生产的师傅,又是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教师。教师与师傅合一,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负责学生技能训练指导,从而避免教师专业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互脱离。

  学生与学徒合一。在“企业课堂”里,学生既是技能学习者,又通过实习培训成为合格产品的生产者,实习实践与岗位实操对接合一,缩短学生工作适应周期,加快由学业到职业的转换,实现学生与学徒无缝对接。

  构建“企业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构建“企业课堂”,要奉行“互相支持、逐步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理念,共同开发项目课程、组织生产教学、实施考核管理,积极推进企业全程参与教学的人才培养新途径,实现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共研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共同参与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根据行业标准调整专业设置,推动横向扩展能力的知识群与相应技能岗位群的有效对接,以实习就业为导向,根据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工学结合中重点进行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和职业素质的学习和强化。

  共建实践基地。根据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建立综合性、专业性、产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双方签订共建“企业课堂”协议,确定“企业课堂”设在企业的工作面积以及学校按照教学要求配置的相关教学设施等。

  共建课程体系。围绕企业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聘请企业领导、技术专家参与课程改革,构建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参照岗位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保持同步,将企业最需要的人文知识、岗位技能、专业素养融入课程之中,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共建课堂教学。“企业课堂”要求在真实的环境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把课堂设到车间,让企业的设备成为教具,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训实践。根据工作场景创设教学情境,将企业的项目或问题引入到教学中,将服务行业的技能标准融入到课程能力模块中,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

  共建师资队伍。“企业课堂”的专业理论教师由学校派出,实践指导师由企业派出,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案例。企业导师要全程参与技能课程的教研教改,学校派出的师资要下企业顶岗锻炼,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实现师资互通,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范文明.建立教学工厂开辟企业课堂——“课堂教学与车间实习整体融合”的实践探索[J].四川教育,2013(2).

  [2]张世平.工学结合中“企业课堂化”运作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1(25).

  [3]马红英.“企业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安玉雁.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运行[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5]颜梓.现代职业院校“企业课堂”模式初探——以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2015(10).

  [本文为2014年江西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基于发展升级战略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1BBA10013)和2015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本科院校企业课堂模式探索——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视阈”(项目编号:15jy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陈裕先、宋乃庆,单位:西南大学】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