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实施国培计划 推动区域教师培训的良性互动发展

www.jyb.cn 2016年08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自2010年开始,教育部就一直在系统地深入地探索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的模式。当前,“国培计划”项目也由从最初的置换脱产培训、短期培训、远程培训等实施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实施模式。力争通过“国培计划”的实施,努力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推动乡村教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英语师资培训有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教师网络研修等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转变培训机制、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模式等,推动了英语师资队伍的良性互动发展。

  转变培训机制,协同多方主体,创建多方共管和上下联动的培训体系。外国语学院改变过去单一的垂直的培训工作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上下密切联动的培训体系。一方面,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和送教下乡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项目县的区域组织管理优势,由其提出针对性强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方式,并由各县实训科推荐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和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人员,并由其具体落实培训的地点、培训场所所需的基本培训设施和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管理。另一方面,由外国语学院发挥其高校师资培训资源的优势,聘请管理专家团队和培训专家团队,具体负责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项目和送教下乡项目的实施,并负责选聘优秀的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让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项目的英语老师能够放心参加培训研修。最后,在教师网络研修项目实施中,外国语学院与北京奥鹏远程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其远程网络研修培训方面优质的成熟的资源和网络管理服务优势,在研修过程中,引导研修教师真正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的研修。当前,远程培训以其突破时空限制、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整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等优势成为我国实施“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大规模培训的重要途径。从培训研修的运转实效来看,这种多方协同,责权一致的联动培训研修体系,能够有效地推动培训工作的长期化和系统化运转。

  转变培训对象,提升培训档次,创建了满足培训对象多元化需求的研修平台。目前,外国语学院承担的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送教下乡和教师网络研修项目完全改变了过去参加培训研修的人员选派模式。如一方面,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由过去侧重于为各县培训优秀的英语骨干教师,即培养一批“种子”教师,然后发挥这些“种子”教师在各自教学点上的示范引领作用,转变为现在的侧重于为各县教师发展或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团队的培训,即变为为培训培训者的培训。根据培训对象转变后的需求,外国语学院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施中重点进行了教研类课程和培训类课程的研修和实践。满足了培训团队对于实施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方法和技能训练方面的需求。通过以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和教师网络研修项目为平台的培训,整体提升了各项目县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总体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和培训指导能力,同时给项目县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县级英语教师培训团队。另一方面,在实施送教下乡项目过程中,改变了过去“一次性消费式”的培训对象选派模式。而是固定为现在的某区域内乡村教师,以送教下乡项目为平台并结合该区域教师实际培训研修需求,安排了系统的、分阶段的、递进式的涵盖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等主题式的“精准研修培训”,在送教的过程中解决了该区域内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该区域乡村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总之,送教下乡项目的实施带动了该区域内乡村教师校本研修水平的提高。

  转变培训时间,优化培训过程,创建了可持续性一体化的高度融合的培训研修模式。一方面,外国语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5)改变了过去只有一阶段3个月培训的模式,现以2年为一个周期,共计历时4个月,2015年和2016年分别组织2个月研修培训。在此过程中,创建了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在整个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步穿插着不少于80学时的网络研修项目的研修任务,同时,要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1/3。另一方面,目前的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一次性的“送培到县”时间安排,时间上变为同一地点送教4次,共计8天的培训时间安排。每次送教时间,也都是由各学科项目组先与项目县实训科对接后,再由外国语学院与相关送教项目实施县具体对接时间和日程安排。该项目的研修时间安排包括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等四个阶段。总之,通过三个研修项目平台,外国语学院有效地实践了集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为一体化的、多功能的、可持续性的、高度融合的混合式的培训模式,该模式更好地将教师的学用有效地结合了起来。

  转变培训地点,锁定培训区域,创建扎实有效的示范引领研修环境。外国语学院承担的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送教下乡和教师网络研修项目改变了过去培训研修对象地域上的局限性,明确提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培训者团队,发挥团队的合力优势,创建出扎实有效的在其县域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的研修团队。同时,要求团队成员全程积极参与网络研修项目,通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平台,创建了有利于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提高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里,有学习和教研等成果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有坊主的过程管理和引导,有群组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反馈,实现了通过研修提升教学研究等能力的目的,帮助老师及时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改变了传统的研修培训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将传统的完全集中在某一地点的培训变为当前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协同融合的线下+线上的线性培训。这种模式的培训有效地整合了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优良师资资源并将其引领和带动功效发挥到了最大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线性的和多维支持的培训。

  转变培训模式,创建了多维支持体系,推动英语师资良性互动发展。外国语学院承担的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送教下乡和教师网络研修项目改变了过去英语师资培训的局限性。首先,打破了管理上的局限性,实现了高校、县域教师发展机构、培训机构等在培训管理方面的高度协同互助。其次,在培训专家的遴选和培训团队的组建管理上,更具专业和职业培训的特点。外国语学院根据“国培计划”的培训目标从省内外慎重遴选教育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特级教师、一线教学名师和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英语学科教研员根据不同任务和目标要求共同组建了高度专业化的学术团队、教学团队和技术团队。最后,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送教下乡项目和网络研修项目等的不同定位和功能,积极探索推动几种英语师资良性互动发展培训模式和体系之间相互融合的途径。在组织研修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力争满足不同研修对象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了英语师资良性互动发展的多维支持体系的创建,促进了英语师资在职业和专业建设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卫红.教师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远程培训主题研修专业引领[J].中国电化教育,2012(9).

  [2]吴汉周.从“国培计划”看西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J]教学与管理,2012(2).

  [3]王志平.整合资源 创立国培计划英语教师培训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3(9).

  [本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成果]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