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大学书院改革的逻辑

www.jyb.cn 2016年12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多大程度上把整个校园而不是仅仅把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社区。对此,我们有必要突破传统教室的概念,把学生的宿舍生活、课外经历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

  书院的本质

  课程教学需要教学计划,课外经历也需要培养计划。专业教学的组织机构是院系,而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的主体则是书院。

  1.中国古代的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融学习、住宿、吃饭、祭祀等活动于一体,这从书院的设施可以看出,一般书院多由祭祀设施、讲堂、藏书楼、斋舍和生活设施五部分组成。我国古代书院的功能主要包括藏书、祭祀和讲学。聚集图书、自修研读、授徒讲学,成为初创时书院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目的上,传统书院注重道德取向。1935 年,张君劢创办了学海书院。他在《书院制度之精神与学海书院之宗旨》中简述了书院发展的历史,充分肯定了书院“师生问学、道德相勉”的优良传统,他说:“书院的精神就是寄托在修养方面”,“不但讲学识,尤其要敦品行”。

  在教育方法上,传统书院讲究师生共处、言传身教。1941 年,梁漱溟在重庆创办勉仁书院时,仍然强调恢复传统,讲求“亲师取友”“共处共学”,力图改变“学校制度以传习知识为本”的时弊,而“着眼一个人的全生活而领着他去走人生大路”,变师生关系为在人生路上相提携的“师友”关系。

  2.英国的住宿学院

  英国住宿学院的院长、教务长、导师、管理人员等都住在学院。对于学生来说,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自主选择居室。新生在入学前填写一份申请表,内容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特点等。管理人员会将学生提交的数据进行整理,在充分考虑学生习惯的前提下分配住宿,尽可能消除不和谐因素,避免矛盾冲突。

  导师制是英国住宿学院的关键组成部分。导师分生活导师和专业导师两种,生活导师一般是研究生或低阶教师,专业导师则由教授担任。年龄相近的在读博士生、硕士生能够在生活上为本科生提供全面、直接的帮助,主要负责组织学生活动、提供各种咨询、学习协助和生活帮助等;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学术工作。

  住宿学院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社交活动、社团活动、教会礼仪、高桌晚宴和下午茶。学生社团不仅经常在本院举行音乐演奏和诗歌朗诵等活动,还经常举行院际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

  3.美国的生活学习中心

  美国的高校普遍把住宿与学习结合起来,成立生活学习中心,设计宿舍教育方案,有意识地把宿舍改造成育人的场所,赋予宿舍提升学生学习成果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生活学习中心的教育方案一般包括主题、课程、系列活动、教师、专业的宿舍事务人员等要素。以康奈尔大学的荷兰国际住宿中心(Holland International Living center)为例,该宿舍的主题是国际问题,如果学生对此主题感兴趣,可在入学之初就申请入住该中心。该主题宿舍为住宿生提供与国际化有关的课程,并举办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和讨论,同时也有休闲娱乐性项目。

  当今各个高校的书院基本都源自这三种宿舍形式。可以说,书院的本质是教育。第一,宿舍不是生活设施,而是教育设施。学校以宿舍为教育载体,把生活与学习相融合,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通过宿舍教育把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衔接起来。第二,三种宿舍教育形式遵循的是教育目标导向。我国古代教育要培养“君子”,英式教育追求所谓的“绅士”,无论是“君子”还是“绅士”,都是把“德”放在首位,正是目标导向决定了我国古代书院、英国住宿学院、美国生活学习中心均采用师生共处、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这是因为德性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榜样的示范。“全人教育”包括认知、情感、健康、道德、信仰、交往等各种能力,有些能力显然无法在课堂上培养,宿舍教育在情感、交往、健康等方面的培养上更有优势。第三,三种教育形式均融入了诸多教育的因素,包括课程、非正式的师生互动、有意识地朋辈互动、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教师参与、一定的管理组织等,并通过这些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投入学习。

  书院的兴起

  书院为什么会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选择?这要从学校的培养过程、学生的就读经历中寻找答案。

  1.人才培养过程的脱化

  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产生的教育增值。显然,这种增值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的。换言之,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检视。当下,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存在三次递进式的脱化。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脱化为教学计划。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计划、课外教育、实践实习、考核评估等。然而现实中,人才培养方案仍然主要体现为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教学活动分离,课外教育缺失。其次是教学计划脱化为教材教学。教学计划被分解为一门门课程的教学,而课程的教学被窄化为教材的教学。其中可能丢失的是教与学的宽度、广度与深度,主要表现为对经典阅读的忽略。最后是教材教学脱化为考点掌握。三次脱化既影响了知识体系的学习,也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

  2.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割裂

  在高等教育的早期,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是重叠的,没有区分开来。这与高校的职能演进有关。高校最初的职能只是人才培养,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精力与时间投入集中于育人工作。随着高校承担起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教师的使命就趋向于多元化。当教师花费更多时间专攻学术、服务社会的时候,会越来越少关注学生的课外时间,这就导致正式的课程与非正式的课外活动分离。另外,在我国的高校中,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普遍分属两个不同的管理系统,刻板式、胶囊式的组织结构特征也阻碍了两者的合作。

  对于学生来说,课外时间较多,但课外时间通常缺乏系统规划,失之松散,课外经历所具有的改善学习潜能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学生课外学习有助于获得认知、知识获取和运用,提高人文意识,增强人际交往和个人内心反省的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想学生在学习发展中获得提高,我们需要在各个层次上打破课堂与课外之间的界限。

  其实,三次脱化已经预示着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割裂,而这种割裂又是教室与宿舍的割裂、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割裂,以及教师言传与身教的割裂。

  3.宿舍教育功能的忽视

  宿舍是室友之间天然的互动场所。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室友在说话习惯、生活习惯、对事情的观点与看法、学习态度四个方面,互相影响非常明显。而且,大部分住宿生认为上述四个方面的相互影响是积极、正面的。这表明,室友互动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宿舍是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场所,并且这种互动是自发的、天然的。如果学校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生生互动,在互动主题、互动方式、互动深度、互动频次等方面进行引导,宿舍将是一个自觉的教育场所。

  书院的改革

  南京审计大学两年多的探索实践表明,书院制改革蕴含着三个关键要素。

  1.注重整体就读经历

  大学生整体就读经历,指大学生在富有目的性、支持性、结构化的教育环境中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大学生整体就读经历概念的核心是学习概念的突破。一是内容突破,包括知识、人格、能力等在内的诸多方面;二是形式突破,包括多种形式互动,例如师生正式互动、师生非正式互动、朋辈互动;三是空间突破,指教室以外的教育场域都具有与教室一样的教育功能;四是时间突破,强调课外的学习同样重要。

  而所谓整体性,一是指人才培养过程的闭合性,即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方案(包括课内外)—目标达成度评估—优化教育目标和方案”的流程设计学校教育;二是指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正如美国教育委员会(The American Council of Education)倡导的,学校有“全面地看待学生的义务——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成就、情感形成、体质状况、道德和宗教信仰、经济资源和审美能力”;三是指课堂内外的一体化,即所有的教育经历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法分割的,交织在一起对学生产生影响。

  为了配合书院制改革,从整体就读经历的角度,学校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逻辑起点,调整二级学院的课程教学计划,规划书院的课外教育项目,建立课程体系、课外体系与学校教育目标、学生能力之间的关联表。 

  2.实施分类导师制

  学生在学习、道德、心理、人际、职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需要完备的支持促进体系。这种支持促进体系需要不同的教师承担不同的角色。为此,学校为每个书院都配备了兼职的书院班导师、社团导师、学业导师(公共课)、就业导师。

  兼职导师来自学校各个院系选出的优秀骨干教师,是一批年富力强的知识精英。在导师聘任时,书院对兼职导师进行了相关培训,主要包括书院背景、通识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以及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与管理规程等。学生选择导师时不受专业限制,可以在学校提供的328名兼职导师中找到自己中意的指导老师。导师制的选择面广,自主性强,这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倡导的广博和贯通。

  针对导师的日常工作,学校对兼职导师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包括每月参加一次班级活动,每月进学生寝室探访一次,每学期提供专业学术咨询指导一次,每学期为所在书院组织一次相关学科讲座或沙龙,每学期争取与班级同学共进一次午餐等,这些规定要求导师主动接触学生,充分发挥导师的专业特长,为学生答疑解惑。

  3.改革学生事务工作模式

  首先,注重学生事务的发展功能。传统的学生事务工作主要是替代父母监管学生,或者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其行政功能更为明显,而教育性不足。书院制改革的首要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对课外空间与时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在院系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让书院发挥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因此,学校将社团建设、志愿服务、学业辅导等常规的学生工作置于书院环境下运行,并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指引,重构工作方案,强调教育因素,注重学生的发展。此外,学校还成立书院的学生自治组织,打造宿舍人文环境,科学分配室友,开展主题宿舍建设,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展宿舍的教育功能。

  其次,重建学生事务管理的运行模式。一是实施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学校按照职能整合、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成立了学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总务委员会,建立三者之间的联动机制。二是健全书院组织结构。原来在二级学院工作的所有学工人员全部隶属书院。每个书院设党委书记一名、院长(副院长)一名,副书记若干名。三是厘清书院与二级学院对于学生发展的职责。书院侧重于社团、通识教育,而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活动由二级学院负责。四是建立学生信息集成共享平台。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实现学务、教务、总务学生信息系统数据互联共用。

  参考文献:

  [1]KUH G D.Student Learn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Transcending Artificial Boundari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5.

  [2]张君劢.书院制度之精神与学海书院之设立[J].新民月刊,1935,第一卷七一八期.

  [3]梁漱溟.梁漱溟全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4] Program Houses[DB/OL].http://living.sas.cornell.edu/live/wheretolive/programhouses/

  [5]The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 View[R].Washinton,D.C.:Auther.1937.

  【作者:南京审计大学校长】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