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秉承思想性和引领性的优良传统

www.jyb.cn 2016年12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我是1982年到《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编辑部的,来了以后就参加了《高教战线》复刊后的工作,在杂志一共工作了28年时间,与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革,在每个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都完整、准确、权威地反映了我们的改革实践与理论探索。

  一路走来,《中国高等教育》杂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我谈三点体会。

  一是思想性。

  思想性反映在哪里?

  我们谈高等教育研究,有时候容易把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和对高等教育的研究混为一谈,《中国高等教育》是一本从事高等教育的政策研究和树立导向的期刊,做的是高等教育的研究而不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高等教育的研究,是理论研究,但同时也是实践研究、政策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思想性就集中体现在实践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结合上。

  从《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队伍来看,我们的队伍是很强的,编辑都是对高等教育有一定研究的同志。《中国高等教育》编辑从事高等教育哪一领域的采编工作,很快就能得到锻炼成长、就能较快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这是一般杂志不具备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社会科学、招生就业、教学等高等教育领域,我们的编辑都成了专家。这也保证了我们能与大学校长、书记在一个平台上对话。

  二是权威性。

  权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据我了解,有的大学校长书记,把《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的重要性看得等同于红头文件。一些高校的同志讲,有时候学校有些工作拿不准了,他们就看看《中国高等教育》怎么说,长期以来慢慢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到大学去走一走会发现,多数校长的办公室里都有一本《中国高等教育》。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的杂志,但是《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一定是首要的。这体现了广大高等学校对《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的认可、高度的认可。我们杂志读者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作者的一个重要主体是大学校长书记,他们对学校的事,是有发言权的。他们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对国家政策,能起到真正的智库作用。正是因为权威,《中国高等教育》才能做到大学校长案头都有。

  三是引领性。

  有了思想性和权威性,也就为杂志实现思想引领奠定了基础。

  怎么实现引领?首先要准确。办好这本杂志,难就难在它涉及很多的思想和政治的新观点,有一个怎么把握好的问题。几十年的办刊历史来看,我们会选择一个准确的表述方式,而不是去哗众取宠。作为政策研究性期刊,提法一定要准确,准确性是我们的重要特点。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这不是因循守旧,是力求准确。

  对高校先进典型的发掘和宣传,是《中国高等教育》引领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对太行山道路、高校后勤改革、体制改革探索等的报道都先于其他中央媒体,而且把握得到位、准确。正是通过我们的报道,河北农业大学、天津商学院、重庆工学院等一批高校的办学经验,得到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

  《中国高等教育》对于编辑的滋养,是全方位的,我个人就深深得益于在这里多年的积累。离开《中国高等教育》以后,我来到《中国高校科技》,也把《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好的传统和理念带了过来,这对于我现在办刊,非常有帮助。

  【作者:《中国高等教育》原一编室主任、《中国高校科技》执行总编】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