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www.jyb.cn 2016年12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正在成为促进新兴业态形成的动力引擎的新形势,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联合高校,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我国ICT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此模式可以为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人才培养革新提供参考思路。

  探索产教融合共赢机制

  2014年12月,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秋季论坛”上,中兴通讯与教育部正式签署“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兴通讯推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借由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推动地方高校与企业共同建设ICT创新实践平台。此项目的实施后,从三方面实现产教融合共赢机制:一是共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专业;二是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及应用研究核心竞争力;三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协同科研体系。项目以促进合作高校在ICT专业领域的快速转型发展,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全面获益为目标。

  应用型专业建设。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对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打造专业发展与区域行业发展紧密对接的应用型专业。通过校企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帮助地方高校推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育人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将行业市场的需求持续反馈给高校,助力高校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专业教学、素质教育、人力资源服务各方面的应用转型,提高高校专业办学在区域行业内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成长型师资建设。ICT领域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不断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引起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宏观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要务之一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就意味着地方高校亟需建设具有先进技术实力的师资队伍。创新基地项目的实施,也是为了推动高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由企业派驻专业通信工程师入校教学,学校教师通过企业培训获取专业资格证书。校企互通,专兼结合,互相督促,从教学效果、专业知识技能、技能能力三个角度,由学校、学生、其他教师三方参与评估,有效解决教学技能的保鲜难题,全面促进竞争成长型的师资团队建设。

  协同互通的科研体系。ICT领域的技术更新具有频度高、跨度大的特点,通过校企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一是能够在技术及硬件上遴选企业的前沿研究成果及设备,使ICT行业发展与学校专业建设进行深度融合,改善高校的实训环境,使其集体验操作、科研应用、实践创新等功能于一体,以满足高校的专业建设需求;二是通过校企双方人力深度对接,搭建双方合作共享的科研实践平台,企业的前沿成果倒灌到校,校企共同进行科研探索,平台不仅服务于学校教学应用,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与变革

  多层次的校企深度融合创新。通过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企业的四大职能体系全面“补养”高校人才培养——研发体系、市场体系、人事行政体系及企业大学,从“产、教、学、研”四维度,全面覆盖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职业素质培养、师资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科研成果推广。校企合作不再由单一模式驱动,企业在行业内的各项资源得以充分调动,促成深度合作。

  产教融合管理模式创新。在ICT创新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不仅提供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还会与学校一起尝试建立有企业基因的管理模式。例如,建立和企业保持一致的人事管理制度,推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绩效考评和管理,建立以项目收益和个人贡献多少为前提的收入分配制度等。在这种企业化教学运作机制中,校方、企业方、教师、学生全员参与,使高校专业建设可以迅速融入到行业的核心体系,使合作高校真正做到了职业教育所要求的“业内的大学、业内的团队、业内的专业”。

  应用技术科研驱动创新。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是基于校企应用技术科研“互惠”衍生而来,以应用技术科研为驱动力的创新基地项目从专业建设、学生培养和就业、师资成长、行业及区域经济四个层面助力高校专业建设,给合作院校安装上“內驱发动机”,全面融入行业的核心体系,提升高校应用型科研创新。

  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的应用创新。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可助力高校为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五大类服务:行业产品的应用解决方案、行业应用技术更新升级、区域市场的产品推广和应用、区域技术培训与服务、区域行业人才培养。这使得高校在转型中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拓宽学生就业面,亦能丰富高校的社会化服务职能。

  推进产教融合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中兴通讯与高校从最初的课程合作、卓越工程师计划到ICT产教深度融合,已走过十多年历程。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视野始终要放大到全球化竞争中,因此,下一个十年,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将着力推进产教融合现代化和国际化。

  对内创新拓深,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所有达成深度合作的院校中,教师群和学生群已形成优质的人力资源池,在此基础上,中兴通讯将落实“大平台小团队”策略来推动科研创新、创业。小团队包括企业工程师、高校教师、学生以及各领域专家,是科研创新、创业的人力支撑;大平台则承接小团队的资源收集、整合需求,并开创渠道促进小团队的成果流通、转化。高校教师、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在“大平台小团队”的运营体系下,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市场应用;学生加入“大平台小团队”的人力资源库,通过真实的项目、产品研发进行实践活动,获得全面的素质能力培养;所有小团队关联的产品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等都能通过大平台快速地交流整合,最终实现科研及创新创业落地和市场转化。

  对外合作延宽,推动校企合作走向国际化。近年来,教育部立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需求,贯彻《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不断地推进和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工作部署。与此同时,中兴通讯与大部分处于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一样,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与企业国际化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体系。可以说,培育适应“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2013年起,中兴通讯联合合作院校实行中国高校人才海外“再培养”“海鸥计划”的第一站——与法国普瓦提埃大学进行人才联合定制培养服务,已经为企业输出大量具备国际化背景的通信人才。中兴通讯将联合高校,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总体方针:将国外的学生吸引到国内的国际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国内先进的ICT技术和实践经验;接通企业遍布全球的办事处,在海外建立大学国际合作学院,将中国学生送出去培训、实习,以此持续扩大校企合作的国际化影响力。通过这种形式,校企双方的创新驱动力得以被激发,并释放成一股合力,最终使得校企双方构成发展联合体,从而迅速布局“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教育发展生态圈,实现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化竞争中的“弯道超车”。

  参考文献:

  [1]谷正气.深度转型: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现实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6(5).

  [2]张大良.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3]查吉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