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培养医师科学家是当代医学发展所需

www.jyb.cn 2017年01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指的是一边从事临床工作,一边从事科学研究的医生,即既能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又能利用科研结果指导临床实践的医生。目前我国医学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需求相脱节,同时又缺乏合适的基础研究结论为提升临床实践工作水平提供依据或指导。尽管目前我国从事医学基础研究的工作者已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水平,能撰写出优秀的基础研究文章,并发表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杂志上,但由于他们不是临床医生,不接触病人,很多时候无法理解病人个体差异或其它因素导致病情发展与变化的复杂性,更无法准确了解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难以掌握临床实践之所需。而临床医生大多数虽然具有一定的医疗水平与能力,但忙于日常医疗工作,缺乏在医学研究方面开拓创新的动力。这两方面现象的存在,是我国医学科学与西方发达国家医学科学相比,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

  通过观察发达国家医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发现,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已认识到基础研究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美国对基础研究加大投入,使医学科学有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美国医学界从2005年开始逐渐认识到,经历了几十年基础研究后,基础研究的成果偏离临床需求越来越远,无法转化并应用到临床工作,所以启动了转化医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人员的主体是医师科学家。也就是说,美国作为医学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他们虽然有大量一边从事临床工作,一边从事科学研究的医师科学家,但是仍然会出现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脱节的情况,需要强调转化医学。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费所限,基础研究水平低,我国与国外医疗水平差距大,使得我国不少老一辈医学工作者想从事医学科学研究都没有条件,只能从事比较简单的科研工作。他们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为我国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医学发展的形势已有较大的改善。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经费支持医学研究,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资助就达200多亿,我们的基础研究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有不少从国外最先进的国家、大学和实验室学成回国的人才,他们具备了从事先进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水平。此外,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也明显与发达国家缩短了距离,已经到了不单纯只是学习别人的方法,并且要创造自己的方法的时代,已经有条件从事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研究(科技部和卫生部今年已启动了第一批精准医学研究),有条件发展新的疾病防治方法。这需要大量的医师科学家来参与这一场我国新的医学发展。我们不但要发展适合我国人民的疾病防治方法,也要发展适合世界各族人民的新医疗方法,成为真正的医学大国,使我国医疗水平与我国经济地位相符,这应该是我国当代医学工作者的梦想。培养医师科学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我们对医师科学家要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医师科学家是我国当代医学发展所需。需要鼓励有潜质的医生努力成为一名医师科学家,让更多的人愿意成为医师科学家。

  第二, 对医师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有正确认识。由于历史原因,不少人对临床医生从事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理解存在思想上的误区。有部分人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临床与科研不能同时兼顾。科研做好了,临床就分身不出,或者临床好了,就没有时间去做科研。其实,两者并不冲突,临床是一种实践,科研是理论,从实践中检验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使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医生的临床工作是最基本的,是常规的重复,要有新的发现和创造,需要科学研究来指导。一个只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不一定具备科研思维,具有科研思维并把科研做好的临床医生才能更好地让医疗水平有质的飞跃,从而能带领学科的发展。所以,不存在科研强,临床就不行,或者临床强,科研就不行的情况,关键是如何把两者相结合起来,使科研工作紧密围绕临床需要,为临床服务,这只会让临床工作做得更好、更强。实际上分一部分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并不影响临床水平。相反,有了科研的思维,可以帮助临床水平更快地提高,甚至产生一个飞跃。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高水平的医学专家大多数是医师科学家的原因。因此,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医师科学家,医师科学家的培养首先要端正人们对医师科学家的认识。

  第三,要建立医师科学家的培养制度。让有志成为医师科学家的医生有从事临床工作的时间,也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不能单纯用临床工作量,比如门诊量、查房数、手术例数来衡量他们的工作量。以美国为例,美国绝大部分在著名医院工作的知名医生都是医师科学家,他们边从事临床,边从事科研工作。美国的医生培养的制度也非常注重这方面,其工作从学校开始,一直到医院工作整个过程。在美国,医院每周会给予医生一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这个时间不用来考核临床工作量。有人担心他们临床工作时间少,可能影响他们的临床水平,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正如前文所述,分一部分时间到科研工作并不影响他们的临床水平。事实上,我们医学毕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训练后,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做同样的工作,只是诊治的病例数增加了,经验积累多了,操作熟练了。当临床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分出一部分时间从事医学科学研究,这更有利于转化医学的实现。

  第四,注重培养医师科学家的方法。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学校开始培养。近年来,清华大学开创的8 年制医学实验班就是以培养医师科学家为目标,正如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领导介绍的那样,“中国不仅缺普通医生,更缺深谙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医师科学家。”因此,清华大学医学实验班的人才培养定位,是能将科学前沿的新发现变成能够治病救人、改变医学现状的新成果的医师科学家。中山大学近年开展的研究生优生优培制度也是培养医师科学家的一种形式和方法。我们认识到,大学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医师科学家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可以从年轻医师开始选择性培养,对于有一定科研潜质的年轻医师可考虑重点培养成为医师科学家,这会缩短我国医师科学家的培养周期。当然,最快的方法是选拔毕业后已从事临床实践五年以上,且工作水平较高,并有较好科研基础的中青年医师,作为医师科学家的重点培养对象,医院对他们给予相应导师指导、经费支持和时间保证。

  此外,我们还要科学合理地对医师科学家进行评价。与其他医学发达的国家不同,目前我国不少医生不愿意成为医师科学家。一方面是由于“科研行,临床不行”的错误观念占了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是不少医生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因为搞科研,从命题到研究的整个过程都必须投入巨大的精力与时间,部分医生往往更愿意考虑眼前的收益,缺乏长远发展的目光。还有一部分教育和临床工作管理者对医学科学的发展趋势缺乏正确的认识,医师科学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不到领导的正确评价,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导致单位内缺乏良好氛围。这种错误思想如果不纠正,就无法正确评价医师科学家,我国就无法真正培养大量的医师科学家来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对医师科学家进行科学定位,在职称评定、工作与生活待遇等各方面制订相应的合理标准与要求,适当提高医师科学家的待遇,让他们更加愿意为医学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老一辈的医学工作者已为我国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现今时代所需,我们更加需要大量的医师科学家。正确认识医师科学家的作用,正确评价医师科学家的地位,建立科学的培养制度,给予合理的待遇和工作环境,这样才能让医师科学家充分发挥联系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桥梁作用,这样我国的医学事业才能更快地发展,为世界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