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科研工作者要追踪世界科学前沿

www.jyb.cn 2017年01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对于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而言,科研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需求,从中凝练并解决科学问题,最终服务于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建设。科研创新需要建立大学和企业密切的共同体,这不仅可充分释放大学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各自的优势和活力,更极大缩短了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的流程和周期。同时,我们应不忘初心、教研相长,在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中培养高层次人才,让人才在实战中成长,在服务国家技术创新中成长。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要在国际视野中考量和开展,力争在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追踪甚至引领学术研究的前沿。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服务国家重大电力需求中,努力追踪电力科学前沿。为解决国防大型舰船的电力难题、国家轨道交通重大需求和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前沿问题和企业核心科技人才培养难题,团队积极促进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联合技术研究院,强强联合、合力攻关,着力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创新机制加快成果产业化,促进人才培养。一是联合共建技术研究院,突破了传统技术转让模式,创新了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在西安交通大学具有共同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场所,双方互派核心技术人员在共同研究场所解决核心技术难题,解决了传统合作模式下高校与企业人员沟通不畅、技术转化存在的难题,有效促进了高校前沿科学技术向企业性能领先产品的产业转化,极大地缩短了高校技术向企业产品样机及产品产业化推广的转化时间,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机。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企业持续投入奖教金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与技术研究,同时,企业研究人员长期进驻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既加快了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的进程,也很好地提高了企业核心技术人员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和速度,使企业真正能够掌握相关产品的核心技术,并且在产品升级过程中培养技术人员梯队,从而为企业产品技术的持续升级和拓展提供了关键的人才资源。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和优化电力能源配置,实现广阔范围内的电力供需平衡,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了构建直流电网的想法,如欧洲的超级智能电网计划、美国的2030年电网预想等。同时,我国电网面临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远距离大容量电能输送安全稳定运行和输电走廊紧缺的问题。因此,电压源型高压多端直流输电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而世界范围内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匮乏成为发展电压源型高压多端直流输电的瓶颈,高压直流短路电流开断的难题亟待解决。国内外在高压直流短路电流开断机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稀缺,使得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研制工作在世界范围内长期缺乏理论指导。

  为了支持我国电力能源战略需求的发展,为我国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研制与应用建立理论基础,我们提议并召集国内电气工程领域科研实力突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研究实力强、富有踏实肯干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高压直流短路电流开断机理及其应用基础”项目,围绕高压直流短路电流开断过程的内在机理和调控策略开展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突破。通过高压直流短路电流转移和电能耗散中的放电与绝缘特性演变规律及其调控的研究突破,解决制约我国电压源型高压多端直流输电技术发展中的高压直流短路电流开断难题,为我国新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建设及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研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使我国占领国际新型高压直流短路电流开断研究领域的制高点,提升我国在新型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在国际上逐步占据领先地位,特高压输电、新能源电力、智能电网等产业不断进步与升级。目前,国家电网已收购澳大利亚、巴西、葡萄牙、意大利等6个国家和地区骨干能源网。因此,电力工业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和一流国际化协作、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培养的电气工程高层次人才在全世界越来越受欢迎,中国需要为世界培养人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制订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制订了多种定制化、特色化的培养方案。团队牵头制定了我国的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奠定了该领域研究生工程教育的基础。

  以“应用型、高层次、国际化”为核心,制订了3种模式和10套培养方案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3种模式分别针对国际学生、双学位学生和中国学生。国际学生采用全英文授课、团队共同指导,与中国学生一起培养。双学位学生采取“一对一”的对等交换的模式,由中国学生和国外学生共同组成一班,培养方案由双方协议决定,在两所学校各学习一段时间,境内境外授课,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获得两个学校的学位。中国学生可选英文课程、短期出国、国际会议等方式开拓国际视野,共享全球电气教育优质资源;通过企业实践或工程应用项目研究,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服务于用人单位的需求,更服务于学生的需求,提供内容多样化、来源多样化的模块课程。根据课程类别和课程来源不同,共分为8个模块,如下图所示:

  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可根据用人单位或者联合培养学校、企业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块。特别是西安交通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加入欧洲顶尖工科高校联盟(T.I.M.E.)课程共享平台的高校,让学生可以享受更广阔更优质的国际资源。

  3.国际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科聘请国外知名大学教授开设了19门研究生课程,5年来邀请来自24个国家、72所大学的顶尖学者来校为学生作了322场报告。

  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开创1+1双学位项目,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海外学习机会。目前,电气学科有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7个双博士联合培养平台,以及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法国中央高等电力大学、日本德岛大学等6个双硕士联合平台。自2012年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立第一个双学位平台开始,电气学科已招收双学位学生104人,毕业27名硕士,4名博士。研究生双学位项目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成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在国外学习之后,在中西文化和教育体制的熏陶和影响下,语言水平、专业水准、实践能力、自信心都大幅提高,就业抱负更加远大。同时,电气学科与艾默生、国家电网、通用、施耐德等3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协议,打造国际化的实践平台。

  通过多项举措,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科研究生留学比例由2011年的1.9%上升到2016年16.4%,博士生出国交流率达到95.5%。研究生已成为科研一线主力,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占60%以上。5年来,研究生获科技竞赛和创新大赛国家省级奖励135项。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