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分析

www.jyb.cn 2017年01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不断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当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增长动力转变成为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亟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输出高质量人才和一流技术的重要使命。但从实践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与经济产业之间、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体制机制与市场体系之间还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制约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使命的实现。因此,如何认识并解决供给与需求问题,成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三大关系: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供需状况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供需不匹配问题,突出表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未能适应经济产业需求、培养模式未能满足社会行业需求、体制机制未能主动服务市场需求等三个方面。

  1.适切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与适应经济产业需求

  在教育规模方面,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专业学位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如美国2000-2012年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规模由38.2万增长到63.0万,专业硕士占当年所有硕士的比重由82.47%增长到83.51%。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自2009年来实现了补偿性增长,但直至2015年我国专业学位授予规模仅占全部硕士的39.9%。从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2014年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接近7000美元,每千人在校研究生仅为1.47人;而美国早在1970年人均GDP已达到5000美元,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近6人。可见,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提高教育规模,以此保证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战略的顺利实施和经济增长的中高速发展。

  在科类结构方面,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还未能与当前产业结构需求相适切。在现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医学、法学、工商管理及其他社科类等专业占较大比例,理工类则相对占比较少,部分与先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专业学位类型尚未设置,传统的人才结构与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的经济产业结构产生错位。具体表现为:某些社会急需专业领域还未覆盖,或者招生规模还很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而某些专业学位设置泛滥且招生规模较大,常出现“毕业即失业”“就业不对口”等现象。这反映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在适切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匹配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与满足社会行业需求

  在培养模式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供需不匹配表现在无法满足社会行业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性”“专业性”“实践性”要求。

  在课程教学上,一些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结构的学科化倾向较重,仍以理论体系为主线,课程内容陈旧、抽象,教学方法仍以“填鸭讲授式”为主,整体上与学术硕士趋同,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领域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需求。在专业实践上,学生通过校内单一渠道获得的实践技能无法满足社会、行业、企业所需,联合培养、产教结合等混合模式又因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等原因而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接触到核心研发任务。在导师指导上,校内导师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校外导师来源渠道松散,培养单位对其全过程指导难以约束,“双导师制”协同育人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

  在考核标准上,大部门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专业课开设门数偏少、学分要求相对偏低、课程及论文标准与学术型硕士基本趋同等问题。特别是在论文方面,目前还有相当大比例的专业学位论文研究重心及研究形式与学术学位论文高度雷同,没有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行业应用性差。除此之外,相关调查发现仅22.8%的学生有校外导师,仅有28.4%的学生能够进入专业实践基地,且未对相关实践单位、实践形式、实践内容等形成一整套的考核标准体系。

  3.融合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与主动服务市场需求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依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烙印。现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是由中央、地方和培养单位构成的三级管理体制,中央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地方政府统筹权较弱、培养单位办学自主权不高的问题依旧存在。以专业学位设置和授权审核为例,专业设置和新增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申请必须由国家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省级部门只能组织评审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的授权申请。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运行机制较为缺乏活力,社会参与度及积极性不高。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是协同多方力量、集合多方资源、发挥联合优势,共同指导、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第三方行业组织,从其组成成员来看,绝大多数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培养单位专家领导,行业组织团体及社会专业力量等难以广泛、深入参与其中,更毋言具有一定的指导话语权。从此角度而言,一些具有第三方身份的行业组织所体现的仍然是政府和高校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和决策,缺乏来自行业一线、社会深层力量的参与,从而无法在教学指导上体现行业需求、在设置上满足市场对某些急需专业的需求。

  三大原则:发展现状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指引

  刘延东副总理在《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报告中提出:“研究生教育要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优化规模、布局和学科结构,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形成中央、地方、培养单位各负其责,招生、培养、评价各环节系统配套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格局。”据此来看,“调结构”“强质量”“促改革”成为当前我国专业研究生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调结构”是要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科类结构,使其能够适应产业结构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强质量”是要通过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培养质量,使之能够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要求;“促改革”是要通过提高市场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参与度,使其体制机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发展。因此,为有效解决“供需错配”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要深刻把握 “调结构”“强质量”“促改革”核心要求,在以下三大原则的指引下深化改革。

  1.在领域发展与专业建设上,坚持适应需求与适度超前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投入结构和动力结构正在逐步进行调整和升级,战略新兴、技术引领型领域的人才需求旺盛,并在质量上提出了新要求;普通传统、劳动密集型领域的人才需求日渐萎靡,甚至会随着经济转型发展而逐渐成为“夕阳领域”。“领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生存、发展、改革的基底,随着“领域”地位的迭代更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须通过调结构、强质量和促改革,在教育结构、人才质量、培养效益上及时乃至超前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同时,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相应的学科、专业为基础,而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发展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如此才能引领、服务国家社会需求。

  2.在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上,坚持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结合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征及优势为将“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效融合。其中,“学术性”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须遵循学科领域发展基本逻辑、遵照学术人才培养基本要求、遵从学术问题研究基本规范,“职业性”强调要坚持行业需求导向、面向特定职业领域、依托产学结合模式,满足经济产业和社会行业需求。缺失职业性,易导致专业学位教育“纯学术化”;缺失学术性,又会导致专业学位教育“纯技能化”。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要重视学术化培养模式的“深度”与“厚度”,也要重视职业性能力提升的“宽度”与“精度”,做到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性与学术性相互统一、人才培养方式职业化与学术化动态平衡、人才培养定位学术型与职业型有机融合。

  3.在治理体系与运行方式上,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应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发展进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坚持市场的调节作用,尊重市场在智力资源、学科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关乎国家发展与进步、关乎社会稳定与繁荣,在当前以“放管服”为主要特征的行政体制深化改革进程中,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调控应摆好位置,既不能缺位而任其自由无度发展,也不能越位而回到传统的管控模式时期,还不能离位而造成多头管理、资源分散、效率低下等新问题。

  三大路径: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供需问题的思路探析

  解决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规模结构、培养质量、体制机制上面临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就是要坚持“适应需求与适度超前相结合”“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结合”“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三大原则,在“调结构”“强质量”“促改革”理念指导下,构建以助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为目标的合理化规模结构、以主动服务市场及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科学化培养体系和以政府调控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为保障的内涵式改革发展新局面。

  1.调结构:以助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为目标,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合理化规模结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新常态时期,“创新驱动发展”须由“人才驱动创新”;社会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高端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而“人才缺口”问题也加剧凸显,这就要求国家在宏观层面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招生比例,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结合经济发展对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来制订招生计划。培养单位在微观层面根据研究生毕业创业方向、层次以及前景,而非仅仅根据导师和学校单方面要求来决定是否调整本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及比例。

  同时,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优化将导致对人才数量与质量需求的同步提升。因此,在科类结构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积极贴合产业结构升级现实需要,不断调整各个专业领域的培养规模,保持产业结构调整与职业人才需求的适切性;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专业领域方面的导向作用,深入推进多元组织协同建设,特别是要针对产业升级重点、新兴领域,加紧扶持和设置专业或研究方向。培养单位也要积极关注产业革命历史浪潮,站在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的角度,预见性地培育未来领域、培养未来人才,引领和带动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

  2.强质量:以主动服务市场及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化培养体系

  瞄准培养目标,打造“升级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品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应秉持“三个必须”,即在能力素质上,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培养流程上,必须具备创造性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经历;在人才规格上,必须是获得行业认证或企业认可的高层次人才。应牢牢把握的一点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是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低版本,而是对其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优化培养方式,建立“综合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标准体系。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加紧建立完善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遴选标准,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素质、运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体系,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训练,增加实践性课程比重,采用案例教学、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意识、批判精神,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建立实训和研发基地,促进一线实践、课程教学、学位论文三者的有机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分类选聘制度,完善应用型教师分类选聘、分类培训制度,多渠道培养应用型教师;建立分类评价制度,制定适应应用型教师的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

  优化培养考核,完善“多样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考查制度。以应用性为导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采取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专利发明等多种形式,借此展现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考查方式上可采取“多样化”,但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选题和研究成果的唯一来源,只有高质量的实践才能形成行业应用价值高的学位成果乃至学术成就,培养单位需通过建设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合作、施行“双导师制”等多种渠道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可进行高质量实践的环境。

  3.促改革:以政府调控和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为保障,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新局面

  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建设,明确政府、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各自的责权利。在管理体制上,依靠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处理好研究生教育体制中的集权与分权、计划与市场、效率与公平这三方面的关系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地方政府统筹、培养单位自主办学的治理体系。在运行机制上,完善双导师约束机制,健全多主体协作机制及经费保障机制,形成理论体系与实践教学相耦合、培养流程与行业要求相契合、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相贴合的良好氛围。

  尊重市场调节,善用政府调控。国家要进一步扩大省级部门的统筹管理权限,使之能够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专业学位发展政策与战略规划,对不同专业学位的设置进行分类指导,对专业学位的开设和调整进行及时的计划组织和指导;进一步扩大培养单位的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为提高研究生培养单位市场竞争力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支持,并在资源配置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利益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使得培养单位能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开展既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人才培养、还有利于用人单位需求的多方合作。培养单位也要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选择、培养模式等方面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做到专业领域因需而设、职业技能应时而教、人才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莉芳.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变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2]教育部.2015年教育统计数据——分学科研究生数(总计)[EB/OL]. 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5/2015_qg/

  201610/t20161018_285283.html

  [3]吴开俊,王一博.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切性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教育研究, 2013(2).

  [4]周文辉,陆晓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基于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

  [5]刘延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710/c64094-22153057.html

  [6]王筱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师资队伍结构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

  [本文为2015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需求的调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Y0304)、2014年度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淑林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