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创业型大学培育教师创业观念的宣传策略

www.jyb.cn 2017年02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创业型大学,是将知识的生产、传承与应用融为一体,在教学科研的基础上倡导创业职能、积极推动学术资本转化的大学。作为应用型大学的一种类型,创业型大学依托国家倡导大力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政策,可以在办学类型多元化的政策环境中获得更为有利的条件。尤其是从学术型转向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进一步加快转型与发展的步伐,便可以迈向创业型大学。当前,加强宣传力度,培育创业氛围,形成文化自觉,可谓创业型大学进入创建阶段的第一步。在创业型大学建设中,培育教师创业观念的宣传方向在于让广大教师明确什么是创业型大学,为什么要建设创业型大学,教师们应做些什么,并使宣传保持连续性和长期性。因此,创业型大学的理论宣讲要抓住关键、深入浅出、与时俱进;政策宣讲要在酝酿环节上调动教师、在制定过程中吸收教师、在发布之际鼓舞教师;案例宣讲要开设专题、注重推广、转为资源。

  要把理论宣讲作为起点

  一所创业型大学在创建之初,与所有类型高校的转型一样,都会将理论宣讲作为起点。对于广大专任教师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确切性的答案,一个最有力度的理由,一个方向性的道路。可以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教师们理解并力推创业型大学,就是最有效的理论宣讲。因此,在理论宣讲时,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抓住关键。虽然学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关于创业型大学的理论著述在国际上已相当丰富。要在这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把各种观点整理出来,把创业型大学的由来与发展理顺出来,然后一并告诉教师们,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专任教师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学科专业,时间宝贵,任务繁重,我们要减轻他们的负担,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他们最有效的信息。在理论宣讲上,我们必须学会抓住关键,把握要点。创业型大学的理论宣讲要点有三个方面:在什么是创业型大学上,抓住学术成果转化与培养创造性人才两个着力点;在为什么要建设创业型大学上,抓住大学变革的发展趋势、国家对大学使命的呼唤以及高校自身的办学需要这三个层面;在如何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上,抓住管理体制、评价机制、平台建设等几个改革点。

  第二,要深入浅出。创业型大学理论的宣讲要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表达能力,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于创业型大学本身的理解。可以说,理解是表达的前提,理解得越透彻,表达出来越清晰,大家听得越明白。要想把这些关键点向专任教师们传达下去,宣讲者本人就必须全面深入地研读创业型大学理论,最后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出来。最有效的大众宣讲,不应该过多引用他人论述,尤其是学术色彩过于浓厚的语言,而应该把他人深刻的语言转换过来,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群众的语言,适当地穿插少量他人论述,且必须是受大众欢迎、人们乐于传诵的语言。

  第三,要与时俱进。有效的理论宣传,应该具有生命力;要有旺盛的生命力,贵在与时俱进。理论宣讲,不是为了宣讲而宣讲,而是必须让每次宣讲都具有历史意义。创建之初的宣讲,应该抓住关键理念;之后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宣讲,就要把重点放在国际高等教育或者国家层面的创业动态。例如,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尤其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时期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这是一股“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合力激起的浪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最新的科学技术引领,科技变革有助于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的创造力;而在创业创新的“大众”“万众”之中,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是生力军,他们的科研成果在“双创”热潮中能更好地得以转化。毫无疑问,从这个角度开展创业型大学的理论宣讲,就是与时俱进的宣讲,体现了理论的生命力与时代性。

  要把政策宣讲作为重点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创业型大学教师对于学校的各种创业政策并不知悉。究其原因,或许与理论宣传没有打动教师、政策宣传没有到位有关。确实,有些创业型大学,虽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创业的政策文件,却没有通过任何渠道让教师们参与,出台之后也没有更多的解释。而且,个别创业型大学在宣传上还犯了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重在宣讲创业型大学的宏观理念,轻视了创业型大学的政策宣传。在实践中,政策宣讲往往要比理论宣讲重要得多、有效得多。这是因为,在讲解政策的过程中,就包括了对于创业型大学理论的解读,指明了教师行动的方向,比纯粹的理论讲解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激励性。所以,在政策宣讲上,我们应该把政策的酝酿与制定纳入到政策宣讲过程中,体现创业型大学的民主管理,更有效地推动创业。

  第一,在酝酿环节上动员教师。创业型大学建设中的各项创业政策制定都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并且最终要靠教师们来实现,因此,必须要从政策酝酿环节就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让教师们充分参与讨论,形成参考意见。笔者认为,在酝酿阶段,可以将某个政策方案,设置成若干个问题,发给各个二级学院或者学科,由他们提出意见。在意见梳理的基础上,由学校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形成第一稿(讨论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专任教师是在没有任何方案雏形的前提下各抒己见,各个二级学院或者学科的意见梳理工作以及第一稿的撰写工作应该由校级层面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而不是专任教师来完成。其原因在于,在这一环节,教师们提出的意见必然“五花八门”,需要学校的管理部门进行统筹和总揽。

  第二,在制定过程中吸收教师。出台第一稿(讨论稿)之后,学校可以吸收相应的专任教师参加下一步制定工作。在此,专任教师的作用便是代表各个学院或者学科的利益,充分发表意见,不断完善初稿。作为专任教师中的代表,他们要经过学院或者学科的推荐甚至选举,体现一定的民主程序。针对第一稿的讨论,可事先由各位代表将文稿带回去,听取多方意见,然后学校再集中安排时间与地点组织论证。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政策,应该少而精,又要少而全。在笔者看来,各种创业激励机制最好能够进入教师评价机制,各种教师评价指标,也应纳入到一个整体性的教师考评体系之中。每一个政策文件的正式出台,或许要经历几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论与修改,这既是政策文件完善的必要环节,也是高校民主治理的重要体现。

  第三,在发布之际鼓舞教师。当政策文件正式发布之后,学校还要开展宣讲活动。作为重要的政策文件,绝不能将发布作为终结,而应使之成为理论宣讲之后的又一轮创业宣讲,这一环节甚至比理论宣讲更为重要,更为紧迫。这次宣传,不能过多地强化任务,以免增添教师们无形的精神压力,而应该突出方向,使教师们看到,学术成果转化不仅能够带来精神世界的充盈,也会给教师们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例如,在建设创业型高校的实践过程中,有高校曾组织若干小组赴二级学院宣讲学校出台的创业政策。其中,有的小组从学校发展需要、教师专业成长与福利提升角度出发,大大地激励了教师尽自己所能延长学术生产链条,较少出现否定或者对抗创业政策的现象;反之,有的小组则从教师增加学术创业的职责与任务出发进行宣传,结果却收效甚微。可见,宣讲需要讲究策略,同样的宣讲内容与期望,切入点不一样,路径不一样,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要把案例宣讲作为亮点

  创业型大学的宣讲活动,不仅要有理论解读,还要有政策讲解,更要突出案例宣传。理论宣讲是创业型大学开启创业动员活动的起点,政策文件是创业型大学宣讲活动的重点,典型案例则是展示创业型大学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要把各种成功的创业案例做成亮点加以推广开来。这三种不同内容与角度的宣传,代表了学校创业宣传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相互依存,有机统一,构成了创业型大学有效宣传的三驾马车。从当前创业型大学的案例宣讲活动来说,创业教育中关于学生创业典型宣传得比较多,而教师成功创业的宣传比较少;对先进事迹介绍得比较多,注重经验总结、示范表率的宣传比较少;案例宣讲大多停留在短期的宣传效应上,没有作为长期的办学资源来发掘。

  首先,要开设专题。从目前来看,注重案例宣传的创业型大学,大多只关注学生的创业。无论是致力于创业型大学建设高校,还是没有明确提出创业型大学战略目标的高校,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学生成功创业的事迹介绍,但很少有创业型教师的案例宣传。事实上,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在一所创业型大学中,都有成功的典范。甚至可以说,越是创业显得不那么突出的创业型大学,越要注重典型的塑造与宣传。同时,创业型大学的案例宣传,应当以分专题进行。例如,可以从学生与教师两个主体分专题进行宣讲,学生专题要突出鼓舞性,教师专题要突出创造性;可以在教师主体中分文科与理科两个专题进行宣讲,文科教师是如何走上学术创业的经验,显得非常珍贵,需要好好发掘。

  其次,要注重推广。宣传典型的目的,不是为了造就明星,而是为了鼓励大众。因此,案例宣传的侧重点要落实到典型示范者的精神价值与成功经验上来。作为成功典型的教师创业,首先应该是该教师利用学术成果开展的学术创业,在宣讲上,就要注重突出其成果的先进性,力争将成果向外界再度展现出来,这对教师们的方向引导作用是非常强的。同时,如果学校想突出某个方面对于教师创业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要发掘该教师成功创业的某些因素,将两者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宣传。例如,如果想说明某项创业政策对于该教师成功创业的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那么,在宣讲该教师的创业业绩时,就要从这个点来设计内容,以达到预期效果。又如,如果想说明教师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不畏失败等品质在学术创业中的重要性,以及该教师在创业过程中表现了非凡的毅力、走过了坎坷的旅途,那么,我们同样可以从个性魅力的角度来设计内容,达到精神感召的效应。

  再次,要转化资源。案例宣讲的目的,虽然着眼于推广应用,实现带头示范的意义,但无形中也提升了创业者个人的声誉与影响,甚至可以对他们的学术成果与产品产生较大的正面效益。应该说,这也是创业型大学应该有意识地予以关注的重要方面。在笔者看来,创业型大学应该在案例宣讲活动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将各种创业典范整理并汇编成册,作为学校的交流学习资料与创业历史档案。同时,再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业者,有意识地向社会推广,既是宣传学校,也是宣传创业者个人,推动他们发展得更好。创业型大学应该以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这些创业者,尽最大可能支持他们成为学校的亮丽名片与宝贵财富。在高度竞争化的高等教育市场中,哪所高校赢得了校友,哪所高校就会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付八军.创业型大学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2]付八军.创业型大学是最为彻底的“应用型”[N].中国教育报,2016-08-15,(3).

  [3]张荔.西方创业型大学发展对我国应用型大学战略转型启示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15.

  [4]李培凤.基于知识图谱的创业型大学国际研究动态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5(4).

  [5]汪连天.理论宣讲要善于运用群众语言[J].学习月刊,2015(7).

  [6]刘志坤.学术创业的探索与实践[A].付八军.纵论创业型大学建设[C].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

  [7]张利.从运行要素角度论完善高校民主治理机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5).

  [8]黄英杰.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之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6(1).

  [9]许正云.清华大学典型学生创业活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

  [10]陈笃彬.地方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规划“之江青年课题”“传统学术型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研究——基于教师的视角”(课题编号:16ZJQN003YB)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