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移动学习模式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

www.jyb.cn 2017年08月3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学习模式,是指师生以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为信息传播介体,借助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以及教学管理等活动的新型学习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领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占领网络阵地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则明确提出,要探索构建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因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模式,增强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改革的时代感,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是落实中央精神、回应现实问题、紧跟形势需要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思路和途径。

  政治高度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模式的首要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旨就是政治性,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批判和摒弃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凝聚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站在政治的高度,必须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其它公共课相比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让受教育者“知不知”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一个让受教育者“信不信”的问题。特别是在面对与网络共生、个性鲜明、价值观多样化的当代大学生时,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如何让青年大学生愉悦地接受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特质,决定了不论实施何种教学模式改革,也不论使用何种先进的新媒体、新技术,都不能背离其基本的教育宗旨和目标。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基于其传统教学实效性并不尽如人意的现状,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始终指向如何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效应用,推动综合改革创新。目前,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模式应选择理性和稳妥的思路,把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以传统课堂为主,以网络课堂为辅,形成“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推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构建和推广移动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服务和资源,使移动学习成为传统课堂以外,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的另一种选择。在倡导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信息化素养将能得到持续提升,其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也会产生渐进式的革新。

  创新力度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模式的内在要求

  移动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与补充,加强创新就是要使移动学习在教学理念上更加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评价上更加反映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加体现网络的互动性。

  1.教学内容创新力求“两个需要”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应当认真寻找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有机结合点。如何整合教学内容是构建移动学习模式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其教学内容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否则,就缺乏吸引受教育者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觉学习并主动完成设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为此,必须在改革中寻找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有机结合点,在强调其政治性和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必须回应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从而满足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需要。“两个需要”结合的本质,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宗旨和受教育者关注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构建移动学习模式的过程中,“两个需要”结合得好,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教学方法创新力推“两个课堂”结合

  在移动学习模式下,要把传统课堂和网络数字化课堂两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具有感染力,让学生信服,并使之产生转变为行动的信仰和力量。首先,要坚持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网络教学不可能取代传统教学,毕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教育人、引导人的课程,在这方面,传统课堂具有教学模式稳定、教学方法和策略灵活多变等不可替代的优势,有利于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教育、指导和咨询。另外,移动学习本身具有的知识浅层化和碎片化等局限性,可能需要通过传统课堂进行更加深层次和更加系统的学习。但在建设好传统课堂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尊重人和帮助人的课程,因此,把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结合起来,使网络课堂特别是移动网络课堂成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另一种选择和服务,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只有百利而无一弊。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网络环境中教学的目标、对象和组织形式等发生变化的特点,利用移动学习平台提供的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对受教育者开展基础性和通识性的教学。在线下的传统课堂中,教师组织进行学生研讨并答疑解惑;在线上的网络课堂中,学生相互讨论、自主学习,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则成为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者。传统课堂和网络数字化课堂“两个课堂”的结合,强调的是要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采用恰当的方式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3.学习评价方式要着力“科学综合”互补

  在移动学习模式下,创新学习评价模式要做到科学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所谓科学性,是指根据各门课程的侧重点合理确定考核内容,科学评价学生对理论和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使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保障教学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展开。所谓综合性,是指要从多个视角、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全程、全面、客观地考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在线学习与学分挂钩,认可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行为;二是依托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网络标准化考试系统,减轻人工考核的工作量,提高基础知识考核的工作效率。与其他人文社科课程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由于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建设网络标准化考试系统不仅应当,而且可行。三是关键性的教学评价环节比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仍然以网下集中考试方式为主,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线测试容易作弊,主观性试题难以评价等问题。

  实践广度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模式的重要方向

  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在构建移动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将其置于教育信息化特别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背景下进行设计。通过新媒体环境中便捷高速的信息传递、形象逼真的情境模拟、平等自由的互动方式,实现实践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对接,形成网上实践与网下实践互动互补的新格局,进而激活课堂教学。

  当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因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学活动难以组织开展、实效性不强等问题。移动学习的兴起,为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移动学习倡导翻转式课堂教学理念,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的知识传授过程放在传统理论课堂以外,力争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识,并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消费者,也是教学资源的创造者和生产者。移动学习不仅提供免费的教学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这种学习体验过程其实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中的课内实践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和实践型学习的能力。

  系统深度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模式的内在动力

  组织力量和平台建设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模式的基础工程,为此,必须做到学校党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三位一体”,平台建设与课程内容建设的有机结合。

  1.“三位一体”的组织设计

  首先,学校党委担负着主体责任,党委的重视是关键,高校应当着眼未来,立足现实,主动应对新媒体、新技术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其次,教师要主动作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应拒绝移动学习这一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也不应当冷眼观之,而应当顺势而为。当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教学中做到登高望远,掌控方向,而且也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善于掌握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能落后于时代潮流。最后,学生要积极适应,应当激励和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逐渐改变其固有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定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选择更加个性、更加开放、更加自主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

  2.平台建设和课程建设“两手抓”

  优质的网络平台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而平台运行不畅会引发学习者不愉快、不耐烦的学习体验,降低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从国外的实践来看,优质的网络课程通常建立在相关远程网络教学资源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而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方面的原始积累相对较少,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教学资源网络平台普遍存在更新慢、关注度低、受益面窄、互动性差等弊端,特别是由于高校之间的壁垒障碍,导致教学资源共建动力不足,无法真正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局面。此外,平台设计的互动性不强,用户的应用体验感不佳也是突出存在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应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以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作为重点,以学习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作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且更加共享开放作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易用性和适用性,打造既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又体现出其教学要求的移动学习平台。

  在加强平台建设的同时,要注重课程建设,使理论更具感召力、说服力。构建移动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评价优化等方面。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其教学目标,注重理论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在如何讲授知识,答疑解惑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理论知识向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转化。在此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而言,任何新技术、新媒体都只能起到辅助性和补充性的作用。当然,如果能够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媒体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那么我们就不应当对这些新媒体和新技术采取冷眼旁观和拒之门外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向宇森.移动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平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6).

  [2]周颖.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示[J].思想理论导刊,2014(4).

  [3]王伟,钟绍春,吕森林.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2).

  [4]徐蓉.MOOC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5).

  [本文为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移动学习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开发及应用研究”(15JDSZK037)和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研究”(课题编号:WLWH16-16)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