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www.jyb.cn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大量专业建设人才,更需要沿线国家民心相通,这就要求高校按照战略要求履行使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增进青年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全面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

  “一带一路”倡议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影响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教育是国际间人员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强化合作,加强互信,提升影响力。发展“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需要纳入总体战略框架内予以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

  “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留学生教育提供机遇。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较快,但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教育强国相比,我国仍处于“逆差”状态。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要主动面向世界,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观念、课程与评价、办学经验等,推动教育国际化转型,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教育的迫切需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制定并颁布相关政策和设立政府奖学金,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到中国留学,促进了高校留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发展留学生教育提供了机遇。

  来华留学生教育推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沿线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据统计,这些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是目前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经济合作,需要各领域人才的支撑,没有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储备,很难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只有通过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等途径,着力培养熟悉、理解中国文化的“一带一路”国家本土化人才,才能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来华留学生教育有利于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友人。很多发达国家把留学生教育作为外交的重要手段,通过留学生教育培养一批知己亲己的国际友人,实现国家的外交政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一方面十分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在中国留学、生活的经历使他们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具有“贯通中外”的优势,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高校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留学生回国讲好中国故事,将在中国的所见所感带回祖国,这对于密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人士,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有待加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数迅速增长,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近五年,全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从328330人增长到442773人,增长率为34.86%,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从142027人增长到223998人,增长率为57.72%,高于全国来华留学生的年增长率。来华留学生人数快速上升,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如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及高校留学生管理人员,发现留学生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间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差异大。留学生对于学校教育管理满意度的评价在地区间、学校间差异较大。“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分布高校范围广、所属类型层次丰富,既包括国内“985”“211”等重点大学,也包括一些职业技术高职学院,既有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高校,也有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不同高校对留学生工作重视程度相差悬殊,有些学校设置专门的部门、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留学生工作,而部分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附属于某个部处来负责。加之“一带一路”国家分布较广,不同国家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尽相同。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留学生培养质量标准来规范高校留学生工作。

  留学生对于高校学习供给满意度一般。留学生对高校授课教师和教学硬件设施满意度相对较高,但由于我国高校国际化程度不高,全英文或双语授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中文课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只有17%的留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汉语课的内容”,83%的学生面临着“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困难。有些英文课程,教师发音不标准、加之专业词汇较多,留学生不能听明白,很难理解所学内容。部分留学生表现出对于网站及图书馆建设的不满,很多高校只有中文网站、没有英文网站,留学生无法通过学校网站查找相关信息。此外,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外语水平较低,不能够为留学生提供借阅指导。绝大多数留学生第一次接触汉语,对自己的汉语水平信心不足,强烈希望多开设全英语教学课程,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外文提示和服务。

  对改善生活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需求迫切。留学生对学校提供的生活基础设施和后勤服务评价较低。在住宿方面,对“宿舍内信息通讯设备、房间内电视、宿舍楼洗衣机等公共设施和公用厨房设施”较为不满;在吃饭饮食方面,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留学生食堂,难以满足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饮食需要。

  资助激励体系不健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相对贫穷落后,想来中国留学的学生非常多,但较高的学费和生活费将一部分优秀生源拒之门外。在接受调查的留学生中,自己交学费的学生居多,他们非常迫切得到奖学金的资助。除政府奖学金之外,其他渠道的奖学金资助人数少,范围有限。同时,学校对留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还没有激励和资助办法。

  “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迅速增长,高校需要正视留学生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加强留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出台留学生培养国家标准和学校管理制度。首先,制定留学生培养国家标准。我国各省份经济发展不平衡,留学生培养高校结构多样、层次不一,因此地区间、学校间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制定留学生培养国家标准,让高校有章可循,缩小省际和高校间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差异性,优化留学生工作程序。其次,完善高校留学生管理制度。高校需要以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以管理促进服务,根据工作实际修订中英文版《留学生手册》,完善留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高校要组织讲解学习,帮助留学生掌握制度并真正发挥制度在培养工作中的保障和规范作用,让留学生成为“懂中国法律,守校纪校规”的合格大学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留学生生活条件。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世界手段”,加快建设中文、英文和法文等多种语言版本的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方便不同母语的留学生浏览、使用。网站信息做到从留学生政策解读到规章制度,从实习就业到生活信息,从奖学金在线申请到汉语水平考试报名,从学校各部门网站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链接等全覆盖,只要是留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轻松在网络平台上找到答案和解决办法。高校要及时更新校内信息通知发布动态,定时推送国内外与留学生有关的时事热点,便于留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社会时事。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服务平台,录入留学生基本信息,处理奖学金、保险、教学等工作,提高办理留学生事务的效率。其次,改善宿舍食堂条件,营造优美生活环境。高校要按照尊重留学生生活习俗和便于促进与中国学生交流的基本原则,在宿舍布局上为留学生营造“大生活圈”和“小生活圈”。学校的住宿从整体上看是小区化管理,“大生活圈”即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生活在同一个小区内;而“小生活圈”即留学生集中居住在一层楼或者一栋楼中相对集中的区域。这样既方便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或者其他国家留学生间的交流,又让具有相同宗教信仰的“一带一路”留学生更加舒心地生活在一起。再次,发挥图书馆功能及增加外文提示向导。高校要加大外文图书资料的采购力度,增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专业图书。设立留学生图书借阅服务窗口,聘请外语水平相对较好的教师担任窗口工作人员,制作借阅图书外文指导网站,便于留学生借阅图书。

  立足专业,瞄准战略需求,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首先,高校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需求,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制定最优质的培养方案,集中优势资源,建好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吸纳留学生来校学习,使留学生能够学得好、毕业后用得上、为“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作用,从而培养出一大批知华、爱华的高素质留学生。其次,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全英文课程体系。高校要构建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国际化教学环境,凡是适合国际化培养留学生的学科专业都要培育全英文课程,对绝大多数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包括专业课、基础课和公共课。采取聘请和培养同步的办法,聘请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学成归国人员,培养外语水平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老师担任留学生授课老师。加强双语师资队伍的培训,强化教师外语技能、教学方法、专业知识等。再次,完善奖学金资助体系,激励留学生勤于学习、潜心研究。高校要立足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争取教育部、各省市政府的支持,制订奖学金评比细则,实现政府奖学金的效用。积极争取社会力量,设立专门的基金,通过“个人申请,学校审核”的方式,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一带一路”留学生提供额外资助,依据经济困难情况发放生活补助。结合留学生培养实际,制定《来华留学生学术研究奖励办法》,鼓励留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并拿出专门的经费,支持留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参加高级别的国际学术会议。

  尊重文化差异,开展文化交流和合作。高校要肩负文化使命,通过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给沿线国家,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软实力,通过把沿线国家优秀和先进文化引进来,推进我国的文化创新。首先,在遵守中国法律框架下的原则下,最大限度地尊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礼拜信仰、禁忌事项以及处事原则。高校应充分考虑到“一带一路”留学生的特殊性,本着人性化与关爱学生的原则,在住宿、饮食和活动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在重大传统节日组织各类活动,营造节日氛围,让留学生感受到温暖。只有尊重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才能赢得他们对我们的尊重。其次,展现丝绸之路国家文化,促进文化交融。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需要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包容和共处。高校要发挥来华留学生“文化使者”的作用,举办富有学校特色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节、阿拉伯文化周等活动,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政策法律、语言习俗。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佳节,开展写春联贴窗花、包粽子赛龙舟、吃月饼赏月亮、舞龙舞狮等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宣介中华文明,为各国青年学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国与国的文化交融,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在施展留学生才华、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起到积极的纽带作用,促进民心相通。最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城乡社会建设焕然一新,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政府和高校要设计好“丝路青年行”、留学人员国情考察服务团、企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等活动,帮助留学人员增进国情认知,准确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增进对“一带一路 ”倡议的认同,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袁佳.“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资金需求与投融资模式探究[J].国际贸易,2016(5).

  [2]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2012-2016).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江苏高校‘一带一路 ’国家留学生管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YB109)和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16年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 “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江苏高校‘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研究生管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ZC16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