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课堂教学改革应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育理念

www.jyb.cn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课堂教学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整个本科教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是最为关键、最困难的环节,涉及大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获得和传播方式日益便捷,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现代本科教育应传授学生如何处理纷繁知识,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迎接挑战的能力。

  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难以担负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重任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016年高等教育论坛上指出,我们的教育依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进行,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吉恩·布洛克(Gene Block)在考察中国重点高校本科教学后曾说道,中国的一流大学跟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差距在课堂教学,单声道课堂教学(指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师生互动)不能够担负起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重任。为深入分析本科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教务部在校内开展了各类本科教学的专项调研工作。调研结果反映出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是部分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完善。课程教学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养和能力缺乏系统性设计。部分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执行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科发展和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不利于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二是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固化或陈旧,难度和挑战性不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课下学习投入偏低,自主学习和阅读时间少。

  三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偏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倾听者和知识接受者,更加关注知识要点的掌握,不注重发挥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授课效果和学习效率有待改进。

  四是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注重期末考核而忽略过程性评价。部分课程试卷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缺乏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未知问题能力的考核。学生在“记忆事实、概念、术语”和“理解方法、观点、理论”(表面性、浅层性学习)上做得远比“习得能力和方法”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方面的收获少。

  “以学生为中心” 体现为学生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首先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1952年提出,并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引发了本科教育基本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系列变革。近年来,国内高校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这一理念。瞿振元认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和作为社会成员的成长的全面需求之上,凝聚在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为学生延续终身的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把学生视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和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整个教学过程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并不是要求学校和教师放纵学生、无原则地满足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更不是放开对学生的基本约束和要求,而是要求将教学目标聚焦于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这一长期目标上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激情。不是突出“学”而放松“教”,而是要辩证地认识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否定的。我们认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并非简单地体现为教学方法的转变,而是行为理念的转变,并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恰当的教学内容传递给恰当的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促进“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北京大学近年来推进的“小班课教学”正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具体体现。课程一般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一对一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探讨为主的师生双向互动,学生满意度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促进“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形成“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观。学校要倡导“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研讨和培训,在教师培训计划中加入教学理念及如何在课程设计中体现教学理念的相关内容。通过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引导教师学习和交流先进教学经验,形成“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数量、知识的结构,还关注学生对知识与生活的思维水平是否发生有效率的变化。

  规范课程教学设计和管理,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课堂教学设计应当既以学生为主体,又能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充分互动。首先,系统梳理教学目标,要求任课教师制定并传达课程教学目标,特别是应当明确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得到什么收获或提高,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意义感。其次,重视教学大纲建设,教学大纲应当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发挥有效引导学生课内学习、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并高质量地完成课程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了解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包括读写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及关于特定内容的知识基础,这对培养高效的学习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要改革现有课程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明确课程考核和评价要求,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设计考核方式。

  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要实现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和指导功能。首先,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推进小班研讨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改变教师对知识和题目讲授过多,对学习行为的引导、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足的问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重要的引导和指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才是真正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关键决定因素。其次,强化问题导向的课程设计,加强探究式教学。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问题导向,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在对课程精细化设计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紧密结合,善于利用新型在线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等,以全体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体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课堂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收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更应该关注教师和课程学习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课程评价指标的构成要体现课堂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平等参与者、指导者、研究者,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关注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成长角度重新审视和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课堂教学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平等地分享参与学习和研究的经历;要提供及时而又有建设性的反馈和疑问。学生的发展不能局限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而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批判性思考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教务部】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