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找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切入点

www.jyb.cn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陈宝生强调,教育部今年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思政课的对象是人,重点是思,方向是政,载体是课。各地各高校要在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和要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涵养,着力建设独立的思政课学科体系,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象是“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人”为对象。思政课的对象是人,我们面对的是历史的、社会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我们的目标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现实目标,如何找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切入点,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若要顺利完成这一课题,首先要科学地认识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群体,认识到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兴奋点,也要认识到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期盼,只有对上述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才能与学生在思想层面进行有效沟通,为学生解疑释惑,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

  从教育理念层面来看,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更要侧重于信仰与道德的构建。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培养学生安身立命和社会适应的基本生存技能,而信仰与道德的培养则是为学生提供支撑人生理想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建设者并不应该是仅仅具有专业知识而缺乏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的“单面人”,而是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不仅具有基本的工具性知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而且拥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和审美判断力,能够区分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基于正确的政治立场做出科学的判断。

  当代大学生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社会急速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身心特征都带有时代的烙印。一方面,受到流行思潮和校园文化的影响,他们朝气蓬勃、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上进好学并勇于担当。这两方面的特点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让学生有获得感的优秀课程,切实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准确了解学生的内心诉求,引导学生在各种社会思潮、社会问题的碰撞中选择主流价值,防止人的异化,让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结合起来。

  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是“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是“思”。“思”就是思想和思考,不能“用通识代替思政”,不能“用知识代替思想”,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就是引导学生在把握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成果和人类一切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对于当代社会中的各种思潮有一个科学的思考和辩证的判断,不能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自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曾说过:“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也就是说,要想真正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学生心灵中扎根,切实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提升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理解的准确性,增强自身对时代发展的敏感性,围绕学生的所需、所惑、所喜精辟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以理论的高度、学术的深度、理论的魅力彰显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更好担负起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的规律、成为会思考的人。会思考的人才是有灵魂的人,才能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与碰触中不迷失方向。

  对于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坚定信仰与道路,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师的特点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绝不是“教书匠”,不能只从自己的专业、职业、就业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而是要成为一个以信仰为支撑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明确坚持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以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和热情“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很难想象,一个背弃马克思主义、缺少内心激情和追求的教师能够使学生真心实意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有鉴于此,思政课的教学必须选拔真正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优秀教师,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向是“政”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向在“政”。“政”就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教育学生要有家国情怀、服务社会和人民、心怀大我、至诚报国,在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依托,不能偏离立德树人、坚定信仰的正确方向。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办学方向,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定盘星”和“压舱石”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知识获得的渠道多种多样,他们在探索自己研究领域发展时候,往往会因为政治观念薄弱,导致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在意识形态领域有时会被错误思潮或非科学思维所误导,而思政课的特殊功能恰恰在于为所有学科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价值判断。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将“思”与“政”结合起来,以政为干,以思为枝,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重要问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而科学的思考,使高校始终成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后,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渠道迅速发展,使得多元社会思潮和文化交融交锋、相互激荡。这些新情况新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任务、新挑战。如何积极化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国情、把握方向,立足时代、汇融中外,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彰显思想政治工作在实现高校使命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保驾护航。

  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载体是“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重要,是很重要的载体。思想、方法、方向,都要通过课这个载体来实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之间虽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具有内在整体性的课程体系。其中“‘原理’是基础,‘概论’是重点,‘纲要’是主线,‘基础’是落脚点”。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支撑、高度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各门课的教育工作者应各司其职,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效果的重要路径。从课堂教学能力层面来看,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课程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引导学生能力的强化,以及教学课件设计技能的优化。就教学素养层面而言,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进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感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力与认同感。为此,教师必须在适应学生接受习惯、适应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优化思政课教材。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参与式、启发式和研讨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和专题讨论等具体的教学手段,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化实践教学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课程考核方面,应该从背诵式的知识测试转向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能力的考核。在教材建设方面,既要用好统编教材和马工程教材,也要发挥本校的师资、学科优势,建设好校本教材。统编教材和马工程教材体现的是中央精神,校本教材体现的是本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状况,这二者的结合就是理论与实际、中央精神与自身现状的结合。具体来说,思政课教师应该把统编教材和马工程教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既讲天边、又讲身边,既讲道理、又讲故事。只有在这两头结合上下功夫,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会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才会提升,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才能得到满足。

  建设好思政课的学科体系,应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是单纯的学习文件、学习材料,将有关学科拼凑起来的知识集合,它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建设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理学”、自己的“心学”。“理学”,即是规律之学,围绕规律之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点建设思政课理论体系,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心学”,即是修养之学,围绕修养之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内化为学生的良心,让学生摆脱一切附着在他们身上的枷锁,坚定地跟着我们党和党的事业前行。

  此外,在思政课的引领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发掘本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课堂育人合力,动员学校与社会各方面力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学生培养成理想远大、信念坚定、道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李芳.张耀灿.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结构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08(1).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