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www.jyb.cn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地方本科院校因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办学模式多元等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盐城师范学院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创新创业保障机制”六位一体架构,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整合政产学研各方优质资源,培养“能力为本、注重应用”的创新创业人才。

  建设科学合理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可操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围绕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分层次组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并举、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并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行”的科学合理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隐性课程注重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培育。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景观、创新创业微信公众号、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咖啡厅、校友企业家协会和宣传创新创业榜样等途径,营造创新创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设出系列隐性课程。这类课程具有潜在性、多样性、弥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获得创新创业的价值观、经验和文化熏陶,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开发学生的市场意识,形成学生内在的创新创业驱动力。通识课程注重渗透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各项能力。创新与创业领导力、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实战咨询、企业模拟经营沙盘、产品创新等课程,因包含的知识面广、案例鲜活、接地气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在2015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学校以创业兴趣引导课——创业规划系列课——创业通识课——创业专长课为建设主线,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于尚未创业的学生,学校主要引导他们认知当前创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与技巧。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学校一对一指导学生调研市场需求、撰写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对于正在创业的学生,学校通过开设创业者论坛、创建创业者俱乐部的形式,邀请创业界的老兵和专家为学生指点迷津,及时提供企业初创、创业融资、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企业运营等有针对性的帮助。学校设立创新创业专门学分,将创新创业教育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学校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教育实现100%覆盖,创业窗口体验达到75%覆盖,创业过程模拟达到50%覆盖,创业实战达到15%覆盖。

  搭建“立体式、网络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为了落实“能力为本、重在应用”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学校建设“一院两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一院”即成立创业学院。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协同教务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区域服务与合作处等校内有关职能部门,依托商学院的学科优势和创业指导力量,成立创业学院。创业学院通过集聚政产学研各方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打通各二级学院的创新创业平台,规范创业教育活动,充实创业教育队伍,优化创业教育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有效承担创业教育、创业研究和创业指导职能。创业学院的主要作用是:一是统筹全校创业教育课程,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多元的培训和见习体验平台,目前已建成创业学院培训中心、创业学院SYB教室(SYB, 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学院会计手工操作实训室、创业学院沿海物流实验室、创业学院营销策划实验室等多个平台。二是针对大学生创业骨干开展提高性的创业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其创业精神与创业素养,为大学生创业园培育入园项目做准备。三是开展创业教育研究,聘请校内外专家和创业精英,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教育导师团,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四是开展创业类竞赛、创业沙龙等活动,为参加国家和省市高层次创业大赛孕育参赛作品和培养参赛选手。五是主动策应地方政府的全民创业行动,对接地方创业活动,承接政府面向社会的创业培训任务。

  “两园”即学校分别在通榆校区和新长校区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建筑面积达5300平方米,可承载100个左右的创业项目,并为每个创业公司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从而搭建了创业孵化、创业实践、创业管理和创业服务平台。学校根据两个校区的学科专业特点对两个园区的功能进行划分,通榆园区以科技类、培训类创业项目为主,新长校区以商贸类、服务类创业项目为主,从而使创业园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创业项目紧扣学校专业特色,适合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孵化。

  开展多样化有实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首先,创新教育训练方式。对教师而言,强调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贴近实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通过营造真实的创新创业情境,大力开展分享式、启发式、模拟式和体验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学习方式,通过模拟性的多样化训练,强化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洞察市场机会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等,同时,细化创新创业培养目标的考核办法与标准,及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状况进行跟踪性评价。其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一方面,学校的创业基地定期开展创业讲坛、创业沙龙、创业经验介绍等活动,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积极组织专业兴趣小组、跨学科俱乐部、创业技能培训班、创业工作坊,依靠它们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最后,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巧借外力,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萌发、创新创业点子的出现、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初创,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建创新创业集聚区、孵化区,从而搭建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平台和人才成长培养体系。仅靠高校一己之力,难以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一些政产学研协同建设的创新创业基地和园区毗邻校园,融合了创新创业诊断、创新创业模拟、创新创业苗圃等多种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贴近实际的创新创业训练机会,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灵感,丰富了创新创业体验。

  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现场感,能有效避免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一是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学校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积极构建国家、省、校、院四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形成了四级学生竞赛活动方案。每一级竞赛活动都有专业的指导团队、翔实的项目论证方案和充足的竞赛训练基地,有效实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等“硬技术”的培养和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终生学习习惯等“软技能”的培育。二是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和资助政策,积极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出台“科研反哺教学”的专门制度,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吸收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为培育竞赛项目奠定基础;鼓励高年级学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吸收低年级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团队。学校对于获奖的个人、团队和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注重打造创新创业竞赛的品牌项目。打造创新创业竞赛的品牌项目,既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也对低年级学生形成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学校重点在二级学院开展“一院一赛”活动,每个二级学院通过自身先期培育或与政府企业合作等方式,每学期重点推出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学校的大比拼,学校遴选出重点项目并予以持续性支持。

  推进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孵化工作

  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孵化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启动、运营、保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大学成为创新创业的“梦想工场”。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学生科技园和创业园,充分发挥其创业实践孵化功能。每年投入足够的经费用于大学生科技园和创业园的建设和项目孵化,每年遴选科技含量和专业结合度高的项目进入园区,开展创业模拟和孵化。学校建立大学生入园孵化专项基金(每年递增5%),实行大学生创业项目免费入驻创业园。经过评审入园的项目学校一律免房租,而且每半年进行一次评比,对其中经营状况好的20%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二是加大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实验示范和实训中心建设和开放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验工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形成高质量的创业项目。学校与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提供平台和基地。如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盐城市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负责创业园场地的前期投入、日常管理和创业项目的认证、评估、认定、跟踪服务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创业扶持政策、资金的落实,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补贴、租金补贴的落实,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提供创业指导服务。三是推进创客工作。学校以“创造+分享”的创客文化为核心理念,设立创客空间,积极组织推进创客大会、创客联盟、创客协会、创客俱乐部等各类创客活动,为创客们提供分享创意和创造产品的平台,鼓励学生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促进项目成果的孵化。

  建设“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在组织保障方面,学校组建由分管校领导任院长,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院长以及外聘政府机构和行业企业负责人为副院长的创业学院,统筹全校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研究工作,保证创业基地的教育、培训、指导和研究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创业园成立管理服务中心,为创业项目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物业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在人才培养保障方面,学校建立创新创业特色实验班,支持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特色实验班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在学制管理方面,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为有潜质的学生制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人才队伍保障方面,组建高质量的创业指导团队,满足创业教育培训和创业实战指导的深度需要,建设“创业教师”“创业导师”和“创投导师”三支队伍,促进校内外、专兼职、学界和产业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推进协同创新培养创业人才。学校创造各种条件,每年派遣教师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参与行业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增加教师的创业经验。在财力保障方面,建立大学生入园孵化专项基金,并保持每年适当增长。加强政产学研合作,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为入园项目争取一定的创业扶持资金。在创新创业激励保障方面,将创新创业工作列入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中,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等纳入教学业绩评价体系。对于在创新创业实践和竞赛中取得突出贡献的学生和老师,给予学生学分认定和创新创业奖学金,给予教师相应的学术奖励和工作量补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05-13.

  [2]张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5-06-02.

  [本文为2015年江苏省教改重中之重项目(项目编号2015JSJG009)、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4732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