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梦”的审美文化战略
www.jyb.cn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国人民复兴中华民族美好愿望的表达,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当代表达与身份确证。它不仅是个体之梦想,更涉及国民的宏大的政治愿望,可以说这是国家在全球文化政治体系中彰显民族身份的重大战略。在这一重大战略布局与推进过程中,无疑不能缺失审美文化战略,否则“中国梦”就会成为一个理论概念和抽象的政治符码,难以真正赋予这一创新概念丰富意蕴及实践作用。因此,推进“中国梦”的审美文化战略势在必行,关涉到理论掌握实践的问题。 审美文化战略对推进“中国梦”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梦”是全球文化政治中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心理愿望,是扎根于中华民族特色和现代创新意识的政治想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它既涉及“中国”这一具有世界民族国家的标志性问题,又关乎“梦”“梦想”“理想”“意愿”“愿望”等深层心理结构问题,体现中华民族的独特的集体愿望。“中国梦”的推进与实施之所以必须强调审美文化战略,是因为审美文化战略着重解决“中国梦”的有效机制问题。审美文化以感性为基础,融合了感知、想象、创造、情感、内心精神与灵魂等元素,它深入到欲望和非理性的层面,触摸着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建构起个体存在与集体意识的强大的心理世界和意义归属感,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和存在的充实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文化的生成机制与梦的工作机制是内在相关的,甚至是同一个问题。如果缺失审美文化战略,“中国梦”只能停留在符号能指的漂浮状态,无法凝聚成为中华民族个体存在的切身体验,无法激发“中国梦”的无穷的创造力和创意能力,无法在实践行为中将梦的愿望展现为巨大的推动力量。 “中国梦”的审美文化战略是创造符号区分标示的战略。“中国梦”的审美文化战略就是不断在全球民族梦想中区分出独特的标示,建立中国性的标示系统。“中国梦”的标示系统具有理论标示系统、实践形态的标示系统、制度性标示系统,从而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道路与制度的符号空间,这些标示系统皆离不开“中国梦”的审美文化维度。审美文化符码在重要性方面有时甚至超过了其他系统,它在全球化时代对集体和个体更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力,更能够成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标示。以“美国梦”的产生与传播为例,“美国梦”的审美文化战略就是把美国精神、价值理论与社会形态、生活方式融于审美文化之中,显现于审美创造活动之中。美国的文化艺术创作、大众文化产业乃至娱乐经济都密切联系着美国精神,把“美国梦”的内在精神凸显出来,建立起美国独特的审美文化标示系统。通过观察和分析“美国梦”的审美文化战略,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明确“中国梦”的审美文化符号标志,总结并创造“中国梦”的独特符号特性。 具体而言,推进“中国梦”的审美文化战略,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第一,加强中国政府和政党形象的审美文化建设,提炼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创造精神,凝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的理论话语和实践经验,以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内涵鼓舞人民,激发人民发自肺腑的认同感和欣赏趣味,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规范的社会制度塑造国家政府形象的社会审美感,达到康德所谓的“共通感”(common sense)的根基性建设。 第二,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推手,加强“美丽中国”的建设,营造温馨、美丽、空气清新、生活健康的生态环境,为中国人民提供良好的生存居住之世界,构筑美好的生活家园。这需要在城市建设、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等方面强化审美文化维度,形成中国人向往的、乐于居住的人文地理空间,构筑中国人舒适的美好家园,形成使外国人来到中国就不想离开的梦想之伊甸园,把中国空间建设成为世界人民所渴求的美好愿望之对象。众所周知,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难题,也是当代人极为焦虑的生存问题。“中国梦”如果能够在这个维度勇于担当,积极应对,切实营造美丽中国的生存环境,这将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梦”也将因此引领、吸引世界人民而焕发光彩,并拥有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梦”也将成为世界人民之梦想,融入世界之梦。 第三,推进“中国梦”的审美文化研究,探讨“中国梦”的审美文化价值体系、精神品格、人文关怀的话语体系。在这个领域人文学者大有可为,可以分析和甄别体现“中国梦”的优秀古典文化艺术作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深入研究现代性历史进程中“中国梦”的文化体现与审美创造,反思“中国梦”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成绩与问题。通过历史性的爬梳和系统的理论建构,建立“中国梦”的特殊话语体系和审美文化特征,尤其注重“中国梦”与传统审美文化的心理结构和民族审美趣味的密切关联,注重现代中国人在世界体系中的卓越的审美文化创新,注重以世界优秀审美文化来整合“中国梦”的审美文化建设。 第四,推动“中国梦”的审美文化创造,以货真价实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文化产品来推进“中国梦”的具体呈现,探索“中国梦”的多元意义,表现“中国梦”的绚丽世界,实现“中国梦”的宏大愿望。为“中国梦”的审美文化创造建立良好的制度及机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尤其是从国家高度认识到,“中国梦”的审美文化创造并非为少数人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涉及中华民族诸多个体的心理表达诉求、每个人心目中的国家形象与民族精神、每个人心中的文化审美想象与政治理想。全民创造活动自然而然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表达中国人的心愿,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思考中华民族的生存机遇,彰显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一旦全民审美表达被激发出来,“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身份也就得到了体现和强化,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具一格,拥有自己的生命力、鲜明特色与文化实力,发散出势不可挡的文化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人格的展现。也就是说,全民审美文化创造活动把“中国梦”化在内心,在创造中人民自己的愿望得到表达和探索,从内心深处喷发出的力量汇聚成为文化强流,既充实“中国梦”的内涵,又把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具体化、形象化、自然化,真正以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所谓的“政治无意识”凸显文化自信和自觉,以文化创造的自信,以汉语表达的自信表现出理论、道路、制度自信。事实上,在审美文化创造过程中,“中国梦”的文化创意无疑是核心维度之一。以互联网、手机、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介形式创造“中国梦”的审美文化产品,在物质商品的文化设计中体现具有创意的标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与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乃是当前的关键问题。我们应该以“中国梦”的文化创造实力吸引中国青少年,震动中国人民的心灵,逐步取代或抗衡“美国梦”的优势地位。 第五,加强“中国梦”的审美文化的全球传播。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所处的是互联网时代,是全球文化交往与对话、博弈的时代。“中国梦”的创造与实践理应充分地整合全球文化传播的最新成果,推进“中国梦”的审美文化创造的信息化处理,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互联网平台、电视电影等电子图像媒介占据更多的全球信息空间,为“中国梦”的审美文化创造提供全球公共领域平台,把个人内心的“中国梦”的力量扩大到社会关注、全球关注的领域,把“中国梦”的符号话语在全球自然化,构筑起既体现中华民族愿望又能进行国际传播的媒体力量,在世界传播空间形成“中国梦”的审美文化的媒介奇观。 总之,“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的集体心愿的凸显,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政治想象。审美文化战略无疑是“中国梦”具体化的举措及强有力的推手,是理论掌握实践的中介力量,它将不断深化“中国梦”,使之充满鲜活的源泉,激发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为“中国梦”提供最具感性的日常生活根基,根深叶茂,参天大树永葆青春,这亦是自然之肌理。 【作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届青年学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