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探索

www.jyb.cn 2018年01月0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是顺应时代发展为中国特色农林经济培养高层次涉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该计划的启动,是在我国传统农业教育大背景下,要求高校改变原有教育观念,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改变农林专业传统培养模式,解决高校大学生缺乏农林事业热情、创新精神意识不足、实践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目标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着力提升高等农林教育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基于该计划的目标要求,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适用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高校卓越农林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促进地方农村区域发展的产学研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对实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是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其他常规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主要意义在于深化农林教育改革,为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适用人才,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2014年9月,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发布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确定了包含99所高校在内的140项改革试点项目,改革试点项目分为三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三个试点项目分类,各自提出对涉农林专业人才不同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但各项目都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涉农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厚的专业理论、开阔的发展视角,尤其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发散的创新思维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引领大学生扎根农村,服务于“三农”。随着新农村发展和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模式的加速转变,以及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产业发展需求。总体而言,卓越农林人才需要具备四方面能力:掌握丰厚的理论知识,深度挖掘的创新精神,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敢于开拓的创业意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涉农林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更早地将大学生融入农村区域,开展实地调研,追踪农业发展动向,了解农业科技变革,这在以往的大学教育中是无法通过单纯的理论课堂或者实验操作完成的。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保障卓越农林人才将专业课程学习有效融入新农村区域发展以及新农村产业升级的教学改革。

  目前,为保障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大部分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建设还难以完全达到目标要求,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缺乏认知、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陈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比重较低等。因此,如何构建针对农林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要求,进而提出教育体系建设的方案。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适应农林业创新、国际竞争和交流合作的战略需求,着力开展国家农林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拔尖创新型人才;立足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提升、改造传统农林专业,培养一大批复合应用型人才;面向农林业生产一线以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深化面向基层的农林教育改革,培养数以万计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懂经营、善管理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由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1.加强产学研实践教学平台合作

  为确保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得以顺利落实,高校涉农林改革试点应为卓越农林计划培养人才构架出彰显区域特色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涉农林专业产学研教学实践平台。当前,中国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区域发展也需要通过与高校共同搭建合作平台以获得前沿科学技术和创新改革技术。加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产学研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一项“互惠互利”的举措:一方面高校通过搭建平台获得农村区域发展基础信息,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方式从课堂转向产业实地实践。另外一方面实践平台搭建也可以为更多的涉农林企业和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创新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

  2.重视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为提高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激发卓越农林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将与涉农林企业或基层农村社会的相关课程安排设置在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鼓励卓越农林人才教师队伍将课堂延伸到涉农林企业和基层农村社会中去。结合市场运营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更能促使卓越农林人才对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规划,通过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也更能让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贴近产业发展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3.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师资人才培养近年来一直以理论知识传播为主,社会调查显示,不少企业在人才招聘和引进过程中,需要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重新回炉锤炼。因此,对于卓越农林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积极搭建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把高校卓越计划教师调入市场前线挂职锻炼,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技术水平。培养一批既具有高等学历又拥有市场运营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卓越农林人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结合地方实际需求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区域经济特色发展成为了立足之本,农林专业本身具有地域化的特点,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如果脱离地方实际需求,培养出的卓越人才也无法找到立业之根。近年来,部分教学单位依托基地开展了实质工作,基地建设方案的执行效果较为理想,实现了预期的实践教学成果。但仍有部分基地目前处于闲置状态,未有效执行建设方案,一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不甚合理但未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相脱节,与企业缺乏深度合作。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方案若不能密切与地方需求结合,最终可能会导致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相背离。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现状,以及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要求,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适用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高校卓越农林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促进地方农村区域发展的产学研平台,形成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

  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在国家开展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教育背景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以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观念和紧贴区域社会需求的发展观念,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思路。当前,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亦成为改革之重点。通过搭建高水平产学研实践教学平台、组建以专业技能化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立起面向农村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成为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对卓越农林人才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研究应形成区域化特色的改革,卓越农林人才的教学培养应以“国家标准,地方需求”的思想为指导,培养出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于一身的卓越人才。

  2.构建适用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架适合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国家改革试点分类为三类,分别是: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拔尖创新型改革方向为因材施教,择优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涉农林专业学生。依托各级科技研发平台、基地,强化学生的科学研发能力训练,支持该试点项目类别大学生积极参与农林业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提高其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支持学生了解国际发展形势和参与国际农林科技交流与合作,开拓大学生的全球视野,提升学生参与国际农林业科技交流合作能力。复合应用型改革方向规划了该类学生的培养应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等院校涉农林专业与农林科研机构、相关政企等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鼓励学生参与农林科技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建立健全有利于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实用技能型改革方向为深化面向农林基层的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招生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订单定向免费教育,吸引一批热爱农林业的优质生源;根据农林业基层对实用技能人才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和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与现代农林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实践技能培训体系;按照农林生产规律,探索“先顶岗实习,后回校学习”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改革课程、学业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健全有利于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3.完善高校卓越农林计划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三类卓越农林人才计划的教学体系改革重点倾向什么方向,加强卓越农林计划师资队伍培养都是高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对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形成长期稳定机制,有目的、分批次的将教师队伍派出培训和交流。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以增长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知识为重要培养方向。通过企业挂职锻炼,优先将教师送往政府相关单位、企业顶岗学习,进而通过带领学生团队参与校政、校企项目合作、实训实习、直接参与相关研发等形式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聘请政企专家来学校上课,提升教师队伍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运营知识,帮助学校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促成高校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通过技能培训学习强化实践操作水平。

  4.搭建促进地方农村区域发展的产学研平台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搭建产学研平台可以更好的保障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为解决卓越农林人才学生缺乏实训实习经验、专业技能锻炼和实际工作经验,高校应以“专业理论培养”为基础,以企业的“专业技术实践”为依托,构建产学研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平台搭建,扩展人才学习成长空间,通过强化学生在实训期间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转化和应用,在校企之间形成长期、有效、稳定的运行平台。

  参考文献:

  [1]周智娟,罗培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科教导刊,2016(3).

  [2]刘爱辰,王伟.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5(10).

  [3]史振宇,陈宏威.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商贸人才,2016(8).

  [4]张恩韶,李清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2).

  [本文为贵州省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SJJGXM00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