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科技成果转化有望变身大学筹资活水源泉

www.jyb.cn 2018年01月0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2015年8月29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简称新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施行,明确高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入股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2017年5月3日,北京工业大学(简称北工大)正式发布《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规定》,新制度不但为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提供了法理依据,同时也厘清了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学校职能部门内部分工。2017年8月4日,北工大以单螺杆技术其中5个方向的1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和2件公开发明专利作价9200万入股河北新革思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工大科技园有限公司代表学校持有25%的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同时奖励马重芳研发项目团队75%的科技成果转化股权,这是北工大自新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后成立的第一个进行企业股权奖励的公司。北工大此次在不改变科技成果所有权的基础上,以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股权进行奖励,合理考虑了学校、个人和企业的三方诉求,学校的科技成果落地开花,研发项目团队企业股权、经济利益双赢,合资公司的后续技术研发得到可靠保障。更令国人振奋的是,企业股权激励模式不仅可能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而且使得科技成果转化有望变身大学筹资活水源泉。

  “双一流”建设需要大学采用多元化筹资渠道

  经过一年多的漫长等待,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简称暂行办法)终于应运而生,标志着中国“双一流”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暂行办法共分为七章二十九条,涉及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动态管理、组织实施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暂行办法在第四章第十六条提出“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力度”,表明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双一流”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费支持是巨大的,“双一流”建设是中国政府对高等院校经费支持的一次巨大变革,较以前的“985工程”和“211工程”相比,“双一流”建设的经费支持覆盖面将更宽,力度将更大,标准将更高,这也是各高等院校和社会媒体广泛关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暂行办法在第四章第十七条提出“建设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这显然考虑到了“双一流”建设的国际背景。众所周知,世界知名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是广泛的,无论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经费来源大致都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政府拨款(或联邦政府补助)、学费收入、捐赠收入、投资与经营创收。其中,政府经费是重要的经费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即便是公立高校政府经费也不到全部经费的50%,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如今中国“双一流”建设与之前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目标不同,建设途径必然也存在差异,最明显的就是经费的投入方式较之前将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国情和体制决定了高校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政府,但政府的财政投入毕竟是有限的,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一方面,建设高校会陷入“僧多粥少”的局面;另一方面,建设高校也会养成“等靠要”的习惯,这种局面和习惯显然都是与“双一流” 建设目标背道而驰的。

  富豪校友捐款成为当前中国大学主要筹资方式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大多知名高校都把筹资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中国高校由于大部分经费来源为政府拨款,大学筹资工作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筹资的渠道主要来自校友捐款,其中绝大部分捐款来源于富豪校友。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批富豪校友大规模向其母校捐款,因捐款数额巨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2016年9月21日,熊新翔向母校电子科技大学捐资10.3亿元设立“博恩教育发展基金”;2017年6月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款3亿元。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总额、校友个人捐赠金额、单笔捐赠金额、校友捐赠率等多项纪录屡创新高。然而,在中国富豪校友轰轰烈烈捐款背后,也彰显中国大学校友捐款诸多不足,如大学校友捐款大多集中在名校。捐款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全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大额捐赠总额突破230亿。其中,清华大学累计接收校友大额捐赠25.29亿元,刷新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总额最高纪录;北京大学为21.44亿,屈居第二;武汉大学16.41亿,蝉联第三;电子科技大学15.73亿,跃居第四;复旦大学11.45亿,列第五,上述五校校友累计捐赠87.62亿元,占全国大学校友捐款的38%。其次,吸收大学校友捐款的方式单一。据统计,国内2000多所高校中,有426家成立了教育基金会,设置了专门的捐赠和校友工作部门。但在基层部门中,由于高校能给予捐赠者的“回报”形式并不多,使得吸收捐赠的途径方式单一,募款对象仅限于少数富豪校友,一般校友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低。再次,大学校友捐款的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大多高校对大学捐款资金的使用和保值升值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经营。

  科技成果转化的坚冰逐渐破解

  众所周知,大学的主要功能有五方面,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无论是“双一流”建设还是“双创”发展,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都是驱动因素,也是大学进行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的关键环节。如果说大学校友捐助主要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功能,那么科技成果转化就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科学研究功能。然而,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作为科学研究重要环节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当前的中国一直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很多高校科研成果都仅停留在论文发表或实验室阶段,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一直被社会各界广为诟病,同时也成为影响高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有数据表明:中国高校专利授权量占全国10%以上,但是中国高校专利平均寿命却只有3年多,且绝大部分不能给社会带来任何效益,高校“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还是由于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局限性而造成的,特别是对科技成果所有人和发明人在科技成果权属和利益分配上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2015年新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后,明确要求将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和使用权下放给高校,从而从根本上释放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束缚。2016 年1 月19 日,西南交通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发布《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简称“西南交大九条”),把“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实践探索上升到学校层面,通过对科技成果进行股权奖励,首次把专利所有人和发明人的权属、收益与被投资企业的创新发展紧密结合,打破了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瓶颈,成为中国高校试水科技成果作价股权奖励的探索者。随后,四川、上海、浙江、湖北、北京等地高校也陆续进行类似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股权改革,奖励方式和奖励比例虽然略有差异,但用企业股权奖励方式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是一致的。至此,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坚冰逐渐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不但为高校科学研究释放出巨大的创新活力,同时也有望变身大学筹资的活水源泉。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