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困境及提升对策探讨

www.jyb.cn 2018年01月09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基石,是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建立健全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不断满足国家发展对青年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今,医疗卫生领域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科研业务能力突出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是医院人才建设、学科发展强有力的保证。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青年工作者基本都是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表现为:

  临床、教学、科研压力大。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青年科技人才基本上都需要临床和科研“双肩挑”,而青年医师恰又处于临床业务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医疗工作极其繁重。如何协调临床与科研两者的关系,保证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青年科技人员成长的最大难题,也是医院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

  项目、平台资源支持乏力。医院青年工作者对科研充满激情,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最易被激发出科研创新能力。但青年科技人员又存在许多难以避免的问题,如工作基础薄弱,科研根基不牢,缺乏学术影响力和必需的实验条件,获取科研项目、研究经费和学习培训的机会明显弱于中年甚至老年科技人员等。医院如不能在这些科研资源方面给予青年人才全方位的扶持与支撑,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热情,阻碍他们的发展。

  缺乏符合人才成长机制的引导通路。青年人才大都缺少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经历,离开导师后,难以建立系统的科研思维,缺乏持续有效的指导,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申报项目的经验和能力尚有不足。还有部分青年科技人才承担了科研任务后,在开展工作、设计实验方案、撰写研究论文等方面遇到了不少难以克服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产生畏难心理。还有少部分青年科技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科研道路的曲折性和不确定性,只重视眼前的收益,缺乏发展的远见,存在焦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

  事业提升与人生家庭建设难以均衡发展。医院青年科研人员处于科研、临床、教学等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处于建立家庭、结婚生子、教书育人等人生道路的特殊时期。如何均衡分配时间和精力,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是众多青年人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只有重视医学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其成长规律,完善激发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宽松的科研环境、积极的科研氛围、有效的激励措施、诚信的科研态度、有力的配套管理、适度的政策倾斜,才能促进医学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最终实现医院科研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分类引导机制,实行精准培养。根据人才特点、个人兴趣爱好和自身优势进行分类引导,建立临床主导型、科研主导型等不同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各具优势的青年人才上升通道,实行精准培养,为不同类型青年人才成长搭建空间,发挥不同类型人才的专长和作用。

  第二,提供科研启动资金和平台,解决资源短缺和平台欠缺问题。维持医学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热情和科研思维,首要策略就是给予青年人才最大程度的政策倾斜,帮助其走出科研资源和平台短缺的困境。科研发展具有马太效应,没有投入就不会有发展,因此,要把资源更多地聚集到有利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来。医院要不断创新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积极引导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积极为青年人才提供专项科研启动经费和平台,配置各种配套科研专项资金,缓解青年科技人才的经费压力,解决资源和平台短缺问题,促进他们开拓科研思路,积累课题管理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完成从学生到课题负责人的思想和实践转变,使其逐渐成为医院科研和临床学科的中坚力量和骨干人才。

  第三,建立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青年人才绩效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是保证政策支持发挥实效的关键,但是在考核过程中必须意识到科研产出具有特殊性,人才培养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绩效考核切不可急功近利,要摒弃以短期内明确的论文发表和科研课题中标数量等硬性量化指标来衡量绩效产出的片面做法。要允许研究过程中失败、曲折、变化等情况发生,并积极给予帮助解决。改变“重用不重评”的现状,实行精细化的考核制度和动态化的评价管理模式,创造“有进有出”的人才竞争环境,防止形成“昙花一现”式的人才发展窘境。对于每个青年科技人才及其开展的每个项目,要制定个性化的考评指标,定期或不定期汇报项目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核查项目开展中的实验记录等原始材料,坚决杜绝获得经费支持后不作为的现象发生。建立健全逐级负责和问责制,明确分管院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科室主任、青年科技人才自身在项目开展和人才培养中的职责。

  第四,建立有利于青年人才发展的合作交流平台,打造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安心进行科研工作的环境,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刚入职的青年工作者大多不能充分融入现有的科研团队,但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科研方式又很难取得进步。因此,医院要为青年工作者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在科研过程中向青年工作者提供专业指导,以加速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步伐,使其少走弯路。通过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同行业专家的交流学习,为青年人才业务和科研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注重发挥各种协会、学会等团体的人才聚集效应,积极引导青年人才加入各种学术交流平台,碰撞科研火花,学习“他山之石”。医院层面、大学层面乃至省市政府层面都应该重视青年人才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数据库”,按照分类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青年人才信息采编系统,将青年人才的选拔、评估、推荐等工作环节有机结合,实现青年科技人才智力、资金、项目和信息的有效对接。

  第五, 实行科研假期制,鼓励具有探索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投入科学研究。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若想让有志成为临床和科研复合型人才的青年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医院人事、医务、科研等管理部门需携手对医院临床业务工作的人员配置进行合理安排,根据研究者个人在研课题的需要,每年给予青年人员一定时间的带薪科研假期。另外,在每年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申报期间,可以允许有基础、有实力的项目申报者脱离临床工作一段时间,全身心准备项目申报材料,提高中标率。

  第六,建立医学与人文相交融的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医学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需要注重创新意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在青年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尤其要促使其建立“从临床中发现科研线索,在科研中解决临床问题”的转化思维,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只有以解决人类健康现实问题为根本目标的科研选题才是医学科研发展的根本,才是督促医院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沿着正确轨道前行的保障所在。除了科学思维,医学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还要注重道德修养、哲学素养、文学和艺术素养等人文素养的提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胜德谓之小人”,人文素养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一个科学的世界观,明确自己肩负的科学使命及社会责任,同时能促进他们陶冶自己的身心,从而更有利地从事医学科研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社会价值观下,要不断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价值观的引导,使其以事业发展为上,做到淡薄名利、求真务实、坚守学术诚信,成为有社会主义使命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