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将公益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

www.jyb.cn 2018年01月09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公益创业”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公益创业教育则是基于公益创业展开的教育,是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其相对应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同时也是创业教育的延伸。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公益创业教育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探索了一条以公益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之路,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将公益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二者融合机制,培养具有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

  公益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公益创业教育具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致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公益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立足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将学生专业特长与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的统一,更符合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是自主创业的活跃群体,有可能成为公益创业的主力军。高职教育涉及医药卫生、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文化与艺术等专业,这些专业与当前养老、医疗、教育、助残、文化等社会问题呈现较多的领域相对应。同时,近些年多数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出了操作能力强、岗位对接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的人才。可见,高职院校学生有公益创业的技能优势,更易于在公益创业领域大显身手。将公益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顺应高职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又为公益创业储备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储备后备人才。大学生有激情、敢创新、有抱负,是公益创业的潜在力量,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驱动下,高校可以顺势而为,将公益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公益创业热情,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开展公益创业,创新解决社会问题。

  构建公益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

  普及化:公益创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公益创业精神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与发现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结合专业特长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投身公益创业的意志品质。通过专题教学、案例教学、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公益创业教育。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融入公益创业精神、创新创业、公益典型人物案例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公益创业;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等章节,尤其是在涉及民生的部分,引导学生关注并发现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可开设“公益创业与大学生”专题。由此,将公益创业教育融入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政课程,使学生广泛了解并认可公益创业,激发学生从事公益活动和公益创业的热情,实现公益创业教育普及化的目标。

  专业化:公益创业知识融入选修课和社团辅导。公益创业知识包括公益创业概论、公益创业者、创业团队管理、创业融资等内容。引导有公益创业意愿的学生,通过公益创业教育选修课和社团辅导,深入学习公益创业知识和技能。该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引进较高品质的公益创业教育在线课程,既有利于学生获取公益创业前沿性、实操性的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弥补当前高校公益创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校内教师开展线下辅导,主要解答学生疑惑,结合地区特点、院校特色、专业特性,寻找公益创业的结合点。实现公益创业的专业化教育,为开展公益创业实践储备人才。

  实践性:“公益活动+公益创业”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益活动为主题的思政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开展讲座类、调查类、服务类公益活动,讲座类包括社工进校园、公益创业青年论坛、公益创业讲座等,调查类包括开展教育、扶贫、养老、助残等社会问题的调研活动,服务类包括深入城乡社区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在公益活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公益创业热情,引导学生开展公益创业实践,借助校内公益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学生的公益创业项目落地。

  建立“产学研创”公益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可以围绕产学研创“四位一体”建立公益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产”是校企共建公益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公益创业平台;“学”是校企共建公益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及实践平台;“研”是校企共建公益创业研究院,集中开展科研,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创”是校企共建公益创业空间,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并提供优质的创业项目。四者是锥形立体关系,产学研融合是基础,创新创业是升华,并始终贯穿于产学研创各个层面。

  实体模式:校内“产学研创”公益创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校内设立“公益创业教育中心”,融合与协调产学研创各部分资源,开展公益创业教学、科研、实践和项目孵化。该中心的职责是以培养公益创业人才为核心,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融合生产实践、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项目孵化于一体,开展产品研发、社会服务等活动。该中心的人员组成要具有融合性,汇聚创新创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人员、公益创业人士等,融合人文社科学科和理工学科,实现跨界融合,促进资源共享,致力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虚拟模式:“产学研创”公益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产学研创”公益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是基于高职教育特点,依托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将公益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网络平台。该平台主要借助于校企合作共建的公益创业教育基地,形成大量公益创业网络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公益创业,创设公益创业网络教学环境。同时,形成集公益创业教育教案、课件、微课、视频等一体的在线学习平台,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可实现学生辅学、教师指导、在线答题。师生可以依托公益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和微信平台,宣传、展示公益创业相关成果,增强公益创业教育的影响力。

  社会合作模式:校外“产学研创”公益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校外“产学研创”公益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围绕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产学研创“四位一体”建设上达成的共识及合作事项:高职院校通过公益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公益创业指导老师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公益创业项目获得市场认可和资金支持;合作企业通过公益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学校丰富的人力资源,参与公益创业项目,提升企业升值空间。

  参考文献:

  [1]唐亚阳主编.公益创业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林爱菊,唐华.公益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拓展[J].大学教育科学, 2017(3).

  [本文为2017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规划项目“公益创业教育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ZJB17167)、2017年河南省大中专就业创业一般课题(JYB201728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张震为院长】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