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践行文化自信发展新时代中国声乐

www.jyb.cn 2018年03月15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文化艺术软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发展和传播中国声乐艺术,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认真学习,坚定践行之,尤其是广大文化艺术和教育工作者更要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发展和传播中国声乐艺术的重任。践行文化自信,需要努力创建中国声乐学派,更好更快把中国声乐艺术推向世界舞台中心,真正实现唱响世界的中国声乐梦。

  发展和传播中国声乐艺术,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作出总结: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文化艺术软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直接反映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水平,在我国日益增强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也应该与之相匹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工作,而只有通过具体艺术形式传承创新和传播,把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巧妙艺术的渗透到艺术作品中去,潜移默化的影响艺术工作者的气质和精神,才能真正的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把中国的灵魂和血脉播撒到每一个艺术作品和观众心中。

  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国声乐艺术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歌唱家和教育家,音乐爱好者,或是华人华侨对外交往中,在文艺演出、音乐教学、歌剧音乐剧、学术交流、孔子学院、电影电视、文化交流、网络媒体等形式多样的传播过程中,中国声乐艺术得以在国际上逐渐传播和推广,让世界人民接触并领略了具有中国特色声乐艺术独有的美感和风格,在欣赏中国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音乐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声乐艺术是音乐文化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形式之一。中国声乐艺术是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声乐艺术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中国梦的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然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国软实力。因此,大力发展中国声乐艺术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并且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中国声乐艺术的蓬勃发展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加油助力。

  践行文化自信,更好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自信正在不断的增强。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声乐事业逐步发展到当今百花齐放、大放异彩的局面。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登上中国各类艺术舞台,为中国人民呈献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同时,一批顶尖的艺术家正逐步走向世界,把优秀的中国声乐艺术,展示给世界人民。

  中国声乐艺术是中国民族声乐的高水平阶段,是在继承传统民歌、戏曲、曲艺、传统声乐的基础上,汲取了古今中外的声乐技艺精髓,涵盖了中华所有民族的声乐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一直与战争和革命相随,因此中国声乐的一大部分内容和经典作品主要是在描写和歌颂中国的英雄儿女和中国的革命精神,部分经典之作,无论是从歌词还是旋律,都较好的体现了中华儿女面对侵略奋勇抗争,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情怀,如歌曲《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等,这一首首声乐作品都牢牢的镌刻在人们心中,因为每一首作品都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和背景,每当人们唱起这些歌曲,那些历史的记忆和画面就会清晰的浮现在人们眼前。每一首歌曲里都饱含着一种中国人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最鲜活的民族记忆,这种精神已经深深的埋在了中国人民的心底,融化在血液里。这是中国人民特有的精神和特征,充满正气和正能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声乐艺术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的调整与发展,许多优秀词曲作家和歌唱艺术家创作了一大批与时俱进的好作品,其中一些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人民、歌唱英雄模范、歌唱美好生活的经典作品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唱,如《在希望的田野上》《长江之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党啊亲爱的妈妈》《在中国大地上》等,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爱党、爱家乡的心声。广大人民之所以热爱、传唱这些充满正能量和主旋律的歌曲,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些歌曲中得以充分体现,也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所一贯秉承的善良、美好的理念完全一致。

  无论是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还是大气优美的山东民歌,亦或是温婉细腻的江南小调,再或者舒展奔放的云贵山歌,都体现着不同的风格和韵味,这是源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省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表现出来的性格和特点就各有不同,这就是中华音乐文化的具体体现。

  广大声乐工作者要不断丰富中国声乐学派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培养一批优秀人才,造就中国声乐艺术的代表人物。通过扩大国际交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进一步增强中国声乐的国际影响力,使中国声乐艺术不仅要走向世界艺术舞台,而且要活跃于各个世界艺术殿堂。

  “让中国声乐唱响世界”的中国声乐梦正在实现的进程中。在华夏儿女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如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坚持文化自信,才能有底气和骨气去传播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让世界人民认识、了解中国声乐,并将中国声乐推向世界舞台是广大声乐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让中国声乐走出去、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开展国内外声乐艺术交流活动,包括国际声乐论坛、声乐教学学术研讨会、交流音乐会、国际声乐大师班、中国声乐国际比赛等具有重大意义。

  创建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神韵、世界影响的中国声乐艺术学派

  中国声乐艺术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民族声乐蓬勃发展和纵深探索下逐步成熟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中国民族声乐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和中国传统声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劳动生活和实践中产生并且不断完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深深蕴藏其中,中国声乐艺术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声乐艺术的根,其中包含生活、劳动、情感、道德、伦理、礼仪、家庭等多方面的中华文化所独有的特点,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特征和记忆。中国声乐艺术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用声乐这种独有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传播。

  要发展中国声乐艺术,构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中国声乐学派,就必须坚定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和创新,培养出一批根植传统、借鉴中外古今、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声乐人才队伍,才能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优秀声乐作品,才能创作出一批高水准的声乐教材,才能最终构建起中国声乐学派。要发展中国声乐艺术,就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理论,用发展创新的理论去指导发展创新的实践,因此,理论创新是保证中国声乐艺术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声乐艺术有了长足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与新时代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如我国声乐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一直落后于声乐艺术的创作与实践,不能够完全满足声乐艺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亟需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等等。因此,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加强声乐理论研究,探索并建立中国声乐艺术学派,完善中国声乐理论体系已经成为声乐理论工作者和音乐学者必须为之全力以赴的光荣任务,推出中国声乐艺术高水平成果,全面系统的研究、整理、丰富、完善中国声乐艺术理论体系,建立、发展和繁荣中国声乐学派;提高中国声乐教学水平,培养一大批顶尖的底蕴深厚、素养全面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声乐教育专家以及声乐理论学家;提高中国声乐艺术国际竞争力,将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著作、音像作品、演出资料等及时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广泛传播,扩大中国声乐艺术在国际上影响力。鉴于此,广大声乐工作者必然要为中国声乐理论的研究与完善,为中国声乐艺术实践的探索和发展,为中国声乐艺术和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中国声乐艺术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和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音乐文化的国度,有着多民族、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和音乐形式,如何传承和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如何让中国声乐更好地顺应时代,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声乐的发展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并向国外各著名声乐学派进行学习交流和借鉴。在构造中国声乐学派的同时,要注意作品创作和演唱必须具有民族特点和中国气派,要结合时代、社会、文化、民族等各类因素,认真研究,去粗取精,勇于创新,无论传承还是创新都要追求高精尖,不求形似,力求神似,努力打造精品。理论研究一定要有的放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才能真正得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国声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对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同时,声乐作品创作也要接地气,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情感需求,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一味的追求假大空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中国声乐的探索研究和传播推广,让广大国内外人民群众普遍接受中国声乐艺术,热爱中国声乐艺术,使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逐步走向世界声乐舞台的中心,更好地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要大力发展中国声乐事业,创建中国声乐学派,培育壮大一支专业人才队伍,既要抓好中国声乐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也要抓好中国声乐的国际传播与推广工作。与我国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相比,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可同时提高,跟上国家步伐,行稳致远。总之,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也要进入新时代。要想大力发展中国声乐艺术,必须构建一支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神韵、世界影响的中国声乐艺术学派,必须要坚定践行文化自信,才能更好更快地将中国声乐艺术推向世界舞台中心,真正实现唱响世界的中国声乐梦。

  参考文献:

  [1]王耀华等.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张晓农.中国声乐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胡郁青.20世纪中国声乐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孙悦湄,范晓峰.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