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顶天+立地”: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www.jyb.cn 2018年03月15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2017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新调整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习近平的讲话,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军队院校建设发展改革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坚持“三个面向”,推进科技兴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2017年3月12日,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武器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对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发挥国家教育资源优势和我军院校特色,健全军事人才依托培养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推动科技兴军必须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根本。未来战争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谁拥有科技人才优势,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国防科技大学作为中央军委直属的联合作战院校,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以电子信息科学为主要学科内涵,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的产生、传输、获取、检测、处理、对抗、应用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学院坚持以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为牵引,紧跟世界军事电子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提出并实施“顶天+立地”的教育教学方案,努力为科技兴军做出大贡献,取得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

  瞄准军事科技前沿,着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在“顶天”方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拥有众多优势学科,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学院的学科专业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5个一级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院教师队伍的博士比例达90%,36人获评国家和军队各类拔尖领军人才,169人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科技奖励,三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学院拥有精确打击、复杂电磁环境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创新平台8个。目前已形成精确制导、卫星导航定位、预警探测、军事通信等7大优势科研方向。2011年以来,共完成科研任务10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余项。

  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视频公开课1门,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1个,入选“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专业2个。同时,学院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萨里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合作开展多种出国留学项目。学院获得全国“百优”及提名博士论文8篇,省部级优秀博士论文44篇、优秀硕士论文70篇,50余人次在国际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以上奖励,2次获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特等奖。

  培养科技创新的高端人才,既要特别注重打牢本科教学基础,同时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更要紧密结合国防科技前沿和重大工程实践。以自动目标识别方向为例,近年来学院多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在雷达目标识别、精确制导等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参加了多个国防科技重大工程项目以及武器装备预研项目和演示验证项目,取得了若干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目标识别、卫星导航、预警探测、精确制导等创新团队以科研育人才、用科研促教学,教为战、研为战,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

  贴近基层作战部队,大力提高官兵科技素养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把提高官兵科技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全军大力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使学习科技、运用科技在全军蔚然成风。”

  近年来,国防科技大学教师结合科研教学优势,既“顶天”又“立地”,贯彻战斗力标准,努力贴近一线作战部队,服务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特别是精确制导教学科研团队,近十年来利用军队信息化培训班、军网MOOC(慕课)等平台向全军官兵普及精确制导知识,为提高官兵对精确制导武器装备的理解、把握和运用能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军委装备发展部精确制导专业组的领导下,学校电子科学学院付强教授主编了《精确制导技术应用丛书》(全套7本),面向全军官兵传授精确制导武器应用知识,公开发行量达17.7万册,遍及各大战区和军种的上千个基层连队,获得广泛好评。其中丛书首册《精确制导武器技术应用向导》在2016年由中央军委科技委推荐并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全军2部)。精确制导团队还在军网“梦课平台”、教育部“爱课程”、“网易公开课”和“学堂在线”开设精确制导系列MOOC共11门。这些课程针对全军官兵和高等院校学生的不同需求,纵向分不同层次,横向按武器门类,形成了分层分类的矩阵式课程体系。系列课程受到部队官兵的“追捧”,其中“梦课平台”选课的官兵人数达3.4万;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精确制导新讲——武器·技术·正道》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精确制导团队的教学工作还与部队训练实践紧密结合,数百次深入一线部队赠书、授课、解惑,教学效果良好,共收到各战区、军种的评议公函和感谢信160多份。

  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人才是战斗力及其生成的根本要素。针对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学院在电子信息专业学科领域积极探索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提出的“顶天+立地”教育教学方案,将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顶天”方面,如何面向未来战争需要,探索军队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人才;二是在“立地”方面,如何支撑现实需求、探索实践军事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把提高官兵科技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提高官兵对武器装备的理解、把握和运用能力。这个教育教学方案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院校,努力开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新局面,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庄钊文,王雪松,付强,黎湘,肖顺平,粟毅.雷达目标识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付强,何峻.自动目标识别评估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付强,何峻等.精确制导武器技术应用向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4]付强,何峻,范红旗.导弹与制导:精确制导常识通关晋级[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5]付强,朱永锋,宋志勇等.精确制导概览[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6]刘永祥,吴京,黎湘.面向国际一流大学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

  [本文为教育部创新团队(IRT112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黎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刘永祥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