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www.jyb.cn 2018年03月15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布局、总战略,在党的一系列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着主导、引领、统揽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明晰了目标指向,全面深化改革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法治环境,全面从严治党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面对这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课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努力践行的是:高等教育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关键动力支点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源头和基地,必须着力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上的原创性突破,不断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湖南商学院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坚持以应用为主,着力突出现代化经济建设中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学校向创新型、应用型高水平财经大学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1.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明确创新发展的任务方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积极调整重点研究方向,加快布局,抢占高地。着眼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找准定位,积极组织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家战略重点发展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立足湖南省情,围绕“一带一部”建设、“三量齐升”的总要求,协同推进“五化同步”、加快形成“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发展新格局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2.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建立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打造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梯队。制定实施“151”等系列人才工程,使各类创新人才在数量和层次上取得新的进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学校通过借鉴省内外高等学校人才引进政策,搭建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平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教师学术活力,促进科研队伍的内涵建设。

  3.合力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产学研用的创新模式。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将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科研单位和学校之间科学合理分配,实现了创新动力的有效激活。打通创新成果转化的通道,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服务社会发展需求。学校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推动与企业间合作与交流,探索生产、投入、技术、成果的无缝对接。

  4.探索多元评估方式,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体系。适应“管评办分离”,探索建立学生、校友、企业、专业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二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置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指标。推动形成高校自评的长效机制,积极构建以晋升性评价为主的科研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尽量与非学术因素分离,激励科研人员追求卓越。

  着力改革培养机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高端人才支撑

  人才是推动实现“四个全面”的核心要素,高校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是人才选拔的源头和重要基地,在人才的培养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但高校培养高层次的战略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比例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等情况依然存在。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然是高校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湖南商学院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求创新”的教育原则,以文化教育为基础,以“大德育、大商科、大实践、大对接”为统领,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为平台,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商科院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格健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形成现代、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服务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经济社会的能力。树立全面协调的教育理念,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求创新”的教育原则,综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树立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通过扩大海内外交流访学的比例,探索与世界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人才联合培养体系。

  2.大力推进协同育人,破解办学封闭、同质、低效的育人状况。推进高校与社会的协同,建立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二是推进高校与政府的协同,与湖南省发改委、宁乡人民政府等开展多层次的校地合作,在人才互动交流等方面探索合作模式与路径。推进国内与国际的协同,以海外名师项目和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为牵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要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强化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调整学科专业,修订学校校级重点学科发展规划,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创新创业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按照学校对接地方、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证书对接职业的目标,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着力推进智库建设,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发展,不仅是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增长,也需要在思想、文化、话语权等软实力方面有所提升。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党和政府的决策咨询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地,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校要“以服务决策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依托,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

  学校充分发挥学习型新型智库在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智库建设上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工作。

  1.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建设一批新型智库机构。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推荐智库人才到党政部门和大型企业挂职任职,做好智库人才“顶天立地”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积极引进紧缺型人才,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形成国际研究和交流网络。

  2.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加强科研项目的针对性。加强顶层设计,凝练主攻方向,开展科研项目的战略谋划和科学研判,力求在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战略、法治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围绕重大现实问题,把握社会脉搏,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服务决策、支撑发展。重视成果转化,积极搭建科研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形成市场主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3.搭建高端智库平台,形成常态的成果发布机制。发展开放互动的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各学科专业人才开展学术互动交流,逐步形成常态性交流、合作的局面。建立公开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合作共建、数据共享、联合开发、综合利用的发展路径。搭建及时权威的成果发布平台,定期通过论坛、论文、出版物、蓝皮书、权威性研究报告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成果,不断提升学校学科和科学研究附加值及国际国内影响力。

  着力发展大学文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学校启动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在打造人文校园、美丽校园、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学校紧扣立德树人、突出以文化人、强化实践育人、注重制度管人、实现环境养人,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持续影响力的精品活动及文化品牌,使校园文化建设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同时学校注重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现代大学生活相对接,与师生文化需求相适应,与学校“三升”发展目标同步调,在继承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中,全力打造高水平财经类大学的校园文化。

  1.不忘本来,在接续推进中巩固大学文化的根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阐发,确定了“至诚至信,为实为新”的校训和“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生活化,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无声胜有声”涵养师生的灵魂。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和载体,及时关注学生成长特点和时代发展脉搏,找准学生的关注点、敏感点,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使之成为凝聚师生员工的“文化内核”。

  2.吸收外来,在博采众长中赋予大学文化强大生机。积极吸纳融汇各国优秀文化成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使大学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运用辩证取舍的方法进行扬弃,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提高对各国文化转化再造的能力。“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离开了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也必然发生变化。”对于外来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引进的目的上,通过转化再造实现优秀文化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接受习惯,不断提高对外来文化的转化能力。

  3.面向未来,在科学管理中实现大学文化进步。整体规划大学文化发展路径,学校启动建设具有湖南商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制定《湖南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准确把握大学文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大学文化的网络化。学校推进网络规划、管理和评论队伍建设,运用“互联网+”拓展网络传播新途径新窗口,创建校园文化专网、微博、博客、短信平台等,打造网上精彩一课、专家讲坛、网上报告厅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做到任务同步下达、考核同步进行、奖罚同步兑现,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支持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格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等教育要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着力在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智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下更大功夫。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协调一致。创新能力培养是核心,是发展基点和动力,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无论哪种形式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竞争,只有把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智库建设是保障,无论是破解改革发展稳定还是应对全球性问题,都需要高端智库提供咨询、决策支持,只有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才能实现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基础,是规范、引导和鼓舞人们的精神力量,也是坚定人们信仰、信念的底气和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刘延东.发挥高校独特优势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13-5-31.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王晓晖:提高文化开放水平[N].光明日报,2013-11-20.

  [本文为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15AKS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唐亚阳,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陈三营,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