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重点文章> 正文

实施桥头堡战略培养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

www.jyb.cn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随着云南桥头堡战略建设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建设东南亚、南亚大通道,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促进中印缅孟区域(BCIM)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定位,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依托,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以“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为指导思想,积极凝炼专业优势与特色,坚持与东南亚国家联合办学,为桥头堡战略实施培养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精选优势专业,搭建发展平台。云南师范大学的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始于2007年,当时开设了越南语、泰语和老挝语校级公共选修课。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学校至今已先后设立了越南语、泰语、缅甸语、老挝语和柬埔寨语5个东南亚语专业并招生。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已涵盖了东南亚五国语言,形成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和地区的东南亚语种专业群。此外,学校还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亚非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够招收东南亚南亚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高校。2014年已开始招收亚非语言文学(泰语、越南语方向)硕士研究生。目前,云南师范大学学习东南亚南亚语种的在校学生共有2500人左右,包含东南亚语种各专业学生、把东南亚语作为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学习的学生、东南亚语校级公选课学生以及东南亚合作项目学生,数量多、规模大、涉及面广。2012—2013年,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和“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并有《泰语阅读》《基础越南语》《老挝概况》《缅甸文化概况》4门课程被批准为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精品课程。

  创新培养模式,凸显培养特色。学校确立了语言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素质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采用“2+1+1”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东南亚国家一流大学联合培养“东南亚语+英语+专业技能”的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2”,即国内学习专业课程2年,夯实基础;“1”,即国外合作院校学习1年,完成专业见习和实习;“1”,即国内学习模块课程1年,进行学习实践。学校是国家级的“面向东南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在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采用“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课程设置,与国外合作院校制定教学计划贯通、课程体系接轨、学习内容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东南亚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专业方向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国内国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学生还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模块课程。目前与学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东南亚各国学校有20多所,仅2013年,学校派出各专业学生438人到泰国清迈大学、泰国孔敬大学、越南人文社科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等8所合作院校进行为期1年的海外学习,2014年新增缅甸仰光大学、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作为派出学生的合作院校联合培养缅甸语人才。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研能力。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主体和关键因素。学校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即对外聘请东南亚南亚国家教师及国内知名专家授课访学,对内支持本校教师提升学历、进修学习等,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在短时间内建设了一支较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教师33人,聘请泰国、越南、缅甸外教4人,特聘国内知名教授2人。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语言教学规律,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组建教学团队和课程团队,加强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开展学术研究,编写优质教材,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开展教学实践,强化专业技能。为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学校与国内外企业合作,以用促学,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2012年,学校与国际商贸大型企业集团——中豪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教学研究与实习基地,并于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为我校东南亚语种专业学生以及以东南亚语为第一外语的国贸、金融、旅管等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实践平台。学校派出到东南亚国家学习的学生可以共享留学学校的实习基地资源,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到一些企业和机构如泰国国家旅游局、泰国航空公司及各类商业中心等进行实习实践活动。为加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学校还积极组织承办或参加各类东南亚南亚语种比赛,以赛促学,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机会。2012-2014年,学校承办了“首届云南省高校东南亚语比赛周”,与泰国孔敬大学共同举办了云南省第二届、第三届“孔敬大学杯”泰语演讲大赛,承办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暨越南语教学研讨会”,等等。

  完善办学条件,丰富办学资源。学校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现有泰语、越南语、缅甸语图书资料2000余册,有同声传译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微格教室、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泰国文化中心等辅助东南亚南亚语种教学,有100余门东南亚语种课程网络资源在我校课程资源中心平台上面向所有学习东南亚南亚语种的学生免费开放。学校每半个月组织一次“东南亚语种角”,中外学生积极参与,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学校还安排东南亚留学生走进中国学生的东南亚语言课堂,既作为教师的助教,又与中国学生互动交流,大家互为老师互为学生,促成中外学生的学习对子、学习小组等,提高了学习效果,促进了师生的学习交流和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学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国际化教育发展模式,创新性地开展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形成了“四个基础、三个特色、两个平台、一个目标”的有效模式,即在学校现有的“好的条件、好的环境、好的队伍、好的机制”的基础上,坚持“国内国外联合培养、语种专业相互补充、中外学生互帮互学”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和“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两个平台的作用,努力实现“培养既具有专业背景和语言优势,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目标。下一步,学校将遵循“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坚持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应用型实践体系,打造国际化高素质教师队伍,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探索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罗霞,张若谷,祖红兵.桥头堡建设下云南10万小语种人才如何培养[N].云南日报,2013-7-25.

  [2]段袁冰.加强面向西南开放的云南小语种教育之我见[J].云南电大学报,2012(9).

  [3]伊继东.面向东南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作者武友德、段洁云、张磊,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