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支教的馈赠
www.jyb.cn 2015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第六期
10天,走完一个县的18所中小学,相对内地,这个节奏有些慢,但作为初上高原的一名援藏老师,走在四川甘孜州德格县这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牧区,已经算快节奏了。 此行,原以为是带去一些自己的教学思考与体会,希望能引起一些碰撞与共鸣;可真正走进藏区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切身感受到他们背后那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感受到他们的坚守与淡定,突然发现我才是真正的精神受援者。 镜头一:忽略了自己,只因舍不得那些娃娃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驱车穿越茫茫大草原,远处不时奔跑的狐狸和野兔,彰显着草原的另一份宁静。历时5个小时,平安抵达距县城210公里的俄支小学。由于新的教学楼正在修建中,木板围成的临时板房教室里,铁皮房顶仍透着阵阵寒意。四周的简单塑料薄膜为“墙壁”穿上了临时的“风衣”,坑坑洼洼的木板地面大缝小裂。一张铜锣是这里的“最高指挥系统”。 我随机走进一间教室,中间粗大的木头柱子将教室自然分为两个区域,一块粗糙的木制黑板是教室里最大的光滑平面,黑板的两边分别写着课题,“去年的树”、“新型玻璃”,再看看学生,总算明白了——四、五年级复式教学。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对我的突然到访颇感意外,下意识地用力撑了撑讲台,斜靠在讲台边的身子让她显得有些无奈。我摆摆手,友善地示意她无需为此而努力。 “锣”声响了,缓缓走出教室的她明显多了一些虚弱与疲惫,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老师,对不起!这节课站到后面实在坚持不住了,所以我只能将身子斜靠着讲台……”“我为你的坚持而感动,你不必自责……”就这样我们打开了话题。 她叫丹珍拉姆,来自四川雅江县,2009年毕业后来到这里。“现在这个五年级的孩子是我进校时从学前班一直带到现在的,这些娃娃也不想我请假,我也舍不得这些娃娃。”这是她预产期的最后一个月仍站在讲台的最大理由。 “我主要负责四、五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一周22节课,平均每天至少有4节课,其实有时也很累,特别是每天上到第三四节时,脚肿得特别难受,有时实在站不住了,只能依靠讲台撑着,因为我们学校不准坐着上课。”她又一次面带歉意地看了看我,歉意于她刚才的不够规范。 丹珍拉姆告诉我,学校目前还没有通电,用电只能靠学校自己发电,一到晚上十点半,学校就会停止供电。为了能备课、批改作业,每个老师都备有一个太阳能蓄电池,晚上可供照明一个小时左右,其他工作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去完成。 丹珍拉姆承担着50多个学生的语文教学任务。“我们这里的娃娃学习汉语有很大的困难,我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求他们每周必须学会5个日常汉语交流用语,然后一个一个在我这里过关,不仅要会说,而且还要会写。目前看来效果还很不错,只是我每天的工作量增大了。不过看到娃娃们进步较大,我觉得值!” 在高原牧区生活的时间长了,丹珍拉姆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习惯。“我们几乎就没吃过早饭,中午和晚饭跟大家一起吃,菜除了青椒就是土豆。一般都是一两周才能买一次新鲜的蔬菜,卖菜的地方离这里最近的也有70多公里。我的亲人都在距这里几百公里的雅江,不可能到身边来照顾我。最初也确实很难受,有时也不想吃饭,晚上饿了就吃点馍泡开水或其他零食,反正都已经习惯了!只要这些娃娃能好好上学就好了。”丹珍拉姆说。 镜头二:牧区教师的别样基本功 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马尼干戈中学,干净整洁的校园俨然成了这座高原小镇上最耀眼的明珠。对面山坡上的积雪告诉人们,虽然才九月,但这里的冬天已经到来。 也许是出于一名数学老师的本能反应,当我走进数学教研组办公室时,观察到一名年轻女老师双腿盖着厚棉毡,冻得微红的左手边放着好几本九年级数学教学辅导用书,每一本上都作着不同的批注,右手下一张A3的大白纸上已经写上了近一页的数学试题,只是除了数学符号外,其他文字一概看不懂。 看着我惊讶的表情,另一位老师告诉我,因为这里没有电力保障,更没有网络资源可供利用,因此,教师只能自费从外地购回教学辅导用书,再从中反复研究、筛选,将这些经典题目进行二次重组。这里的学生汉语表达有一定的困难,老师们还得将这些资料全部翻译成藏文,再印制给每一个学生。 仅此一次或许算不上什么,这位老师告诉我:“这里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弱,他们获取学习资源的唯一途径就是靠老师印发给他们的资料。我从参加工作以来,每周都会命制这样一套数学练习卷,采集、编制、翻译、抄写、印制,这是我们这里每个老师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她是这所高原中学一位最普通的教师,这项工作也仅是他们每天工作中最普通的一项。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为教育而坚守,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 竹庆小学有600多名学生,却只有29位老师,每位老师的教学任务都特别重。85后副校长生龙拉姆,负责学校教学和后勤的具体管理工作,同时承担五年级两个班和一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面对困境,她告诉我:“坚持一下,一切都会过去的。待遇能有多少算多少吧,我们不会跟学校讲条件的。为了学生,我们别无选择!” 俄南小学李伟校长,除了必须完成一个校长应该完成的全部工作外,同时负责五、六年级(复式班)和一年级共计三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当问及他每天的时间如何分配时,他说:“合理规划、全身心投入,我是校长更是老师,学生不能没有老师呀!” …… 两年的援藏工作是有一些苦,有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之苦,可相对于他们多年来都是一个学期才与家人团聚一次,两年又何谈其苦;有我们对高原气候下的身体挑战之苦,但相对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两年又何谈其苦;有我们对高原生活的适应之苦,可相对几周吃不到新鲜蔬菜的日子,我们又何谈其苦。教育援藏,需要援助的固然有很多,无论是硬件的投入,还是软件的提升,这都将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工作。我们能带去的也就是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呵护着让它能在那里生根发芽、健康成长。但在我们支援的同时,我们同样也是受援者。藏区教师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博爱无私、对困境的淡然坚守,这些都在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人生。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高新区第三批援藏工作队成员,现挂职德格县城关一完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