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管理”抑制教师成长
www.jyb.cn 2015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日前,笔者从一位同行那里听说一则消息,某学校为推进课改模式,制定出多条配套的惩罚性措施,对不落实课改模式的教师采取扣款处罚。规则执行下来,教师怨声载道。按照该校管理者的解释,没有“强制”就没有“自觉”,“强制”的目的在于教师“自觉意识”的自然生发。 据我所知,当下在一些地方,采取类似强制措施以推进课改的学校还有不少。那么,从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思考,强制推行一种课改模式能收到积极效果吗?笔者以为不然。 首先,学校以外在的某种模式为介质自上而下地推进课改,并非源自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心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果缺乏对模式的了解与认同,则对模式的认识很可能是模糊的,甚至是抵制的。换句话说,如果学校层面推进的课改没有与教师的实际需要相融合,在实施中将不可避免地打上折扣,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一些教师为了躲避惩罚,必然在模式与个人教学风格的夹缝中寻求折中,这就难以避免把模式形式化,而最终疏离教学的本质。好比石块掩盖之下的小草,为了寻求生长,必然曲折成长。这种曲折恰恰说明,教师的专业发展走了弯路。 因此,以“强制”生发“自觉”,是行不通的,也是有害的。 一粒种子能有机会汲取日月之精华,山川之灵气,才得以孕育,进而生发。事实上,也只有源自于教师内心的需要,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去认识、去思考,才能帮助教师真正找到成长的起点,课改的苗头才能走向自觉。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丰县智慧树学校) ![]() |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