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启功教师奖”的象征意义
www.jyb.cn 2015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2015年5月,以北京师范大学已故学者启功的名字命名的“启功教师奖”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据报道,该奖项面向“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奖励长期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教师”,旨在“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奖励金额实在醒目——50万元。不管对于城市教师还是乡村教师,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期待的评选活动。其评选标准、评选过程、评选结果等,都值得关注和期待。然而,如果关注和期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可能不算读懂“启功教师奖”的深意和价值。关于这个奖项,更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是,是否有更多的人就此关心和关注乡村教师,是否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和支援乡村教育。 过去,乡村教育几乎被边缘化,甚至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乡村教师的坚守和坚忍,改变着乡村孩子的人生,改变着乡村孩子家庭的命运,却很难改变自己的窘态。 具有“乡村教师情怀”的契诃夫曾经对高尔基说:“倘若我有很多钱,我要在这儿给那些生病的乡村小学教员设立一所疗养院。”他说得激愤时,提高了声音,“一个被人请来教育人民的人只拿一点儿少得可怜的钱,这太荒谬了!” 契诃夫的声音从19世纪传播到了21世纪,从俄国传递到了我国,这是最具“乡村教师情怀”的好声音。在我国,具有“乡村教师情怀”的契诃夫并不鲜见,民间力量常常演绎着援助乡村教育的故事,给乡村教育注入了活力,给乡村教师捎去了希望。可是,这些社会力量还略显单薄,毕竟“农村那么大”,民间力量还那么小。 对于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来说,民间力量不是一汪“远水”,而是一池“近水”。水来源于大地,反哺于大地,这是规律,也是境界。我们期待更多的民间力量具有契诃夫的“乡村教师情怀”,用温情的目光关注乡村教师,用具体的行动支援乡村教育。 对于社会来说,“启功教师奖”便是一个极好的示范。因为“启功教师奖”评选委员会已经在行动,用具体的行动支持和支援乡村教育、乡村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18支志愿服务调研队,近百名师生将深入艰苦地区,收集坚守教学一线30年以上优秀教师的基本素材,挖掘他们教书育人、奉献教育的感人故事……调研队还将与入选教师所在学校搭建长期帮扶互助平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撰写中国农村教师系列调查报告、中国基层教育政策咨询报告等,持续支持乡村教师职业提升与乡村教育发展。这些行动的意义和作用远远大于给每位“启功教师奖”获奖者奖励50万元。这才是最温情的关心和关注,这才是最有力的支持和支援。 客观地讲,大多数乡村教师可能无缘“启功教师奖”,奖项的最终评选也只是挂一漏万。毕竟,每一个乡村教师都是真实的存在。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中国教育的未来。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启功教师奖”的意义和价值,受其影响,中国乡村教育的生态及乡村教师的生存环境一定会有所改善,乡村教师发展的平台一定会搭建得更加坚实。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