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基教要闻| 基教视点|政策解读| 基教人物|免费教育| 招生考试|评论分析| 热点专题|特别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 时政>正文

两会观察——这些观点值得再推敲

www.jyb.cn 2015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15年第4期

  每年两会,在媒体上,代表委员们的发言不少,其中不乏不辩自明的真知灼见,可也有些论调显得模棱两可或令人费解。虽然代表委员们的观点并不代表国家的决策,但经媒体传播后,因发言者的身份特殊,很容易给接收讯息者造成误解,以为这离真理已经不远了,或至少是定论。事实上,只要是观点,都要经得起推敲。下面,我们回放部分值得商榷的言论,用放大镜仔细斟酌:

  观点一: 新高考改革方案会使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

  回放: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出,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增加了语文、英语的权重,史、地、政、理、化、生等学科作等级考试。这样的科目设置会使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农村考生语文、英语学习条件本就差,先天性不足。

  辨析:

  改革中的问题用改革来解决

  新高考改革方案是否会出现让农村学生更加边缘化的后果,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与这一改革配套的措施:如果只改革高考科目,不去推进农村学校师资、课程建设,那么后果是可以预见的;而如果以推进高考改革为抓手,针对农村师资、课程薄弱的问题,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课程质量,那么,改革起到的是促进农村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作用。这就要看地方政府、学校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改革。

  (熊丙奇)

  观点二 :教育导向改变,教育问题迎刃而解

  回放: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教育改革专场访谈中表示,“比高考分数更重要的就是改变高考的评价价值,转为对孩子幸福观和人生观的认可”,“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导向,认为清洁工、挖煤工人也是成功的就好了”。

  辨析:

  社会偏差不除 教育偏差难除

  郑校长的观点看似个个有理,但细思量却值得商榷。比如,要求高考成为“对孩子幸福观和人生观的认可”,这话固然不错,但要把这个要求操作化,成为可以衡量考生是否有资格进大学的指标,难度恐怕不是一点点。中国教育要树立“清洁工、挖煤工人也是一种成功”的价值观,不知道那些急于“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贫困地区孩子能否转变过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中国教育确实存在偏差,但这不完全是因为教育自身问题,更多的还是社会出了偏差,要在不消除社会偏差的情况下就消除教育偏差,说说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顾骏)

  观点三 :早点工作 早点成功

  回放: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凤宝建议缩减小学和高中教育年限。张委员表示,如果能提前大学毕业,较早步入社会,就业机会和自主创业的机会就会增加,能为国家和家庭减轻负担,同时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工作经验。

  辨析:

  缩短总修业年限不能张口就来

  总修业年限的缩短,确实会产生张委员所提到的各种效益。如果学历教育的绝对时间保持不变,这可以在高中阶段以上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的前提下,通过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就业人口的劳动能力,也可以提高学历教育绝对时间经济效益,使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受益。但我们要看到,修业年限缩短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加大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我们还要综合考虑小学和高中的不同情况,这远不是委员所提到那样,是一笔很轻松的经济账。

  (文新华)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赵小雅}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牛汝极:传承传统文化中小学该做哪些“文章”?2017-03-03
  • 两会舆情简报2017-03-02
  • 十年间,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提及教育的?2017-03-01
  • 顾明远:教育自信要建立在教育自觉的基础上2017-03-01
  • 朱永新:把握互联网+教育的变革契机2017-03-01
  • 校园欺凌怎么治?广东省人大代表支招:加强管理,从重处罚2017-02-13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2017-02-04
  • 各区“两会”教育议题亮点闪耀2016-12-30
  • 中国教育新期许:更高质量更加公平2016-03-21
  • 深入学习两会精神 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2016-03-19
  • 让学生在“参政”中“触摸
  • 美育,点滴滋润孩子心田
  • 高中生作文,怎样才能摆脱
  •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 综合素质评价 谁掌握话语
  • 农村实验教学:灵活取材天
  • “六步”造就诗词小达人
  • 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日
  • 湖北省汉川市:新课堂改革
  • 重庆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有多少?福建省本科毕业生月薪调查出炉了
  • 201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举行
  • 教育部:“十项准则”为新时代教师划定基本底线
  • 习近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共同出席中国援建的布图卡学园启用仪式
  • 宁夏银川: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高校每年最多救助8000元
  • 内蒙古:明年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获年生均120元补助
  • 青岛友好城市教育国际研讨会签署11份合作协议
  • 办幼儿园不是为了发财的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重点中学校长前沿峰会暨人才贯通培养研讨会”举行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招聘雄安校区校长启事

基教视点

更多
  • 浅谈北京市将台路小学“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立人字课”:方块字里有乾坤
  • 面对叛逆孩子辱骂请冷静
  •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幼儿为本”
  • 环创“三大坑”:坑钱、坑物、坑人
  • 幼儿评价 一人一方
  • 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变革
  • 时代变了,管理需要转型
  • 教育治理,重点在“理”
  • 怎样办一所好学校

图说基教

更多
  • 公益导学周末行
  • 1元钱的力量
  • 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技艺
  • 开学第一课
  • 踏春出游赏春光
  • “明厨亮灶”吃饭安心
  • “微小学”开学啦
  • 感受传统文化
  • 妈妈一样的老师
  • 学生返校报到

热点专题

更多
  • 最美教师志愿者征集
  • 当代教师风采征集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 2014年开学季:新学期 新起点 新愿望
  •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免费教育

更多
  • 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失地农民子女免费读高中
  • 陕西:将从2015年秋季起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政策
  • 高中免费政策影响南疆孩子:“我想回去上学”
  • 新疆柯坪:高中阶段免费就读吸引学生重回校园
  • 成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有望实行全免费教育
  • 新疆南疆四地州普高全免费 财政补贴已划拨到
  • 石家庄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深山区学生读高中免
  • 河北石家庄:深山区学生可免费全面接受高中教
  • 大连:今秋新学期起孤残学生从上高中全部免费
  • 福建:2.6万名残疾学生享受“三免两补”政策

招生考试

更多
  • 上海市中考成绩公布 平均分比去年高5到10分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严禁普通高中擅自超计划招生
  • 长春推进中考改革:实验题目分值不低于30%
  • 2016年幼升小、小升初各地政策汇总
  • 河南: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 河南郑州:中外合作办学初高中招生计划只减不
  • 青岛高中自主招生权“下放”学校 自测择优录
  • 北京中招:将科目选择权交给学生
  • 北京招考改革新方案解读:供给侧给学生更多选
  • 北京中考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