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李晓红:大学在创新创业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www.jyb.cn 2015年07月27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归纳为“发展的动力之源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引擎”,使得创新创业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和施政纲要中的要点,让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价值取向。

  创新创业既需要国家的重视、支持,社会的配合、参与,企业和个人的积极作为,更需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尤其是强大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否则将缺乏后劲。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该何去何从?一方面在当下中国描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蓝图里,绝对不能离开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参与和强力助推。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每年毕业生队伍较为庞大,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重,所以大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对进一步推进和解决大学生就业也有积极意义。

  武汉大学作为国家首批开展“创业教育”的9所试点高校之一,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创造、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体系全覆盖;注重协同推进,构建全链条、全要素配合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坚持顶天立地,形成了联运对接、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通过这一系列积极举措,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驱动下,创新创业还需要多方协力,共同推进。一是要进一步营造全国上下“人人支持创业、人人获益创业”的良好氛围,让覆盖面更大的社会群体和个人主动投资、资助和关注大学生创业项目,不断为项目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让成功项目反哺回报投资群体和个人,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大学应瞄准长远,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多元、综合、开放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视野与国际接轨。

  三是地方政府要更好地转变职能,整合资源、加强统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吸引广大学子扎根基层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四是政府建立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维护大学生创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作者:武汉大学校长】(责任编辑:王瑶)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张春铭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