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融入地方发展 以特色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www.jyb.cn 2015年07月0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特色发展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决定高校水平、优势、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要素。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引擎,是安身立命之本。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要开拓新思路、找准切入点,长期坚持和积累。

  立足地缘和办学优势,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打造新亮点,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困境,“如何凝练特色”、“如何以特色提升社会贡献能力”成为了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大理大学充分认识到要将凝练特色与形势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不断拓展新思路,在办学过程中打造新亮点,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地方发展战略格局中。

  适应新形势,突出强化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等学校特色发展问题,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是决定高等学校的水平、优势、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要素。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凝练和强化高校的办学特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凝练和强化高校办学特色,能更好地发挥高校职能。高校作为社会的精神“发动机”,其核心任务主要体现为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身教育特色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关键在于高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凝练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的办学特色。社会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土壤,它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紧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凝练出具有时代性、区位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鲜明特色,它自身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高校在这种“生命力”的滋养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更具有应用型的特质,也才能更好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凝练和强化高校的办学特色,能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点及重要环节,既可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优势学科的发展,也可带动学科队伍的成长,改善和优化学科梯队的结构。高校的特色愈鲜明,学科方向越清晰,特色学科的前景就越广阔、后劲就越足,学科队伍的聚合和成长就越快。随着学科建设的逐渐深入,高校原有的特色将会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凝练,并形成新的特色。正是基于这种扬弃的发展,才能使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己到底能在哪些学科实现突破,突破的路径和方式何在;进一步思考在什么地方缺乏人才,缺乏何种人才,从而更好地破除发展瓶颈,实现学科的凝练和人才队伍的优化。

  凝练和强化高校办学特色,能更好地建设文化高地。高校是先进文化的聚集地,先进文化是高校的制高点。高校的特色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高校的特色愈鲜明,也就意味着其文化软实力愈强。对于高校文化的理解不能囿于简单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它包括高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经过长期的传承与创新而积淀下来的先进文化,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强大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先进的智力水平和优越的环境条件,这些都为高校凝练和强化自身的办学特色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与便利,能够更好地起到文化示范、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作用,也是高校能够始终引领先进文化、成为文化高地的关键所在。

  拓展新思路,找准凝练高校办学特色的切入点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加深,各级各类高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形态各异的办学特色。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其发展的引擎,也是其安身立命之本。办学特色的培育和凝练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有水滴石穿的坚持和垒土筑台的积累。

  立足区位优势,明确发展定位。黑格尔曾说过:“位置就是一种性质”。决定高校性质的首要因素,就是高校的“位置”。大理大学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坐落于历史文化重镇大理,民族种类众多、文化多样,传统各异。学校始终注重民族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契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师生对中华大家庭的认同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苍山洱海之间美丽绽放。随着大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理大学与时俱进,果断确立了“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地区”的服务定位,选择了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道路,系统地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大理大学充分利用云南毗邻南亚、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办学空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教育国际化之路,正是得益于牢牢把握住了区位优势这一关键,形成了学校具有典型区域性特质的鲜明办学特色。

  把握发展趋势,加强内涵建设。高校的发展,不仅要着眼于自身软硬件的建设,而且要注重满足社会尤其是人民群众对教育不断变化的需求。在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要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的这种大趋势,要求高校必须对自身在师资配备、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等内涵方面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基于这样的认识,大理大学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巩固发展优势学科,积极培育高水平学科和专业,逐渐形成了与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紧密对接、体现学校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在具体实践中,大理大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2006年以来,学校连续9年荣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其中,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凝练办学理念,强化办学特色。高校的办学理念,是一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身特点的理性认识和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具有全局性、统领性的教育观念的总和,它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大理大学立足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高度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形成了独特、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始终坚持“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办学理念,秉持“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弘扬“至诚尚行、求实创新”的校风,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形成了“根植滇西,培养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坚持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发挥优势,积极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办学空间”三个办学特色。这些特色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更名大学考察工作中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打造新品牌,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发展战略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为一所立足于滇西中心城市的高校,大理大学围绕着“一山一水,一族一史”(即以苍山为代表的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开发,以洱海为代表的高原湖泊治理与保护研究,以白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承,以及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研究),积极发挥办学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地方发展战略。

  立足当地,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大理大学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滇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立足人才优势,增强文化认同感。中华各族儿女的大团结关键在于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这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目前,学校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分别占41.48%和23.12%,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长期以来,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多层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并以此来培养广大师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第二,立足科研优势,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学校依托“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云南宗教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研究智库、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民族艺术馆等研究基地,打造一支科研学术团队,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政策、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一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调研报告及学术成果。第三,立足办学基础,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学校37年本科办学经验和多学科融合发展优势,通过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科学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为滇西民族地区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

  发挥优势,积极开展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滇西北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独特的地区,同时又面临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大理大学一直致力于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以及植物、昆虫系列药物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学校有能力有责任为滇西北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作出更大的贡献,力争在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的保护及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依托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省级创新团队技术力量,加大在昆虫生物医药和滇西药用植物等领域的研究力度,加强与校外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创新,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的科研合作,深入推进高原湖泊水治理研究,将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地区生态保护。

  特色辐射,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滇西地区背靠西藏、面向印度洋。大理是滇西的中心,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咽喉,是中国面向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拥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大理大学作为滇西地区学科门类最齐全、本科办学历史最长、办学层次最高、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地方高校,理应切实担负起教育国际化的职责。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大理大学国际化的进程。学校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强化对外合作办学、文化交流、汉语国际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提升国际化水平。二是立足留学生教育,培养知华友华人士。截至2014年,学校已累计培养各类留学生2500余人。在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将不断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主动为周边国家和地区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三是不断拓展南亚东南亚办学空间,走教育国际化之路。目前,学校与国外41所大学和教育组织建立了教育教学及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将依托这些平台,继续拓展南亚东南亚办学空间,提升中国高校在周边国家的辐射影响力。

  【作者:李兴华,大理大学党委书记;张桥贵,大理大学校长】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张春铭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