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现代君子风范
www.jyb.cn 2015年10月14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核心价值观是其最持久、最深层的文化力量,它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们的精神气质,塑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青年的精神气质、个性风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象最鲜明、最直接的表现。中华民族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和谐为主调的君子人格。两千多年来,君子人格已成为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它既具有人们日常生活实践所固有的现实性,又具有对理想无限追求的超越精神。在当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高校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获取力量,结合时代精神,帮助青年学生养成君子风范,造就理想人格,是构建中国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文明大国形象的基础。 现代君子人格体现时代精神 “君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在先秦典籍《周易》、《诗经》、《尚书》中已广有“君子”一词,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即“地位高的人”(主要指“君”)。《论语》对“君子”概念进行了道德层面的充实和理论化的建构,使君子从“有位之人”转化为“有德之人”。孔子将君子人格视为理想人格。两千多年来,君子人格为中华民族广泛认可,成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高尚人格。 在《论语》20篇中,有17篇出现了关于君子的内容,“君子”一词总共出现过107次,仅次于“仁”109次的出现频率。关于孔子君子人格的内涵,有学者梳理为十德:仁(仁爱)、义(重义)、礼(讲礼)、智(好学)、信(诚信)、孝(孝悌)、恭(恭顺)、俭(勤俭)、让(谦让)、强(自强)。还有学者取“仁、智、勇”三德为现代君子人格的核心。自孔子以降,儒家对君子的素质结构、价值观念、责任能力、处世态度、思维方式进行了充实。总的来看,君子人格的内涵并没有大的改变,儒家对君子人格的养成始终持自我修养态度,即通过长期的反求诸己、自察反省来成就君子人格理想。随着中国由农耕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由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在继承中扬弃,凸显出现代特色。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不断深入的现代化,催动儒家视野中的君子人格走向现代文明的君子人格。传统君子人格中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特征、激励和谐竞争的人格要素被唤醒、被激发,君子人格呈现出自主性、开放性的新内涵:以责任为理想目标,以宽容为内在精神,以诚信为基本原则,以好学为外在规范。在继承孔子君子人格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中国社会的价值需求,责任、宽容、诚信、好学共同构成了现代君子人格的有机统一体。 责任。儒家的君子之道即“内圣外王”,“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其最终体现就是万世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孔子认为君子“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礼记·大学》中有“修齐治平”一说,在儒家的视野中,君子应通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因此,君子是服务社会的人,是有着崇高抱负的人,是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人。现代君子承接了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其理想目标。 宽容。宽容以孔子的“仁爱”思想为基础,强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就是帮助他人、成全他人,遇事先替他人考虑,对他人持以宽容态度。这种宽以待人的风范,是维系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的良药。人宽以待人,善于宽恕他人之失误,包容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中没有跟上的脚步,成为现代君子的内在精神特征。 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为立人之本,诚信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要求公民具有诚信精神、法制精神。诚信的伦理规范与市场经济中信誉至上的原则相契合,诚信与法制以契约的形式出现,严格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思想代表了君子勤奋好学的个性。“君子不器”强调君子不能像只是具备特定用途的器具,而应具备多种才能和技艺,应“博学于文”。传统君子人格强调修己以安人、安天下,而修己之途在于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积累知识、提高道德修养。现代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伴随人一生的习惯,笃学明志是现代君子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现代君子风范是以君子人格为基础形成的以诚信、责任、好学、宽容为一体的个性特征和气度特点。青年为国家之未来,中国青年的气度形象就是未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高校通过校园文化濡染和课堂教育,倡导培育青年学生的君子风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循之道,是塑造文明中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必由之路。 倡导现代君子风范助益和谐社会建设 君子风范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以人为本,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最宝贵的人文精神,就是依靠人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来形成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 倡导现代君子风范,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激烈竞争环境下,君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胸怀,有助于青年妥善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君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助益依法办事、依规行事,尊重社会运行规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君子人格由人的内心和谐而外化出现实生活的和谐,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和积淀,个体人格将带动社会风气的转换,君子的好学善思、重义守信、自强不息、宽容仁爱,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性价值精神。 倡导现代君子风范,有助于为社会公众树立表率、进行教化。晋人傅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作为一种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的向上、向善、向美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自然而然地熏染周围的人,一旦形成亲君子远小人的氛围,就会促成社会风气的转化,向着“君子国”转型。 倡导现代君子风范,有助于实现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君子风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君子风范的指引下,不同学科背景、家庭背景、兴趣特点的青年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道德和精神提升的着力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君子风范的引导教育,让青年学生在人生规划中正确面对各种利益和诱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现代君子风范,有助于青年提升个人修养。君子的仁爱、宽容正是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支撑。以君子风范为引领,可以帮助青年养成健康的人格,开启智慧的人生。倡导培育现代君子风范,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精神形象,可以充实现代公民的内涵,提高现代公民的修养。 全方位培育现代君子风范 高等教育在青年的人格养成过程中,肩负着塑造青年精神形象的重任,有责任帮助青年获得心灵的充实,实现其精神价值。在儒家的视野中,倡导通过“反求诸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和自察反省(“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来培育社会精英、激励抱负。现代高等教育更强调大众教育和思想性格的塑造,高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育中加强氛围营造、主动引导、制度规约,充分激活青年学生的主动性,帮助青年养成君子风范,达致君子人格。 加强君子风范的氛围营造。人人欣羡君子风范,个个追随谦谦君子,是成为“君子国”的现实基础。高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君子风范为人熟知、深入人心。一是借力各类媒体平台,记录、传播、分享君子风范的故事、人物典型,增强君子风范的认知度和感召力,让青年学生心向往之,充分调动学生遵从君子风范的热情。如开设人物专栏,把富有社会责任感、勤奋好学的学生典型推向全校,让学生感知“君子风范”的魅力。二是把君子风范的培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可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如在小游戏中借助互动环节帮助学生感受君子风范,在原创剧中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君子榜样。 突出君子风范的主动引导。在当前思想文化多元多样的背景下,抓住主流、凸显主流才能引导青年学生择君子而从之。高校应大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公民意识、强调现代君子风范的文化资源,通过理论宣讲让君子风范深入人心。可以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开展关于君子风范的学术研究和讨论,开设有关君子风范在现代社会适用性的专题讲座、学术沙龙、读书会等。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中心开设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阐释”系列讲座,多次邀请国内外儒学名家,深入浅出地解析先秦经典中的君子之说,吸引了中外学生广泛参加。此外,还可在课堂教育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让青年学生耳濡之目染之,久沐其熏久闻其香。 健全君子风范的制度规约。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依法治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下,高等教育需要在德育工作中加强制度规约。单纯依靠青年的自我修养,缺乏制度的规约,难免使君子风范的培养失去外在的有力保障和持久激励。高校应通过健全倡导君子风范的制度规约,构建和完善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把君子风范的四个要素具化为行动指南,明确可说可行之事,确立倡导的目标;明确禁言禁行之事,防范小人障目之举,以助力师生实现行为转化、风范转化。 参考文献: [1]潘星宇.君子人格与人的现代化[J].学理论,2013(3). [2]付永吉.君子人格的现代价值与青少年健康人格养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 [3]龚群.中国的君子人格理想[J].伦理学研究,2006(1). [4]夏文斌.人格培育与大学的价值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4-11-3. [本文为北京市共建项目“北京精神的跨文化传播”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高金萍,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责任编辑:韩晓萌) |
- 传统文化传承要先解决好共性问题03-07
- 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03-06
- 综艺节目的“清流”,能唤醒公众的文化情怀?03-06
- 弘扬传统文化,可以通俗化切莫庸俗化02-28
- 家长应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坚强后盾02-22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02-21
- 北京: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02-20
- 中医进课堂,需要整体性思维02-20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得规避三个误区02-20
- 成都市青羊区: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