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全球理解课程: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的创新

www.jyb.cn 2016年06月0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发源于美国的全球理解课程(Global Understanding Classroom)采用网络视频会议、聊天室和电子邮件等工具,将不同国家的学生分组配对,进行实时交流和非实时沟通,具有学科多样性、课程完整性、学校自主性、学生合作性、沟通情景性等特点。该课程强调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了学生英语文化图式的构建,拓宽了学生的全球视野,能够有效推动英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的一种创新。全球理解课程给我国英语教学带来重要启示,即重视英语的人文性和交际性、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主导性。

  全球理解课程的特征和时代价值

  全球理解课程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学科多样性,可以作为大学人文和科学等多种学科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二是课程完整性,整个课程需要45课时完成。三是学校自主性,各个学校的学分与教学内容都遵循各自的教学计划安排,全球理解课程是否纳入学分或作为课程补充由各学校自主决定。四是学生合作性,每个学生和配对伙伴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与话题或专业相关的项目,项目形式多种多样,如话题总结、新闻汇报、电影分析等。五是沟通情景性,全球理解课程通过网络视频为沟通双方提供了“真实”的世界,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可以进行视频或文字实时对话,表达情感,呈现自我,大大满足了青年们交往的需要。六是英语通用性,所有参与连线的学生互相之间使用英语交流,英语是达到互相理解的重要媒介。截至2014年底,已有来自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约30个国家50所大学或机构加入到了这个项目中来,每年全世界有接近3000名学生选修该门课程。

  全球理解课程本来是帮助美国学生了解世界的课程创新,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也是一种英语教学的新方式,它是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应用和训练,更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我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实践。

  全球理解课程顺应了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满足了全世界人民对文化交流的渴望,通过精心设计不同国家学生的实时交流,既成为了美国等英语国家学生了解世界的平台,也为非英语母语学生学习英语和了解不同文化提供了机会,对于高校来说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项教学创新。在这一新的英语教学方式中,学生身临其境地接触各种文化,沟通变得更迅捷,学习变得更有趣。

  全球理解课程的出现是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全球理解课程之所以能够出现和存在,其物质基础是迅猛兴起的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和成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在,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代年轻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随着技术的蓬勃发展,设备越来越先进,课程讨论越来越方便,情景越来越“真实”,成本越来越低。最重要的是,对于每个参与的学生来说,既可以学习英语,也能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了解同龄人的思想和生活,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提升了语言交际能力。在学习交流的同时,学生们还拿到了这门课程的学分,这也是全球理解课程实现快速扩展的重要原因。

  全球理解课程对英语教学的推动

  提高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和其它语言一样,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这种语言,以便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较好地运用这种语言,增进对不同文化、世界观、价值观、社会生活的了解。全球理解课程是活的课堂、新鲜的课程,是对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交际实践性。在课堂上,有老师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学习英语,面对与自己不同肤色、不同腔调的他国学生,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就会对语言的掌握更加灵活,对一个词汇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在不同文化下的运用更加恰当。更为重要的是,连线的课堂使参与的学生成为一个即时的学习整体,学生在即时的交流中体会英语学习的快乐,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的是活的英语和能用的英语,不是没有灵性的字符,从而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理解,推进了英语教学方式的创新。

  有助于学生英语文化图式的构建。人类交际的障碍不仅在于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更在于人类大脑中存在着不同文化图式(culture schemata)。语言教育的最成功之处便是要在学习者大脑中建立该语言深层的文化图式。英语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英语、灵活地运用英语,才能学到地道的英语。在不同语言文化交际中,由于交流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经历存在很大差异,个人头脑中的文化图式也会有很大不同,影响了人们对讯息的选择、理解、加工以及行为方式。因此,跨文化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重构英语语境下的意义结构及认知程序。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全球理解课程中交流、阅读、思考、合作、总结等方式的训练,可以有效重构学生的文化图式。

  扩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全球理解课程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大学生的交流理解,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课程拓宽了参与学习学生的国际视野。英语作为在世界范围内运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其地位还在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而提高。全球理解课程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英语及其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英语这种“通用语”地位,全球理解课程设计了不同的话题,这些话题涉及社会现象和热点、科技教育、宗教、心理和精神、世界发展等,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丰富了文化知识,加深了对世界的了解。该课程实现了多重目的:练习语言和提升交际能力的同时,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理解对方同龄人的思想,并推介了自己国家的文化。

  当然,由于网络语境的局限性,在短时间内达到深度沟通难度较大。如果联线前的准备工作,如词汇查找、背景收集、问题思考等做不好,再加上学生在沟通时非语言交流、辅助语言使用不当等,则会妨碍课程的效果,这也是做好全球理解课程所要避免的。

  全球理解课程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发

  全球理解课程的出现给我们大学英语教学以启示,那就是要深刻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改善英语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

  在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同时关注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外语教育的重要的部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专业训练、继续提高和准备就业,学生学习目标逐渐分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性凸显出来。这时,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要在实现其工具性同时,增强其人文性。对于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直予以很高的关注,并形成了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但对于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我们重视不够。一是忽视英语语言的文化载体性,重“师人之技”轻“究人之理”。二是忽视本国优秀文化的推介,重接纳轻输出。三是急功近利,重视工具性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人文性目标的达成。当前,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密切、快捷,人们对英语的日常运用越来越多,跨文化的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重要。除政府、学校外,一些培训机构,甚至企业也积极参与进来,培养适应全球化的熟练使用英语的国际交流人才,但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相比,与社会需求相比,我们仍缺少大量的参与国际交流的人才。比如,在国际组织中,我们的工作人员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是个别发展中国家。全球理解课程启发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提高我们英语教育的工具性的同时增强其人文性,发挥英语教学在培养人才、传播文化中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交际性英语教学课程。如上所述,我国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很强,通用英语教学课程、专门英语教学课程很受重视,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值得继续坚持的好经验。比如,受结构主义影响,英语教学中以英语语法翻译为主线的教学,是许多优秀学者对英语语言规律的总结,应当继续加强。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英语教学以大量练习为手段,“熟能生巧”也促进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近些年来,在交际性理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开始强调语境、合作和互动,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在教学实践中不但关注字词的内涵,还关注书面或口头沟通的风格,关注社交合理性(legitimation)和确实性(trustworthiness),同时避免过分强调语法正确。交际性理念指导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本世纪初出台的各级外语教育标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课程,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改革——听力口语从无到有以及从低分值到高分值的变化,甚至还有一些学校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所有上述这些改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英语交际性实践,然而不足的是,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方式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与之不同的是,全球理解课程则把以网络视频为媒介的跨文化英语交流沟通扩展到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全球公民,不但为我国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交际性英语教学提供了样板。目前,我国共有9所大学参与了这个项目。通过对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进行连线前后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动机、沟通倾听技术显著提高,其他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有进步。当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课程,全球理解课程只是一种初步探索,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英语程度和目标需求,开设不同层次的文化交流课程,以提高他们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缺一不可。全球理解课程告诉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只要增强了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更加突出,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大大增加,学习的效果就会增强。同时,教师主导作用和责任更加重要。全球理解课程实践证明,教师在跨文化教学的课程中,要做好主题选择、教学设计,还要“导演”整个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指导学生批判性反思、讨论、组织考试、必要的现场翻译或把具有地域风格的叙述转换为全球语境中的叙述。教师的经验、智慧和直觉等在这种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特征的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好的老师本身就应该具备多元文化素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他们在多元文化课程中扮演的是指导和咨询的作用,而不是讲解的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碰撞与意识形态差异问题。因此,在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对采用的材料、探讨的话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判,引领学生在克服文化和价值观差异产生的障碍,展开充分交流的同时,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取向。

  参考文献:

  [1]Rosina C. Chia, Elmer Poe and Karl L. Wuensch. Attitude

  Change after Taking a Virtual Global Understanding Cour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09(7).

  [2]Kachru, Y. World Englishes in Asian Contexts[M] (Larry E. Smith Eds.)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3]Kramsch, Claire and Steven L.Thorne.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s global communicative Practice.(David Block & Deborah Cameron Eds.).London: Routledge,2002.

  [4]Svetlana A. Minyurova,Svetlana G. Krylova,Nadezhda S. Ru-denko. Assessment of the Socio-perspective compon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A Pilot Study of Russian Students' View of Amercians [J/OL], 2013-09-12.

  [5]Gen L Chang-Wells, Gordon Wells. Constructing Knowledge Together: Classrooms as Centers of Inquiry and Literacy [M].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1992.

  [本文为“本部教学-23O.教学保障-基础研究与实践-全球连线与跨文化能力研究” (11204561106/12205561110-131 )阶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一般项目“全球化时代美国对外英语传播政策对中国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朱丽华,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公共外语部】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