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夯实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基础

www.jyb.cn 2016年01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在大学生中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成为高校党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这项使命和任务,在当前形势下更有紧迫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来看,高校在抓这项工作方面,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同,落实方式也不一样,当然效果参差不齐。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研究透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几个前提问题。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对大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自信,是需要首先解决的认识问题,这是高校做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前提基础。

  前提意识: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意义与党委的主体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价值观和信仰塑造、政治方向引领和完善大学生素质结构的多重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系统开展,其基本逻辑就是通过多元途径和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强调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高等院校也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立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顾名思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系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青年。高校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高素质人才,从长远来看就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一批骨干精英和后备力量。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发挥他们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培养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立足现实、面向长远,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校党委不仅要管党,管教职工队伍,管学校发展大事,更要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一大批热爱党、相信党、忠诚党的事业、并志愿为之奋斗的优秀党员,使他们日后成为党的优秀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和脊梁。高校党委要有高度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到党委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为党的事业培养有理论修养、有坚定信念的可靠接班人,这是高校党委的特殊使命,党委要认识到并承担起主体责任。在实践中,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教育模式,注重教育效果。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对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主体责任认识明确,高度重视。从2012年开始,制定并实施了“百名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方案”,每年从全校大一新生中选拔一百名左右优秀青年学生,集中校内外优秀师资力量,对这些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实践锻炼,使他们成为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并让这些优秀学生在广大学生中发挥示范和带领作用,组织各个学院“青马社团”和“青马学习小组”开展活动。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学校“百名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培养效果。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党委真正重视,切实安排落实,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前提武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前提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既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问题。具体来说,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主体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坚定正确的态度,没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就不可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在培养实践中也难以形成感召力和影响力。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的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系统准确把握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高度认同,没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难以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维度

  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目标,系统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人类实践的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不仅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图景,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道路,证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认同的逻辑进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属性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结合社会发展变化和时代要求进行发展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准确把握也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思想基础,“三个自信”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必须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这一重要前提,遵循从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自信向学生的理论自信转化,学生的理论自信向学生的正确信仰转化这一培养逻辑。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维度

  理论的价值在于能够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和推动理论创新,对理论的自信源自于其在实践中的价值。在科学理论和成功实践的互动中,我们增强了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其基本经验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属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必将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和许多矛盾,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整体上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但这并不能削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不能降低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发展并不是没有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是难以克服的,进入新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在发达国家逐渐暴露出来,社会矛盾也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有勇气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使命,聚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经济发展平稳进入新常态,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和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

  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要自觉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直气壮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遵循,形成对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真正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学校在实施“青马工程”过程中,本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这一基本前提要求,始终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我们在校内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理论水平高、业务本领精的骨干力量担任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另一方面,我们还从一些重点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组织宣传部门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和兼职导师。他们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人格魅力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前提可能:对青年学生追求崇高信仰的自觉和能力的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深刻转型,一些外在社会环境因素会影响青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理性判断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必须建立在对他们成长环境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认识,既要分清主流、支流,又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总体来看,整个社会环境是良好的,社会的思想状态是健康的,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用自己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整个社会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充满了正能量。而且,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建设,在全社会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并且在各领域进行了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认同感。另外,我国经济社会整体上是处于发展上升态势,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解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青年学生的教育环境也将得到极大改善。这些都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增强了我们培养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心和热情。

  2.对青年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崇高信仰自觉的自信

  青年之所以为青年,不仅仅是他们年轻,更体现在他们对真理、对崇高理想和信仰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执着的追求。追求真理,渴望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是青年学生的突出特点。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科学知识充满了渴望,并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渴望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希望成为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确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在2015年学校“青马工程”四期学员选拔中,2014级学生踊跃报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符合参加笔试条件的学生达到1000余名。这充分说明广大青年学生具有追求崇高信仰的自觉和热情。我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还不够,忽视了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强,教育方法不够科学。面对学生的渴望,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培养,使一批青年学生成为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3.对青年学生确立崇高信仰能力的自信

  当代大学生都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他们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价值判断能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点是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关键是方法,要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质量。“青马工程”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思路,摆脱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灌输式培养模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实际、同世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在比较和反思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本质,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田心铭.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0).

  [3]刘建军,王易,张雷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11).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A710074)的研究成果]

  【作者张兴海、朱明仕,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张兴海为党委书记】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