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徐冬梅:如何以更广阔的阅读,帮孩子实现生命的成长?

发布时间:2018-04-14 作者:徐冬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摘 要:阅读曾经带给我们什么?孩子们今天为什么要捧起书本阅读?今天的校园儿童阅读,有什么样的意义?未来,人类还需要阅读吗?

阅读曾经带给我们什么?孩子们今天为什么要捧起书本阅读?今天的校园儿童阅读,有什么样的意义?未来,人类还需要阅读吗?

一、阅读的意义和目标,究竟是什么?

众所周知,人类最初的学习,狩猎、采集、耕种......儿童都是跟着长辈在生活中慢慢学习的,这样的教育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文化传承,是经验知识的积累。

阅读是伴随着文字的诞生而产生的,学校的诞生,也跟书面文字的运用有关。

当然,一开始书本是昂贵的,因为最初的文字写在羊皮纸、竹简上,阅读和教育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而纸张、印刷术的发明,给了人类新的巨大力量,一个新的教育时代到来,它以学会读、写、算为标志。工业革命后,我们进入了平民教育的时代,普及教育的时代和民主教育的时代。

对于我们的祖国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最初最重要的是要普及教育,是要大规模地扫盲,是要培养识字的劳动者。因此我们有了自己的语文教科书,每个孩子都能识字、上学。这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一步一步地走来,我们走到了义务教育时代。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语文  下册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们逐渐地启动阅读,启动儿童阅读的推广。在全世界范围内,儿童阅读的推广,从来都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伴随着人们对更高水平教育的需求而产生。

十五年来,校园的儿童阅读正在重塑语文,重塑教育,而从去年秋天开始,我们又走到了统编教材时代。但是,统编教材时代是仅仅读一本教科书的时代吗?当然不是。

以温儒敏、曹文轩老师为代表的新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者们,深刻理解阅读的意义,儿童阅读推广十多年的成果,也已经进入了语文教育课程的范畴。

如果我们把阅读放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里来看,今天,虽然在广大的农村,以及城市贫困人口,绘本及高品质的童书还是奢侈品,但在不少的城市家庭,图书已经唾手可得,互联网普及后,阅读更是随时可得。

跟阅读相比,电视、动画片、游戏、抖音、快手……正在快速地侵入儿童的生活。未来,也许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可以放入语音芯片,诗词大会的擂主们,如果跟机器人比,谁背的诗词更多呢?

在这样一个云储存、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需要阅读吗?阅读在今天仍旧有意义吗?

我们不禁要问:阅读真实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会阅读?阅读和儿童的生命成长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想大家都很了解,阅读是未来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只有阅读,才能获得资讯和信息,才能具备比较好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阅读力就是学习力,阅读是最好的童年陪伴。阅读是最低成本、最高产出的教育,推广阅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佳路径,而培育阅读人口,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我看来,阅读的真正意义是儿童在和书本、成人的互动中,完成对自我生命的建构。今天来到现场的朋友,可能90%以上都是校园里的阅读推广人,校园阅读在今天有着它自己的独特意义——来自于书本的故事、阅读任务和个体儿童之间的互动,儿童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儿童的成长来自于两股力量:由内而外的个人创造,由外而内的意义构建。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孩子,由内而外的个人创造,和他们在阅读中真实发生的由外而内的意义构建。

真正的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都在阅读中真实发生着。我认为,阅读和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儿童成为人,让人称之为“人”。

在阅读过程中,儿童经历了精神的成长,心性、情感、价值观、审美的发育;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素养得到提高,他们的语言和思维也得到发展。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不做阅读,不真心诚意做阅读的学校,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教育。

黄武雄先生在他的《学校在窗外》这本书中讲到三种状态:维生、互动与创造。在今天,教育与制造业、房地产一样,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

一位朋友说:中美的贸易战,最终是教育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们过去的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是在维持我们的生存,似乎希望每个孩子都这么做:刻苦的学习,做无尽的练习,这样就可以应付考试,就可以升入好的学校,有一个好的职业。其实,这些都是仅仅停留在维生的层面、生存的层面,而现在,人的意义绝对不仅仅在于生存,更高意义的生活产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更产生在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创造。未来社会需要更多有创造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这位新人必须知道:

个人即世界,一个人就是整个人类,每个人对人类命运有着自己的责任。

愿意一起诵读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纪伯伦的诗歌:

二、更广阔的阅读和儿童的生命成长:隐含的意义

每一个人即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更广阔的阅读和儿童的生命成长,这隐含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什么是更广阔的阅读?

从阅读场域来说,有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等,从阅读方式看,有课程化的阅读,更有自主阅读。从阅读形式来说,对于还不会识字的孩子来说,其实对所有的孩子来说,他的阅读都是从听读开始的。

如果从阅读内容来看,一定要区分的话,每个孩子在认知人和自我、人和社会、人与自然的过程中,一定建立着对三个领域的认识,它们分别是:人文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但是在孩子这里,这个世界也好,个人也好,个人和世界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离的整体。

其实在这些之前,还有一个语文的阅读,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为应用的阅读。而文学的阅读和教育,对于童年是特别重要的,文学是帮助儿童、帮助社会重建价值最佳的经验知识。

儿童文学的阅读永远应该成为儿童阅读的主体,因为儿童文学最合乎儿童生命成长的情感需要最符合儿童的语言。

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儿童能在当中找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成长所需要的养料,找到他们心灵所需要的东西,并在此过程中得到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儿童还需要阅读适合他们的更广泛的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中,有一些适合儿童的,尤其是我们母语中一些非常典范的作品,如鲁迅、老舍、冰心、沈从文等名家的著作;古典文学中,也有一些适合他们的作品,例如古典诗词、《西游记》《三国演义》;优秀的外国的文学中,也有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等,儿童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来建立对于社会的认知,逐渐地融入社会,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对本族文化的认同和多元文化的接受。

这些年的研究教学实践和观察,越来越让我看到我们母语的文学,包括现当代的文学语言和古典语言当中,有些非常好的语料,非常好的文本,很适合给儿童来阅读,尤其是对他们的母语素养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文学的阅读以外,当孩子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之后,成长到一定阶段以后,他们不仅需要通过儿童文学去了解自我,通过文学阅读去认识我们自身和人类的文化,他还需要通过人文的阅读来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例如,去了解历史、地理、艺术、哲学等,来丰富他们的心灵,扩大他们的视野。

我们几代人是读着林汉达先生的中国历史故事长大的。亲近母语和新经典文化一起,邀请了申赋渔老师,用十年的时间,为今天的孩子们讲我们中国人的历史。

我们也需要去认识这个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创造,了解这个世界上更丰富的文化存在,认识不同的民族、国家,认识不同的生活风貌,让孩子们能够认识到我们都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

与此同时,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丰富的,孩子们应该阅读科学,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它是从哪里来?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生存依赖于什么?怎样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更和谐?我们应该在科学的阅读中,帮助孩子建立他们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伦理观。

在今天,关于科学阅读的意义,我以为其实是一个有深刻意义的话题。中国走到今天,我们孩子以及全民的科学阅读,还很欠缺。我刚才提到,我们要培养一种新的人类,中国人理性的思维,对宇宙、世界、人类、自身的认识,均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认为: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任何教育事业中基本的贯彻始终的因素,要使科学和技术有助于人类建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以促进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而不至于为科学所奴役。

同时,我认为儿童的科学阅读,不能是纯粹的知识学习,除非是儿童主动的、积极的、自发的。我们更应该把那些科学知识,带入生动的生活场景、创造场景、科学场景中。

三、如何以更广阔的阅读,去帮助孩子实现生命的成长?

如果我们有这样基本的认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行动呢?如何以更广阔的阅读去帮助孩子实现生命的成长?

我们推广阅读,是为了让孩子们考好语文吗?是为了让孩子多读几百本、几千本书吗?阅读是我们终极的目的吗?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成就“人”。阅读是为了让儿童的心灵绽放,为了让今天的儿童成长为未来的自由自在的人,是为了在今天为未来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在这里,其实蕴含着一个更深的教育命题。

很多年以来,甚至很多机构都把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儿童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信条。每一个人“做自己”,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信仰。

在我看来,阅读也好,教育也好,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探究,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几百年以来,在西方,包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个人、自我和民族的觉醒,是一个大的趋势,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正确的趋势。因为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充分发展为前提。但是走到今天,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正在陷入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泥淖。对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说,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成就自我”,为了自我,可以不遵守契约,可以不尽自己的责任。

而今天,我们需要在阅读中、教育中,进行当代中国的价值重建,我们很可能要把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中国的文化精神深度融合。

在中国文化里,“我”这个概念是很晚的概念,“己”和“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己”与“人”是一对概念。在西方文化里,也许在现当代的社会进程中,“我”和“他(她、它)”是一对概念。我们需要去探寻更广阔的阅读,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去探寻,我们教育究竟在做什么,如何让每一个孩子成就自我,如何让一些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超越自我,可以成就他人,进而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是这样,阅读和教育才可能对改变社会和使社会具有人性做出巨大的贡献。

让孩子读什么?

更广阔的阅读,更深入的阅读,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读什么?我觉得可以去做两件事,而我认为这两件事可能是必须的。

第一是在校园阅读中去实施儿童阅读的课程化。不仅是读统编教材,而且要让孩子们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亲近母语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方案,我相信还有更多的方案可以产生。

我们这十几年来,一直在做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建设工作、实验工作。今年的秋天,我们在原来的课程结构基础之上,结合统编教材的使用,进行了新一轮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升级——以统编教材为核心,每天早晨《日有所诵》,教好教材,用好教材,并做好主题的阅读。

《日有所诵》第五版 1~6年级

统编教材如何使用?我们和清华附小有一个合作,窦桂梅校长领衔做了教材的使用方案。然后,亲近母语总课题组和大家一起研发了配合教材的主题阅读。当然,亲近母语一直有一套广泛使用的文学教材《我的母语课》。与此同时,对在课程中进行图画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和更广泛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也是我们十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和实验的工作。

只是课程化的阅读是不够的,应该把孩子带入更广泛的自主阅读,因为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

今年的4月2号,我们发布了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的修订版,在小学这一阶段,我们不仅列出了课程的书目,而且列出了更广阔的自主阅读的书目,不仅有文学的阅读,也有人文百科类的阅读,这些图书都经过实践的检验,也经过很多专家学者和一线阅读推广人仔细的甄选,所以这份书目是值得信任的。

4月23号,我们还将发布中国儿童分级儿童阅读书目0—12岁版,给家长们、老师们和更广泛的儿童阅读提供一个分级阅读书单。

我们要如何带领孩子阅读?

我们如何去阅读?怎样带孩子去阅读?

我们要高度重视儿童的阅读体验,把所有的阅读和儿童的“现在”相连接。因为现在是一个神圣的所在,它既连接着过去,又包含着未来。

“与先圣们的交流是一种伟大而令人激情迸发的集会,但这种集会只能在一个地方进行,就是现在。”

一首古诗,或是一首当代的儿童诗,如果我们的阅读和教学,只是把它当做一种知识,仅仅去阅读它,而不和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阅读感受相连接,阅读是毫无意义的,教育也不可能真实发生。

我们要处理好阅读中学和教的关系,我们不能把文学阅读变成语文阅读,变成教材教学的另外一个翻版。阅读课程最忌教师个人有很强的主导性,时间全由教师一人滔滔不绝地演讲或指导。而应更多地让儿童,可以跟他人有更多的交流互动,有跟他人的生命经验和阅读经验的分享,同时可以陷入沉思,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心世界。

阅读还应该进行的是真实、真切的情感和思想讨论,文学和生活中的真善美都会打动儿童,不宜在教学中过高的拔高、渲染。老师最后有一个光明尾巴的时候,我总觉得很不好意思、很尴尬的时候,觉得我们很对不起孩子们和真实的内心。文学阅读中的爱和童心,不能沦为教条。同时我不太赞成,在不能影响孩子情感的情况下大谈阅读策略,因为知识不能通向智慧。

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和儿童的生命经验相连接。我们要重视阅读的产出性和深入、自主的阅读,我们要带领孩子们,以问题为中心,用经验去穿透、回归根本的问题,让孩子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所以,在这里,我给语文老师、阅读老师和文学老师提一点点建议,只是我个人的认识和建议:

☆文学的阅读中,包括更广泛的阅读中,我们可以进行必要的语言体会和阅读策略的讨论;

☆我们更应该鼓励主题性的和对比性的阅读,让他们学会更深入的理解和阅读;

☆更应该鼓励有问题中心的观点,让孩子们不断地回到文本,让孩子回应生活中、生命中实际产生的真实问题;

☆让孩子们更主动地用阅读报告、思辨和讨论、设计调研和考察、演讲、辩论、表演等方式,鼓励孩子们用阅读主动去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四年级以上的孩子。四年级以前,孩子们在学习阅读,而四年级以后,我们应该更鼓励孩子们用阅读去学习。

如果您还盯着问:我还应该做什么?那我还是用黄老师的话回答您:

我们是谁?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而聚集?

刚才,我一直在分享我对阅读和儿童生命成长关系的认识,而这些与在座各位点灯人有着怎样的连接呢?换句话说,你们是谁?为什么在这里?我们为什么而聚集?

《未来简史》说,人类曾经创造了文字、货币、国家和公司,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制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伟大的意义的织造者,我们织造阅读这个信仰,我们织造对于伟大祖国的未来的想象。

我们每个人藉由儿童阅读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我们生命里内在的儿童,找到了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很可能还将藉由这条路,找到跟我们深厚文化传统的连接,找到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振。

让我们成为这个大时代里,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一个幸福的点灯人。

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点灯人的使命和光荣,亲近母语愿意和大家一起走在这条路上。谢谢大家!

(徐冬梅,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本文系徐冬梅2018年4月13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整理,经本人审阅)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