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个重点 深化中考改革
摘 要: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新时代新要求下,根据教育部要求,我市突出四个重点,深化中考改革,这四个重点一是实行全科开考,二是实行选科计分,三是实行综合评价,四是实行多元录取,力求到2020年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中考录取模式。
【创新缘由】
1.国家政策之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各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 2.发展目标之需。这次改革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落实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任务;把维护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价值追求。 3.解决问题之需。通过改革解决解决“课程开设不全不齐不足”的问题;解决“为考试而教”的问题;解决学生过度训练、重复训练、机械记忆和负担过重的问题;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问题。
【实施过程】
1.出台方案。2016年12月省教育厅确定我市为中考改革试点市,2017年1月省教育厅在我市召开了新一轮中考改革启动暨培训会。启动会后,市教育局组织9个小组起草改革方案,先对各初、高中学校广泛开展调研,并赴上海、潍坊、日照、青岛等中考改革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后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形成方案征求意见稿。针对方案征求意见稿,组织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召开各类座谈会12场次,经过10余次修改完善,6月初,形成送审稿。省教育厅先后2次召开会议进行审查,修改后报送教育部,方案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考改革研讨班上,被确定为会议交流发言的2个地市之一。7月初,方案经市教育局党组会研究后,又征求了发改、财政、人社和编办等部门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了完善。8月初,方案定稿并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深改组会议研究通过,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发布。 2.组织培训。2017年9月组织各县(区、市)分管教学业务副局长、基教股股长、招办主任、教研室主任、各初中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等400余人进行培训。各县(区、市)教育局组织各初中学校进行二级培训,各初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三级培训。 3.政策宣传。市教育局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印发了4万本《晋中市新中考政策解读》,政策宣传读本囊括了上级文件、改革方案、政策解读100问等内容,为全部初中学校、教师、初一年级家长发放。各初中学校采用学生家长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 4.指导检查。成立了由市县领导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督促各初中学校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导初中学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构建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检查师资配备,特别是对音、美、地、生等原非考试科目的教师进行全面摸底。督查学校标准化建设,按标准配备理科实验、音体美、信息化等设施设备,满足课程实施的装备条件。
【效果亮点】
1.建立了全科开考新机制。一是把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全部纳入考试范围。二是根据学科特点分类考试。能够用纸笔测试的科目采用书面测试;难以用书面测试的采用操作考试;地方和校本课程采取考查的办法。三是结果采用“分数+等级+评价”的呈现形式。实施全科开考以来,原来不进入中考序列的地、生、音、美等科目的课程教学得到空前重视,学科教师得到配备和补充,县、校学科教研活动有效开展,这在我市中考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2.探索了选科计分新模式。一是选择计分的科目兼顾文理、捆绑组合。二是根据成绩位次确定等级。把学生“原始分”由高到低一条龙排队,按比例确定6级21等。三是计算机“自动选高”计入录取成绩。学生哪科录取分数高,就计入哪科,这是我市改革的一个最大亮点。这样做,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也有利于与高考改革相衔接。 3.完善了综合评价新体系。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成绩,以市投资400万元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信息系统,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等5个维度分别以优秀4分、良好3分、合格2分、待合格1分计入学生中考总分。这样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4.构建了多元录取新办法。高中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申请自主招收“特长生”、“推荐生”。自主招生扩大了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自主权,有利于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发展,有利于高中生多元发展。 5.制定了招生录取新门槛。在高中录取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必须合格;捆绑组合科目未计入录取总分的3科必须在D2等级以上,有效防止了选课计分可能带来的偏科倾向;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必须在C级以上。 6.推行了指标到校新政策。继续推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到校政策,有利于从根本上破解初中生“择校热”难题,有利于稳定农村初中的生源,有利于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